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周昌贡腐败案 广东省汕尾烟草局长涉嫌腐败案超期调查无结果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广东省汕尾"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调查长达10个月之久.即使从今年1月14日正式立案调查计算,至今已超过规定的6个月最长期限,可是迟迟不见有关部门公布最终调查结果.据新华社电走过场 首次调查结论失实对汕尾市烟草局长陈文铸的调查始于2010年10月.当时,一批被解聘的烟草职工实名举报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后,省烟草局人事劳资处成立调查组.2010年11月2日,这个调查组发给汕尾市委宣传部的调查情况称,"据初步调查,上述职工反映的情况基本失实."

广东省汕尾“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调查长达10个月之久。即使从今年1月14日正式立案调查计算,至今已超过规定的6个月最长期限,可是迟迟不见有关部门公布最终调查结果。据新华社电

走过场 首次调查结论失实

对汕尾市烟草局长陈文铸的调查始于2010年10月。当时,一批被解聘的烟草职工实名举报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后,省烟草局人事劳资处成立调查组。2010年11月2日,这个调查组发给汕尾市委宣传部的调查情况称,“据初步调查,上述职工反映的情况基本失实。”

但事实表明,此调查结论可谓“罔顾事实,黑白颠倒。”职工举报陈文铸的主要内容包括3年间进出港澳65次、违法持有两本不同名字的护照、倒卖高利润名烟牟取暴利、违规调入和提拔亲友数十人、“天价招待费”等。而记者及有关纪检部门调查发现,举报内容基本属实,且实际情况比举报更严重,如陈文铸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一胎;家庭财产状况与工资收入严重不符合等。

汕尾烟草举报职工告诉记者,广东省局调查组根本就没有找他们了解情况。记者向省烟草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询问调查细节,他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烟草内部人士披露,在省烟草局个别领导授意下,该局人事劳资处一名副处长亲自带队去汕尾,转了一圈后做出那个“调查结论”。而这一结论,在今年由国家烟草局、广东省烟草局和地方各级纪检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中始终无人提及。

露马脚 巨额发票漏洞百出

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调查组有人认为,陈文铸“经济上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公款吃喝在哪里都有”。而相关调查和已披露的资料显示,陈文铸掌管下的汕尾市烟草局近年在业务招待费报销上,漏洞百出,涉嫌重大经济问题。

首先,金额上百万元的部分凭证后所附发票号码存在不规则联号情况。当地一位税务部门人士分析,这不排除“买发票报销以套现并将所买发票故意打乱报销”的可能性。其次,大量使用“不合规”发票甚至假发票报销,金额超过百万元。

最近公布的有关方面对陈文铸离任审计报告透露,汕尾市烟草局在报账、支付外部单位业务往来时大量使用现金,经抽查2010年度万元以上的大额业务招待费共870多万,基本上采用现金报销。调查人员认为,未用转账方式支付,事实上已脱离监管。

经抽查,汕尾烟草局2010年在业务招待费报销时,一些发票既无经办部门审核,又无财务部门审核,大量存在签名的经办人和证明人不了解业务接待事宜却签名经办的情况。

有时还闹出“吃空饷”丑剧。据汕尾烟草局报销发票显示,去年12月,该局以门卫庄恭义的名义,到汕尾市地税局代开发票报销仓库租金10万余元,并通过现金支付。但据调查,该门卫当年10月份已辞职。汕尾烟草局部分业务招待费的原始单据和对账单,已被人为销毁,至今已无法核实巨额公款是否真的用于吃喝。

■ 调查

违规财务预算超额400万

汕尾市烟草局近年来业务招待费每年达1200多万元。陈文铸曾辩解说,这个财务预算是公司董事会给的。

“汕尾市烟草局的财务预算,实际上是由广东省烟草局说了算。”多位知情人告诉记者,汕尾市烟草局又名广东烟草汕尾市有限公司,其董事会有7名成员,其中5名来自广东省烟草局,董事长由广东省烟草局长向晋成担任。广东省其他19个省辖市(不含深圳)烟草公司董事会架构,与汕尾类似。

但记者了解,广东省烟草局近年批准汕尾市烟草局的业务招待费预算,严重违反国家规定。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以汕尾市烟草局年均16亿元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计算,该局每年业务招待费最高不得超过800万元,但事实上,汕尾市烟草局被批准的业务招待费预算额度已达年均1200多万元。

■ 数说

粤烟草商业系统招待费年均2亿

陈文铸掌管汕尾市烟草局之前,该局业务招待费预算每年最多只有三四百万元,而之后却暴涨数倍。

据相关财务报表,广东其他一些地级市烟草局也存在类似情况,而这些烟草局近年营销业绩较前些年,却相差无几。例如,粤西某市烟草局2006年、2007年业务招待费预算分别为195万元、201万元,到了2008年却暴涨4倍,达到1010万元。

粤东某市2007年、2008年、2009年业务招待费预算分别达到1350万、1450万、1580万。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省烟草商业系统,仅业务招待费“一公”消费(不含会议费、打假经费、差旅费),近年来每年高达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