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杨廷宝故居 这是南阳最后一个进士的故居——谢家大院里的科举记忆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主编:郭起华 副主编:王 平 创意:徐 静 质检:熊培忠   望   守   名人故居⑥   □本报记者 李 宾 文/图   飞檐翘角下的餐馆   最后一科进士经历了清末礼崩乐坏和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冲击,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分道扬镳:沈钧儒.谭延闿.王庚等人青史留名,有的则沉迹下僚默默无闻,名列三甲60名的谢桓武,也淹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   老宅内细细搜寻,已找寻不到任何与谢桓武有关的东西,只有青砖灰瓦.幽幽苔藓.飞檐翘角在述说着往昔.谢家大院原为四进院落,总长100米,宽16米,有建筑5

  主编:郭起华 副主编:王 平 创意:徐 静 质检:熊培忠   望   守   名人故居⑥   □本报记者 李 宾 文/图   飞檐翘角下的餐馆   最后一科进士经历了清末礼崩乐坏和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冲击,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分道扬镳:沈钧儒、谭延闿、王庚等人青史留名,有的则沉迹下僚默默无闻,名列三甲60名的谢桓武,也淹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   老宅内细细搜寻,已找寻不到任何与谢桓武有关的东西,只有青砖灰瓦、幽幽苔藓、飞檐翘角在述说着往昔。

谢家大院原为四进院落,总长100米,宽16米,有建筑59间。第三进院落的上房已被拆除,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前些年,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建筑都出现漏雨、墙体歪等现象,文物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修葺。

现今这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宅子,正在装修成为一家餐馆——院子多处被挖开用于铺设管道;各式各样的厨房用具占据了整个院落;凌乱的电线在墙壁上蔓延;大量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历史文化的厚重被不和谐的一幕幕冲淡。

  百年老宅正在被装修成餐馆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这是科举时代用来形容进士及第后命运骤变的一联诗句。在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可以说,进士是功名的尽头,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到1905年科举废除,在近1300年的时间里,进士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   位于解放路南段的谢家大院,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科进士、南阳最后一个进士谢桓武的故居。

昨日,记者走进这处院落,找寻曾经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街坊邻居们的期望   记录了一段南阳科举历史的谢家大院,是城区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居建筑。

它与周边的杨家大院、徐家大院、泰古车糖公司等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南阳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前几年,这些建筑就以“杨廷宝故居建筑群”名义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申报了“国保”。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厢一院,无不承载着南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附近居民项先生说,除了正在装修的谢家大院,徐家大院和杨家大院也已成为餐馆。

但在古建筑特别是木质结构古建筑里开餐馆,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也与古建筑的文化内涵相去甚远。“保护与利用这些古建筑必须考虑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将杨廷宝故居建筑群辟为博物馆,或者引入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的商家……”⑨3   小院里的科举往事   解放路南段,窄窄的街巷车水马龙,沿街青砖灰瓦的古建筑满是沧桑。

杨家大院北侧的院落便是谢家大院,推开大门,“吱呀”一声,大门敞开处深藏的往事纷沓而来……   谢桓武祖籍“河南唐县”(即唐河县),来南阳购得谢家大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逢慈禧七旬万寿,为庆贺太后寿诞,将本是正科的会试和殿试改为恩科,谢桓武参加了这次甲辰恩科会试。

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烧毁的顺天贡院还未修复,此科会试在开封举行。经历过戊戌变法的改革努力和庚子事变的触动,1902年以后的乡会试已不再用八股文体,开始采用中外政治史论和具有现代性的考试题目,包含中国史论、外国政治、《四书》《五经》要义等……之后经过殿试,最终确定了273名进士,刘春霖为状元,谢桓武名列三甲60名。

  1905年,慈禧太后根据洋务大臣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废除了科举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彻底消亡,甲辰恩科进士也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