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 专访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校长在"落实<纲要>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走进人大附中"活动现场作经验汇报爱和尊重为魂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魂魄.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表述,"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更是一种至臻的境界.刘彭芝认为,"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

刘校长在“落实《纲要》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走进人大附中”活动现场作经验汇报

爱和尊重为魂

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魂魄。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表述,“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更是一种至臻的境界。刘彭芝认为,“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显著区别之一,刘彭芝校长把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教育的爱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由此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需求,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校园,国际性、全国性大奖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

从教近50年,刘彭芝一直生活工作在基层。她是一名在教学第一线有着32年教龄的数学特级老师,还当了8年的副校长,1997年至今担任人大附中的校长,身兼国务院、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学术社团等委任的40多项社会职务。

面对不同的挑战,承受着各种压力,刘彭芝每天都在无私无畏地战斗着,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长达16个小时以上,如果以8小时工作日计,刘彭芝已经拼命奋斗了90年以上。刘彭芝说,“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

做老师时,刘彭芝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她就会有想要融入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的冲动,她的青春、她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师的法宝:是她自然流露的爱与尊重,是她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渴望和信念。

当校长时,刘彭芝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校长,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一所令世人仰慕和向往的学校。它希望吸引世界各国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当这些孩子离开学校后,都能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在他们回忆起母校时是充满深情的,是无限留恋的。”这所学校会同世界其他一流名校,共同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

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当了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是刘彭芝的无私奉献和忘我付出,是她对学生的深厚爱心,是她对教职工的深度关爱,是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是她忧国忧民的厚重历史使命感,并逐渐表现为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了一种心灵境界。

因而,当教师时她创造了第一流的教学业绩,她所教的学生在数学上有300余人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奖;当副校长、校长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国际、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70多本教材,发表专著10多本,论文几十篇;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进而提出了“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的愿景。

刘彭芝爱她的学生,爱她的同事,爱她的学校,爱她的国家乃至人类,她要让她的学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她要让她的老师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因此,刘彭芝校长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三、四个小时,她的身上似乎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激情和能量,感染着人大附中的干部教师,进而感染着人大附中的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和理想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人大附中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刘彭芝校长一直把自己比喻为“领跑人兼服务员”。熟悉刘校长的人都知道,刘彭芝具有一种“让更多的人跑起来”的感召力,她以教育家的精神、人格和学识魅力引领人大附中的团队跑起来,引领上海卓越校长基地和北京先锋校长基地的校长跑了起来,引领中国卓越基地的校长、教师们跑了起来,让学员们感受到用生命做教育的风范。

记得读过一本《爱的教育》的意大利小说,书中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展现出一个个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曾经使我感受到爱是那样的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究竟是什么呢?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生涯,就是一部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版《爱的教育》,并且融入了尊重的内核。这是一位校长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过程,也是一位校长用爱和尊重对教育的诠释历程,更是一位校长心灵世界的独白,最后转变为人大附中人核心的价值观和追求,表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成就了教育史上的经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和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刘彭芝校长爱她的学生。那么爱的极限是什么呢?刘校长回答,是崇拜。“我崇拜我的学生,他们值得我崇拜。人大附中的学生太出色了,他们是人大附中创办世界名校的象征,我爱他们。培养他们,既是我们的天职,更是我们的荣誉。对已经走出校门的孩子,我永远惦念;对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我热切期待”,刘彭芝校长这样说。

也正是基于爱和尊重,刘彭芝校长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提出了“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得爱与尊重在人大附中的土壤中落地生根。

舒乙,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他这样评价刘彭芝校长,“她是光荣的大教育家……她的聪明才智,她的拼死拼活,全来自这份大爱,朴实的、深厚的、无边无际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