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惠英姚志强 粤剧有强大的生命力——倪惠英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广东粤剧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5月14日,著名广东粤剧表演艺术家.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在百忙中接受了广东省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采访.采访粤剧名人,记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粤剧的变迁,是目前广东省档案馆正在开展的"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口述史"项目的计划之一.此前,广东省档案馆与倪惠英联系,希望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粤剧的情况对她进行采访,倪团长欣然接受.在1 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倪惠英怀着对粤剧的无限热爱,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粤剧的发展变化.倪惠英在1970年就被招入广州粤剧团,当时年仅14岁的她受剧团的

   5月14日,著名广东粤剧表演艺术家、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在百忙中接受了广东省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采访。采访粤剧名人,记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粤剧的变迁,是目前广东省档案馆正在开展的“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口述史”项目的计划之一。

此前,广东省档案馆与倪惠英联系,希望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粤剧的情况对她进行采访,倪团长欣然接受。在1 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倪惠英怀着对粤剧的无限热爱,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粤剧的发展变化。

倪惠英在1970年就被招入广州粤剧团,当时年仅14岁的她受剧团的精心培养。文革期间剧团只能排演《红灯记》、《龙江颂》、《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样板戏,倪惠英在这些剧目中担任主角,并以《红色娘子军》一举成名。

文革结束后,广州粤剧团率先恢复了传统剧目,上演《小刀会》、《杨门女将》等古装戏。倪惠英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杨门女将》轰动一时的情景,她说,当时场场爆满,中山纪念堂里连廊东廊西都座滿观众,很多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真是一票难求。

80年代中以后,随着港台流行音乐等各种文化艺术的兴起,粤剧的市场受很大的影响,观众群减少。“但我坚信传统艺术是不会消亡的。

” 倪惠英说。90年代,她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广州市政府也给予粤剧以政策、经费的扶持。近年,倪惠英致力于改变“粤剧只是老人才看”的观念,开展“大学生走进剧场”活动,并在表演形式上尝试加入现代的元素,2003年广州粤剧团上演了《花月影》,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倪惠英还收到许多大学生写来的信。“这部戏改变了年青人对粤剧看法。”“粤剧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倪惠英充满信心地说。

采访结束后,倪惠英将她的一批个人档案资料捐赠给省档案馆名人档案库,并表示以后会逐步地把更多的资料收集清理后分批捐赠省档案馆名人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