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忠:从“文物郎中”到“实战派鉴定专家”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贾文忠:从"文物郎中"到"实战派鉴定专家"<收藏界>记者:戴莹 "贾文忠",百度搜索相关网页147000篇,在收藏界,特别是青铜器鉴定与修复方面,只要提起贾文忠,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实战经验的专家,同时还身兼数职: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中国

贾文忠:从“文物郎中”到“实战派鉴定专家”

《收藏界》记者:戴莹

 “贾文忠”,百度搜索相关网页147000篇,在收藏界,特别是青铜器鉴定与修复方面,只要提起贾文忠,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实战经验的专家,同时还身兼数职: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中央电视台《鉴宝·艺术品投资》顾问等等。

日前,记者终于得见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办公室位于农展馆院内静寂的后湖边上,背后是他亲手栽的一片竹林,室内幽静淡雅,书柜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挂着的则是他自己的书画作品和青铜器全形拓作品。

由修复介入鉴定是一条捷径

熟悉贾文忠的人都知道,一开始他并不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那么是何原因使他逐渐从文物修复到修复鉴定双管齐下的呢?这条路是否能行得通呢?贾文忠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不仅行得通,而且由修复介入鉴定还是一条捷径。

他告诉记者,文物修复是对文物历史进行还原的过程,是一个得以对文物进一步了解,逐渐摸清其铸造和因时间、环境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反其道而行之,辨别真伪就不难了。“我觉得搞鉴定的人,就应该学习怎么修复,比如:做青铜器鉴定的人,你亲自到铸造厂去铸几件青铜器,做几件仿制品,再做做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再亲手修复几件青铜器。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直观的感受,知道什么样是可以做出来的,什么样是做不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启功先生、谢稚柳先生等人的眼力,往往比只会鉴定的人强。因为他们二位都擅长绘画,并临摹古人作品,也可以说是实践出真知吧。”

贾文忠还指出修复和鉴定二者之间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修复成就了鉴定的眼力,同时鉴定亦提升了修复的水平。”但他强调修复始终是他工作的重心,让经历了岁月沧桑的文物,尽可能再现昔日光彩,这是于国于民都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在贾文忠工作室里,摆了许多残缺的器物,有的缺一个耳朵,有的缺一条腿、一个盖。也有一些曾经残缺的文物,经他妙手回春,如今已旧貌换新颜。贾文忠随手拿起一面铜镜,让记者找修复的痕迹,任记者怎样睁大眼睛,也发现不了一点蛛丝马迹,接着他又拿出一张修复前的照片,原物已经破碎成五块,看到原物,记者不由得惊叹其修复技术的高超。

贾文忠告诉记者,文物修复这门技术就是要达到“乱真”的效果,但是修复的过程也让他明白哪些是可以乱真的,哪些是无论技术怎么高超都不可能达到的,因此可以说他鉴定的眼力很大一部分是出自实践,这也是他在一些方面高于学院派鉴定眼力的原因。

造假者是我的老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出于对贾文忠精准眼力的好奇,很多人常追问他师傅究竟是何方神圣?贾文忠总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回答:“造假者就是我的老师。”虽是玩笑话,但是说到造假者们的高超技艺,确实常常让贾文忠“赞叹不已”,尤其是这两年他跟随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民间寻宝,各地的假东西、各种造假方法都让贾文忠大开眼界:“每一回寻宝都能见着一两件能够感动我的东西,人家作假的方法太妙了,有一些我们都做不出来。

可惜是用在了这些方面,如果用在文物修复方面,肯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贾文忠说到:目前市场上造假的方法层出不穷,很多都动用了高科技手段,让很多专家都难断是非。原来仿制不出来的红斑绿锈、蓝锈、水锈,现在都能做,甚至连红斑绿锈中的结晶也能做得相当逼真。他就见过一种高超的造假手段:先用硅胶在原物上翻下模子,然后依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公布的合金成分铸造。

第三步再模拟文物地下埋藏的环境配置溶液,精准到含多少微量元素、酸碱度是多少,通过“时间加速”,比如文物在地下埋藏了2000年,就将各种元素的配比乘以2000倍,用电解或者高温加热仿制品,使其长出锈来。

这样仿制出来的东西,带范线、垫片,花纹逼真,分量也和原物一摸一样,且决不含有现代成分,就算拿去做金相分析,也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的终究是假的,总有露出破绽的地方,看得多了,一般仔细观察就能明白怎么回事。我的鉴定眼力,除了得益于近三十年的修复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造假者技术的不断升级也提升了我的眼力,”贾文忠笑着说:“一般造假的人有文化者少,真的青铜器往往经过了古人的精工细做,且历经时间的洗礼,其蕴涵的文化和神韵是不论怎么样的高科技,都不能仿制的。

