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静冷清一生 张爱玲弟弟的冷清一生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经历了那么多人世风雨之后,孙用蕃和张子静这两人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相依为命,他们一直离得太近,难免会相互扎伤,可是疼痛也能证明自己不是孤单单地存活在世间.是要这不洁的带着气味皮屑的细琐烦恼,还是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空旷与清洁?如果只能两选一,我会选前者,千疮百孔的爱也是爱,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与父母手足,亦有这样那样的龃龉,有多少爱,不是恩怨交加,真的爱,就对"雾数"没那么害怕.     一九八六年,孙用蕃也去世了,寂寞中的张子静,唯有从报纸上追寻姐姐的一点音讯,一九八八年,有消

     经历了那么多人世风雨之后,孙用蕃和张子静这两人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相依为命,他们一直离得太近,难免会相互扎伤,可是疼痛也能证明自己不是孤单单地存活在世间。

是要这不洁的带着气味皮屑的细琐烦恼,还是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空旷与清洁?如果只能两选一,我会选前者,千疮百孔的爱也是爱,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与父母手足,亦有这样那样的龃龉,有多少爱,不是恩怨交加,真的爱,就对“雾数”没那么害怕。

     一九八六年,孙用蕃也去世了,寂寞中的张子静,唯有从报纸上追寻姐姐的一点音讯,一九八八年,有消息误传张爱玲也已去世,张子静忙去有关部门打听,这才辗转和张爱玲联系上。

张子静给姐姐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张爱玲的回信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没有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又说到“其实我也勉强够用”,我怀疑张子静的信里,也有向张爱玲求助之语。张子静不是个很善于经营自己的人,一生都无甚积蓄,在农村中学教书时,想在当地娶个老婆都没有实力,退休工资也只够一个人生活,对于这位身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姐姐,也许是抱了一点幻想的吧。

      张爱玲说“没有能力帮你的忙”,也许是实情,不过张爱玲去世时,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她的朋友宋淇夫妇,也许她没有想到她的遗产——主要是文稿版税那么值钱,但连给弟弟一点纪念的想法都没有,张爱玲这个人真够绝的。

      张子静的晚年,是在孙用蕃留给他的那间十四平米的小屋里度过,不管两人感情真相到底如何,起码没有从继母手中接过来的这份“遗产”,张子静在上海市区恐怕很难有个栖身之所,将这事实本身与张爱玲的冷淡对照,再想当年张爱玲为弟弟不平的那些文字,怎不让人感慨系之。

      不过,张爱玲也不能说对这个弟弟无所馈赠,在那些寂寞时日里,想到这个姐姐,仍觉得是家族与本人的一份荣耀,他甚至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作为张爱玲最为亲近的人,把别人永远无从知道的,跟张爱玲有关的情节说出来。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我的姊姊张爱玲》,大部分内容由他口述,他说起姐姐,固然是有一说一,言及自己,也是这样诚实,一个沧桑者的诚实,让笔者生出这如许多的感触。

       因为受到误传的姐姐去世的消息的触动,张子静想到,姐姐长期幽居,万一她身患急病需要救治,谁能及时相助?而自己一人独居,情况不也相近,从那之后,他白天都把小屋的门开着,邻居进进出出,路过都会探一下头。

      不知道张爱玲有没有这种恐惧?就算有,她也不会把门打开,到了她的晚年,精神洁癖愈加严重,相对于清洁宁静,生死都是小事了。一九九五年九月,张爱玲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她没有和任何人联系,把重要的文件都装进手提袋,放到门边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安然等待死亡的到来,几天后,她在睡梦中去世。

      张子静在大洋这边得到消息,大脑一片空白,后来他找出姐姐的书,一翻就是那篇《弟弟》,重温那些熟悉的文字,他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父母生我们姊弟二人,如今只余我残存人世了。”

      虽然姐姐并无太多关照,几乎如同陌路,张子静亦做厚道的理解,说,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总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祗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我敲下这段引用的话,一字一句都觉得震撼,为这样一个弟弟这最后的心迹,他的一生平庸而温厚,作为一个配角穿梭在亲人的生命之中,虽然他不是作家,却提供了“这一个”弟弟形象,牵动着多年之后,我这样一个同样是“姊姊”的读者的感情。

      就在张爱玲去世的第二年,张子静去世,没有文字描述他去世时的情形,希望不要像他姐姐那么冷清,因为,他是一个有点怕冷的人。

     本文参考资料:《我的姊姊张爱玲》季季  张子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