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老婆 76岁牟其中为母亲扫墓 当年母亲曾为他送牢饭
这句话,刻在牟其中母亲墓碑上,是他亲笔写的墓志铭。
“因为母亲养育了我,无论走了多远,做了多大的事情,我的起点在这,根在这儿。”牟其中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坐牢的时候想到的。”
从1985年离开家乡,到2016年9月28日回乡,31年,牟其中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
回乡之路,也是牟其中的人生之路,在母亲的坟前,76岁的牟其中从万州再出发。
这是一次对过去的告别,牟其中说,曾经的首富已经一文没有,再次白手起家。
作为一个经历大起大落的老人,回忆往事,牟其中也说:“往事如烟,不去想那么多。”
山脚下,牟其中抬头向父母的墓地望去。
9月30日扫墓
1991年,牟其中将母亲从北京送回万县安葬后,手书了一句墓志铭:“这里通向世界”。
“只有牟其中能这么在墓碑上写”,夏宗伟说。
“因为母亲养育了我,无论做了多远的事情,多大的事情,但我的起点在这,根在这儿。”牟其中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坐牢的时候想到的。”
在山脚下,很多老街坊知道牟其中要来扫墓,早早就出来等待,在跟街坊聊天时,牟其中一改往日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起了家乡话。18年,乡音无改。
弯腰仔细看着墓碑
“这里通向世界”。
这是牟其中刻在父母墓碑上的墓志铭,他亲笔所写。
9月30日,回乡第三天,牟其中在上午9点去给父母扫墓。
每年都来为牟其中父母上坟的夏宗伟说,当年需要一个多小时的上山路,全是泥泞,因为三峡蓄水,抬高路面,如今开车仅需几分钟。
在山脚下,很多老街坊知道牟其中要来扫墓,早早就出来等待,在跟街坊聊天时,牟其中一改往日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起了家乡话。18年,乡音无改。
在扫墓的山脚下,牟其中和当年的老街坊拉家常,出狱后第一次说起了家乡话。
知道牟其中没有准备东西,族人和邻居为他特意准备了鞭炮和一瓶白酒。
牟其中说,这块墓地当年是荒地,地势很高,没有人要,他就买下来作为母亲的墓地。
“后来随着南德风光起来,很多人都说是风水好,这块地周边的墓地也越来越多。”牟其中说。
街坊们说,这些年逢年过节上坟的时候,都没有忘牟其中父母的墓。
扫墓时,牟其中走到墓前,弯腰仔细看了好一阵墓碑。
牟其中走近父母的墓碑仔细看了好一阵。墓碑上刻着牟其中亲笔写的墓志铭:这里通向世界。
万县,是牟其中的起点
万县,是牟其中的起点。但他并非出生在万县,而是绵阳,三四岁时随父亲到重庆,五六岁时才到万县。
牟其中的父亲叫牟品三,族谱上的名字叫牟维新。曾作过四川盐业银行的行长,自1919年开始,担任万县商会的副会长、会长。为抗议1926年英国军舰在万县制造的“九·五”惨案,牟品三发动全市商人罢市、游行,捐款慰问救济死伤军民。
牟其中的老友邵光滏还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当时邵光滏的父亲邵玉峰是万县纸业公会主席,惨案发生时,牟品三要求邵玉峰发动、组织同业人员参与支持万县军民的抗议行动。
邵光滏说,万县“九·五”惨案曾被一位德国作家写成剧本《怒吼吧,中国》。
在万县时,牟品三还在家中的后山上,修葺了“北山观”,里面开办了一所贫民学校和一所贫民工厂,收容孤儿和免费接收贫民小孩读书。新中国成立后,牟品三在药店里作一名普通的店员。1961年,67岁时去世。
牟其中说,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父亲的爱国和扶助乡里的思想。
如今在万州的志书上,还专门记载了当年牟品三的事迹。
“北山观”如今还在,并在原址上进行了翻修。
父亲对牟其中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母亲,牟其中则一直心存感激,非常孝顺。
母亲去世,“强人”牟其中哭了
向父母敬酒。
1990年7月23日,在南德集团的一次内部讲话时,牟其中第一句话就是,家母病重甚至病危,我因公务紧张,无法返川,忠孝难以两全。当时牟其中把母亲接到309医院,但转年就去世了。
当时在太平间里,一向以“强人”示人的牟其中哭了。
牟其中的老同学凌伯说,牟其中的母亲是裹小脚的,他坐牢的时候,母亲把攒下来的一点好饭,走着很长的山路给他送过去。母亲去世后,牟其中手录了一幅曾国藩写给母亲的对联: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离婚后,前妻依然照顾牟其中母亲
在万县期间,牟其中的母亲一直是牟其中的第一任妻子杜宗莲照顾。
1974年,牟其中第一次坐牢时,几乎被枪毙,最终在狱中呆了4年零4个月被释放。这期间,杜宗莲一方面担心丈夫的命运,一方面和牟其中的母亲抚养着3岁和4岁的两个儿子。
1985年,牟其中决心离开万县到外面闯荡世界,最终在北京扎下根基。在北京安定下来后,牟其中与杜宗莲办理了离婚手续,随即与另一个老乡夏宗琼结婚。
但在离婚后,杜宗莲依然在照顾牟其中的母亲。
《解码牟其中》一书曾透露一个细节,1992年飞机易货成功,牟其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为他付出了青春代价的杜宗莲。牟其中回到成都时,特意派人将杜宗莲从老家万县接来见了面。牟其中此时很希望为前妻做些什么“赎罪”,问杜宗莲要什么?杜宗莲通情达理,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她体谅牟其中还有许多困难。最后是牟其中给她买了一套房子,作为她后半生安身立命的窝。
杜宗莲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回万县去了。
这次回到万州,牟其中曾想再见一见杜宗莲,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见上。
夏宗伟说,如今在万州老家,牟其中的亲戚,算得上直系的,也就只剩下侄女婿一家了。
“我的起点在这,根在这儿”
站在父母墓前,牟其中沉思。
1991年,将母亲送回万县安葬后,牟其中手书了一句墓志铭:“这里通向世界”。“只有牟其中能这么在墓碑上写”,夏宗伟说。
“因为母亲养育了我,无论走了多远,干了多大的事情,我的起点在这,根在这儿。”牟其中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坐牢的时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