”从事青铜器鉴定十多年来,贾文忠最大的心得就是:看得越多,学得越多;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且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理无专在,学无止境。

文物修复世家

贾文忠之所以和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并非偶然。他出生于文物修复世家,其父贾玉波,即是清朝著名的铜器修复行业“古铜张”的再传弟子。

贾玉波先生一生修复的古铜器不计其数,解放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参与修复、复制了国宝重器司母戊鼎、西汉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秦俑等国宝级文物。深受父亲影响的贾文忠,也对文物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空他就往父亲的工作室跑,看老师傅们干活,边看边记,不懂就问,学到了许多文物修复的方法和知识。

17岁参加工作,子承父业,曾先后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复制、征集、鉴定研究工作。

曾修复过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青铜器、北京孔庙大成殿内清代皇帝御书的九块大匾及北京地区出土珍贵文物,参与修复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铜“兽面纹卧虎耳铜方鼎”,指导主持修复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出土大批带铭文珍贵青铜器,参与修复浙川下寺出土的楚国青铜器。

在拥有了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他还进一步深造,曾就读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班,对于文物鉴定修复等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贾家,跟他有同样兴趣的还有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大哥贾文超、首都博物馆的二哥贾文熙等,侄子侄女也均在文博行业从事文物修复这一行,哥儿五个及小一辈,如众星捧月一般拱卫着父亲,形成了文物界有口皆碑的“贾氏文物修复之家”。

全形拓继承人

除了在文物的修复和鉴定方面颇具盛名,贾文忠的博识在文物圈里也是有名的,这完全得益于他兼容并包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不囿于一家一法,像蜜蜂采集花粉那样博采众长。他的老师特别多:早年跟名画家胡爽盫学过画虎,跟篆刻名家傅大卣、大康(殷)学过治印,跟魏隐儒、马宝山学习过书画版本和碑帖,跟程长新、赵存义学习过青铜器、古墨、陶瓷等方面的知识,临过《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和敦煌壁画,为北京孔庙复制过吴道子画的“孔子行教像”石碑,为北京郭沫若故居复制过郭老给吴晗的条幅,还复制过闻一多、茅盾的墨迹,均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这其中的任何一条,对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全形拓也是贾文忠的拿手好戏。这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助以各种技巧,将青铜器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初始于清末,消失于民国,近五十年来几乎失传。傅大卣先生是为数极少的“金石传拓技术”传承者之一,在贾文忠学习篆刻的几年里,傅先生也将各种传拓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闲暇之余,贾文忠也将此当成嗜好,见到相关器物就拓下来,后来又从书法家大康先生那里学到了颖拓技艺。作为全形拓的传承人,贾文忠创新性地将金石传拓和颖拓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

无怪乎著名文物大师史树青在看到其作品时连声赞叹道:“贾文忠全形拓下真迹一等,优于民国时期的各家作品,继承和发展了这种传统绝技,而且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鉴定讲的是良心

在目前“专家”、“证书”满天飞的状况下,鉴定专家的良心难能可贵。贾文忠就是这样一个有良心的专家,说真话,真的就是真的,假的东西绝不昧着良心说成真的。冲着贾文忠的眼力,很多人找他鉴定,其中也不乏希望他能“破例”开假证书的人。

贾文忠告诉记者,前两天就有一个人找他,想要出售一个假的青铜器,请求他开一个证书,许诺给贾文忠10多万现金。贾文忠十分生气,怒斥来者,并将其驱逐出门。凭着自己在青铜市场十多年的经验,贾文忠建议普通收藏者尽量不要收藏青铜器,青铜器的价值普遍都很高,如果你抱着捡漏的心理去收藏,很容易受骗上当。大收藏家在这方面也要小心谨慎,要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决定收藏前最好听取多方意见。

为了使收藏爱好者们更多地了解青铜器鉴定和修复的相关知识,贾文忠还经常在外讲课,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青铜器修复培训班”、“全国古陶瓷修复培训班”、“全国馆藏古代家具修复培训班”讲授文物保护、修复、鉴定课程,把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现在他的学生遍布北京和全国的文博单位。

他还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了《文物修复与复制》《贾文忠谈古玩赝品》《古玩保养与修复》《中国佛像真伪识别》《鉴宝·鉴宝专家贾文忠谈铜器收藏》《贾文忠谈古玩系列丛书》等等专著。

今后,他有很多的计划——准备写一本有关青铜器鉴定的大部头书,全面介绍各类实用的鉴定方法;到更多的地方去跑跑,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更好的进行鉴定……这些计划,其实都只关乎一个主题:青铜器。从青铜器修复到实战派专家,贾文忠走了近三十年,并且硕果累累,可以预想,这个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先行者,一定会在将来的青铜鉴定史上留下更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