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轩生平 第25回 杨如轩和范石生对红军的暗暗支持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话分两头.再说南昌起义那天,陈毅在江城,公开职务是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准尉文书,实际上是该团中森批组织的负责人.几天后,他随教导团东征,在江城教导团被张向华包围,说要"清理"森批分子.陈世俊这才得知森批组织在洪城举行了起义.他决然脱离教导团星夜向洪城赶.路上,听老百姓说起义军南下了.他便沿路追赶,八月二十一日,陈毅在抚州追上了起义队伍.陈毅与周翔宇十分熟悉,见到周翔宇他刚要开口,周翔宇便惊奇地说:"你在武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陈毅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说:"我是赶来

话分两头。再说南昌起义那天,陈毅在江城,公开职务是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准尉文书,实际上是该团中森批组织的负责人。几天后,他随教导团东征,在江城教导团被张向华包围,说要“清理”森批分子。陈世俊这才得知森批组织在洪城举行了起义。

他决然脱离教导团星夜向洪城赶。路上,听老百姓说起义军南下了。他便沿路追赶,八月二十一日,陈毅在抚州追上了起义队伍。陈毅与周翔宇十分熟悉,见到周翔宇他刚要开口,周翔宇便惊奇地说:“你在武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陈毅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说:“我是赶来参加起义的。结果还没到南昌,就听说你们己南下了,我就急忙赶来了。还好,总算追上了。周主任,你打算用什么来招待我啊?”

周翔宇无奈地说:“老同学,太遗憾了,现在部队筹饷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我答应你,等革命成功了,我请你吃法国大菜,现在只好请你先记上账。”

陈毅大笑说:“翔宇,我跟你说着玩呢。说真的,你打算让我干什么呢?”

周翔宇认真地说:“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没有指导员,你如果不嫌这个职务太小,你就去干怎么样?”

陈毅爽快地说:“什么小不小?给我个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起武器就行。”

周翔宇笑了,指着陈毅说:“你啊,还是在欧洲时的老样子,痛快爽朗。不过,七十三团指导员虽然职务低了些,但却可以直接抓住一支部队,这样进而可以抓住更大的部队。以前的教训就是我们对上层的工作比较重视,而忽视了抓部队的基本团队。事情来了,我们就掌握不了部队。”

陈毅严肃起来,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一定把这个团队紧紧抓住。”

十一月初,朱德、陈毅率起义部队到了上堡、文英、古亭一带,这里是杨如轩的防区。朱德对陈毅说起杨如轩的情况。

杨如轩,字夷斋,云南省宾川县平川乡盘谷村人.。跟朱德不但是云南讲武堂丙班的同班同学,而且还是拜把兄弟,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昆明参加“重九起义”,云南光复,又重新进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分发在昆明干海子补充队,一九一五年夏任补充队第七连连长。

讨袁战争中,杨夷斋杨如轩被编在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第二营任营副兼第七连连长。护国战争中的棉花坡战役中,总司令蔡锷亲临前线指挥,与敌军主力展开激战,搏斗达四十八昼夜。

护国军前进困难。袁军凭借优势兵力与棉花坡有利地形给护国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与损失。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晚上,朱德挑选八十名敢死队员,由杨如轩带领,乘风雨夜黑潜入敌军阵地,二十八日清晨,朱建德指挥部队全线反击。

杨夷斋带领敢死队员突然出现在敌群中,用大刀展开白刃战。袁军猝不及防,四散逃跑,朱建德主力部队乘胜追击,痛歼袁军,取得了棉花坡战役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护国军的不利局面。杨如轩也以战功升任第七团团长。以后又先后升任旅长、师长。还在吴佩孚下属当过前敌总指挥。一九二六年,杨如轩任北伐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军抚州,负责安靖后方秩序。

于是朱德决定给杨如轩写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老同学,还记得当年在云南讲武堂吗?还记得当年在四川棉花坡吗?还记得‘百战余生者,群才可撑天。从征凭两两,大将剩三三。’吗?今老同学一方诸侯,镇守抚州,正是春风得意。今老同学建德欲率所部借贵地暂住,老同学何不沓起眼皮,把上犹借与老同学练兵数月?如蒙老同学应允,建德首先谢过!老同学建德笔。”

杨如轩看了信,想起许多往事,想起当年在棉花坡自己带领敢死队员在敌群中用大刀展开白刃战的情景,想起一九一九年在泸州自流井寓所和八位将领留影的情形,想起当年朱建德在八位同事留影的相片背后题的那首诗。杨夷斋知道,那首诗里面的“两两”是指滇军两个军分两次入川。“三三”指合影的九位将领:朱德、兰馥、杨希闵、金汉鼎、赵遂生、唐沸川、杨如轩、杨池生等。杨如轩想到这里,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玉阶兄,来信如晤。往昔岁月,日夕怀思。老同学所言沓眼皮之事,虽属两难,然夷斋念昔日旧情,不得不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然玉阶兄需体谅夷斋不面晤之过。今特派参谋前来引带玉阶兄之部队移驻僻静处暂住,时势紧张,玉阶兄还得小心谨慎,万勿泄露风声。切切!老同学夷斋顿首!”

朱德看完信,对陈毅说:“好啊,到底有个地方休息休息了。”

杨如轩果然“沓起眼皮”,没有派兵骚扰起义军。但这一带系山区,地荒人少,上千人的粮食根本无法筹措,再加上敌情严重,这支孤军的出路在哪里呢?朱德和陈毅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碰巧的是,驻防广东韶关、湖南汝城一带的是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范石生,字小翁,是云南省峨山县小街乡人,与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同窗共读,义结金兰,两人参加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又在一个同盟小组。后来,范石生任过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

在平定陈炯明叛乱、商团叛乱战斗中功勋卓著,深得孙中山的器重,范石生所部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当时因逢国共合作。范小翁便主动向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翔宇提出,要求他派得力政治工作骨干到十六军帮助建立政治工作机构,开展政治工作。周翔宇便委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云南籍的早期森批组织领导人王德三帮助解决。

范石生获悉朱德领导洪城起义的余部赴广东途中遭遇国军的追堵情况后,他表示同情。范石生派森批组织成员韦伯萃去找朱德联系,希望商谈双方合作事宜。双方商定,朱德部利用范石生部队的番号作掩护改称十六军四十七师一百四十团,朱德化名王楷,任十六军总参议、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百四十团团长。接着,范小翁立即按一个团的编制补充朱德部:每人先发一个月薪饷、枪支弹药、军需物资一应补齐。

在朱德与范石生合作期间,参加毛咏芝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营因在大汾遭敌袭击,与毛咏芝失去联系,乃转移到桂东地区。朱德获悉后派人去找该营营长张子清联络,经朱德与范石生商量,三营也用范部的番号作掩护,改称十六军四十七师一百四十一团,由张子清任团长。

此外,经范小翁部的森批地下党员韦昌义介绍,与朱德取得联系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二百余人也使用范部番号,改称十六军特务营。为了统一领导这三支武装力量,建立了秘密的森批十六军军委,由陈毅任书记。这三支部队利用朱德与范石生的关系作掩护,获得补给,互相依靠。共图发展。

一九二八年一月上旬,国党广州行营获密报得知洪城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朱德隐藏在范石生的十六军,即急电致范:

“着即将朱德逮捕!”

在此紧急时刻,范石生不忘与朱德的友谊,立即写信给朱德通报情况,让他撤离。朱德清楚地知道,老朋友冒着“通共”的危险,再次帮了朱德一把。

要知道朱德的工农军向哪里寻找出路,请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