潘家铮的报应 3潘家铮与恩师钱令希跨越40年的呼应
……钱令希先生的《超静定与静定结构学》出版。他在前言中谈到“那么多年来,浙大的同事们和同学们在教学中,反映和提示的意见,是最应该感谢的,尤其是有两位同学必须在这里一提,那是胡海昌君和潘家铮君。”……
像潘家铮这样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学生,任何一个老师遇到他不喜欢都不可能。一个人聪明,那是上天的眷顾,再加上勤奋和好学,你如果不喜欢他,简直是与老天爷过不去。
潘家铮成为钱令希教授的得意门生。
罢课归罢课,授课归授课。从集会回到课堂,教授们复又恢复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一副处变不乱的从容镇定。这就是大学。
钱令希被誉为中国计算结构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专业上颇多建树,为一代大家。但他更大的成就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从浙江大学到大连理工大学,从普通教授到大学校长,一生中培养出6位院士,潘家铮是其中之一。
钱令希先生1916年生人,比潘家铮大11岁。钱先生是江苏省无锡人,乃兄钱临照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兄弟两人在1955年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无锡啸傲泾北岸的钱家是著名的书香人家,钱氏一族,钱伟长、钱俊瑞、钱临照、钱令希、钱易,加上国民政府中研院院士钱穆,这个家族总共出过6位院士。
谈起钱临照、钱令希兄弟,后人总爱用“名人之后”来形容。其父钱伯圭是无锡当地有名的教育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后回乡办育果小学。著名学者钱穆系钱伯圭的本家,曾就读于这所小学。钱伯圭先生对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
钱令希当时是土木系最年轻的教授,1946年30岁。他和潘家铮师生两个还颇有些相近之处,潘家铮是初中还没有读完直接考上大学,钱令希则是初中只读了一年,就直接跳级考上高中。12岁即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学习。
1936年以中法国立工学院土木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公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1938年获得“最优等工程师”称号。抗战军兴,22岁的钱令希返回祖国,参加甸缅铁路建设,在茅以升麾下工作。1940应熊庆来校长邀请,到云南大学任教,这时他已经是一位极富实践经验的铁路建筑工程师。
1943年,受浙大工学院王国光院长邀请,任浙江大学土木系教授。浙江当时内迁贵州遵义,条件极端艰苦,就是在这里,钱令希完成了平生第一篇比较有分量的论文《悬索桥的近似分析》,此文在美国的《土木工程学报》发表,在大洋彼岸引起震动,1951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力学的莫采夫(Moiseff)奖。
只是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正酣,他写信拒绝了该奖。不过,30岁的钱令希从此奠定了他在国际结构力学界的学术地位。
1946年,浙江大学复员杭州,他的重要学术著作《余能原理》已经完成初稿。这是一部力学研究扛鼎之作。在力学领域,德国学者恩赛于1889年提出“余能原理”,很长时间没人能够证明,钱令希从中发现了奥秘,证明了余能的变分不仅可以表达结构的变形协调,并且不受物体克虎定律的限制。
潘家铮同班同学胡海昌得到钱令希的悉心指导,开始钻研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特别是提前看到《余能原理》初稿,大受启发,不久钱令希将其刻印成册,馈赠给了学生,胡海昌以能量理论为核心,专心研究弹性力学。胡海昌毕业多年之后,提出了三类变量变分原理,奠定力学界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原理,胡氏亦成为国际力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同潘家铮同于1980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潘家铮与胡海昌两个得意门生,是钱令希在浙江大学除了写出《余能原理》初稿之后的另外两个重要收获。
1950年,潘家铮参加工作,那时候,钱令希从浙江大学调往大连理工学院,每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曾不止一次不远千里赶到大连,让老师帮助解决,利用大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做模拟实验。2004年,应钱令希教授邀请,潘家铮专程赴大连理工大学做关于三峡工程的报告,老师甚是欣喜。
1951年,钱令希先生的《超静定与静定结构学》出版。他在前言中谈到:
……假定这书尚有可取之处,那么多年来,浙大的同事们和同学们在教学中,反映和提示的意见,是最应该感谢的,尤其是有两位同学必须在这里一提,那是胡海昌君(现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和潘家铮君(现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对这门功课喜爱而努力,曾经常的提供很多宝贵的意见,不论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使我更接近了读者的思想。还有乐秀文、潘家铮和葛维堡诸同学,在公余之暇非常认真的为本书作抄写和描图的工作,是一并应该致谢的。
1991年3月,潘家铮的回忆录《春梦秋云录》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
钱令希特地为弟子写下了如下的序言:
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经受的困苦曲折,是其他国家知识界所难以理解的。但正因为如此,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事业心也是他人所难以想象的。我读过这本集子的部分稿子,我觉得它的好处就是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大时代中一名工程师所走过的路,和他对国家、对事业的一颗心。对于这个大时代,我们过来人是不应该忘记的,我们的后代也是不应该一无所知的。如果一位专业作家来写,可以写得很精彩,但是由工程师自己来写,事迹就更翔实,喜怒哀乐的感情会更真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