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家庭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机械专家的人文情怀

2018-04-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毅然回国,解决世界性难题 做机械设备的诊断"医生" 解放后,杨叔子进入南昌读中学和大学.1952年,杨叔子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因院系调整进入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0年,杨叔子成为系里的学科带头人,47岁破格晋升,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两位正教授之一.1981年底,杨叔子被公派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杨叔子谢绝来自美国大学聘请,毫不犹豫回到母校.当时,他的工资一年只相当于600美元,而在国外,一位教授年薪至少数万美元.有人问他:&quo

毅然回国,解决世界性难题 做机械设备的诊断“医生” 解放后,杨叔子进入南昌读中学和大学。1952年,杨叔子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因院系调整进入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0年,杨叔子成为系里的学科带头人,47岁破格晋升,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两位正教授之一。

1981年底,杨叔子被公派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杨叔子谢绝来自美国大学聘请,毫不犹豫回到母校。当时,他的工资一年只相当于600美元,而在国外,一位教授年薪至少数万美元。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杨叔子反问:“为什么不回国?” 留学开拓了杨叔子的视野,更让他看到了差距。1984年底,杨叔子与师汉民教授以及同事接下了一项世界难题—“钢丝绳断丝在线定量检测”。

经过他们的反复试验,仅花一年工夫,就研制出“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直到今天,这项技术在国际仍处于先进水平,不仅运用在钢丝绳上,也运用到了油田的抽油管上。

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监测与诊断,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杨叔子迅速进入这一领域,做起机械设备的诊断“医生”。杨叔子与同事、学生一起,推进了机械设备诊断学的体系、内容与诊断方法,研究还涉及发电机、汽车发动机、舰艇发动机等等。凭着这些创新成果,1991年,58岁的杨叔子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位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