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清华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纵论《资质通鉴》与国家兴衰
2013年1月26日上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二楼礼堂,中央国家机关开展“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45期讲座。面北朝南的讲台上坐着一位资深学者,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张国刚教授。
张国刚教授2004年至2010年曾担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被汉堡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大学、特里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聘请为汉语教授或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著有《中国学术史》、《中国家庭史》、《中西文化关系史》、《中国历史》、《佛学与隋唐社会》等,2006年获国家优秀教学一等奖,2008年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图书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张国刚教授还多次给中央机关“部长讲座”、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家部委机关、各大银行培训机构以及清华、北大、人大等国内名牌大学讲授历史课程。今天,张国刚教授应邀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干部讲授《资治通鉴》与国家兴衰。《资质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公元959年),共记述了1362年的历史变迁。该书内容丰富、叙事清晰,其内容与国家、民生休戚相关,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过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原名《通志》,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1954年,毛泽东在与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胡三省曾云:“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
司马光曾上书宋神宗皇帝:“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用人、曰信赏、曰必罚。”从修心之要(仁、明、武)到治国之要(用人、信赏、必罚),再到用人、识人构成了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管理学体系和领导学框架。
学史启迪智慧,学洋开拓思维。借古人的治国理财之要术来丰富今天的治国理财之理念;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弥补我们的不足,浇灌华夏文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充实我们生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