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厚葬杨靖宇 杨靖宇只身对抗数百敌军 日本人也为英雄哭泣
核心提示:当时日本随军记者写的《阵中纪实》说,日伪军这六百多人由于与杨靖宇连续作战,很长时间没有吃饭,没有得到休息,气温又在零下三四十度,所以不断有人冻晕而倒。到天亮的时候,就剩下了五十多人实在走不动了,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被日本的运输队接走了。
就这样,杨靖宇只身一个人吧,和这六百多人斗了一宿……最后他是胸中数弹,壮烈牺牲,时间是1940年的2月23号下午四点半钟。当时,围攻的日伪军,不敢相信他们杀害的真是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叛徒程斌赶来确认。据伪《协和》杂志记者事后报道,带队的警佐西谷听说他们真的杀了杨靖宇,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
凤凰卫视7月21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将军一去:东北抗战将领殉国录(三)",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今天我们将会继续讲述东北抗战将领殉国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夕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立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其中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是主要的纪念者之一。筹备期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战争年代,很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在编写杨靖宇将军的简历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将军是哪人,出生在何地,家里尚有何人?
父亲马尚德 是抗日烈士杨靖宁?
为搞清烈士的身世,黑龙江省委特派了一个调查组,赶往杨靖宇年轻的时候,曾活动过的安徽河南一带去调查,他们此行结果如何呢?
解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时,确山县城不时有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这些大部队,多是从东北战场开过来的第四野战军。那些日子,李湾村的马从云、马锦云兄妹俩,每天都从村子赶到县城,看到大部队经过时他们就上前打听,同志,你们部队里有叫马尚德的人吗?他是我们的父亲。
兄妹俩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的名字,他们听母亲说,父亲于1929年到东北抗日去了,当时兄妹俩一个年仅一岁,一个出生才一个多月。
1945年日本投降后,已病危的母亲把兄妹俩叫到床前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爹很快就要回来了,记住,他叫马尚德。这是当年马尚德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也是他留给家人唯一的照片,这张照片曾被家人藏在墙缝里,即使在逃难中,也把照片缝在棉袄里。
母亲去世后,马从云、马进云兄妹俩凭着这张照片,在南下的部队中寻找父亲的影子。但是他们失望了,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兄妹俩的心头。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筹建东北烈士纪念馆,人们查找到一张杨靖宇烈士当年的履历表,履历表年代久远,但上面依稀写着马尚德,号润生,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
朴春姬(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杨靖宇的事迹呢,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广为传播。那么到底杨靖宇是哪儿的人?这个问题呢有多种说法,有的人呢就说他是安徽人。
王晓君(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处长):在建国初期有一篇报道,报道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写的也写的是杨靖宇,这个安徽人。这份报纸恰巧被当时他在哈尔滨工作期间的一位老同志看到,他看到之后他就说,这个不对啊,我和杨靖宇将军我们在一起工作过啊,听他的口音应该是豫南的。
朴春姬:马尚德是河南人哪,他,我们当年在河南,就发动农民运动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起从事过,杨一辰马上就是给河南省,他的所在地确山县挂电话。
解说:凭着这张烈士残缺的履历,1951年夏天,黑龙江省委派出的调查组,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找到了杨靖宇烈士的子女,马从云和马锦云。得知父亲马尚德,就是耳中详知的东北抗日英烈杨靖宇,兄妹俩抱头痛哭。1953年冬天,马从云夫妇被邀请到哈尔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当看到玻璃瓶中用药水浸泡的杨靖宇将军被日军砍下的头颅时,马从云夫妇跪倒在地。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父亲的面容,马从云磕了三个响头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你丢脸的。
仪式过后,马从云谢绝了黑龙江省委,和许多抗联老战士提出的一切照顾,回到河南故土。当年,父亲杨靖宇就是从这里远赴东北抗日。没想到一去十几年,他再也没回到河南老家。
朴春姬:他当时是乘着一条船到的营口,正好当时那个接任的书记是刘少奇,作为一个满洲省委,作为一个得力的助手,要派到抚顺特支党书记,那抚顺当时是在东北最大的煤矿。当时日本人开发的,但这里头工人很多,他根据当时这个,就是矿井的工人都是山东来的,他也是就是说我也是山东潮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