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济慈名言 【科技名家】严济慈:一生追寻科学之光
1996年11月2日,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严济慈逝世。
1901年1月23日,浙江东阳县的一户农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父亲给他取名“严济慈”。由于家境清贫,小济慈的童年几乎是在艰辛的劳作中度过的。还在襁褓之中,母亲吱呀的纺织车声便是他的催眠曲;小身板还不及牛高的时候,他便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成了放牛的小牧童。
作为家中的长子,小济慈有幸入学读书,他也是姐妹兄弟五人中唯一上学的。小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聪颖好学,刻苦上进。9岁时,父亲从杭州书摊上买回一本从日文翻译过来的《笔算数学》小学教材,他如获至宝,独自一人钻研,竟能无师自通。
14岁时,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阳县立中学。四年中,他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尤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善解难题、怪题的特殊才能。三年级时因受校长之命,代替请假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而闻名县城。
1918年秋,严济慈告别了故乡的小山村,告别父耕母织的贫困农民家庭,走进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大门。
那时,严济慈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平时他只有一件长袍,冬天是棉袍,夏天拆掉棉花,就是单的。有时候洗了未干,因要出门,又不得不穿上半湿的长袍匆匆而去。南京高等师范的学生饭费是由官方供给,每月三块大洋,一日三餐,上午10时还供应一碗牛奶。这对严济慈这个布衣布履的农村学生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南京高师学习期间,严济慈深得著名数学家何鲁教授的喜爱,得以遍览何鲁先生的法文藏书。还担任了该校《数理化》杂志主编,兼任暑期学校的数学教师。同时,经何鲁教授的介绍、结识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王云五,并应他之约,编著了《初中算术》和《几何正题法》。这两本书出版后的影响之大,出乎严济慈的意料之外。我国早期的许多数学家,几乎都读过严济慈这两本书。
大学生活不仅使严济慈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而且使他认识了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同学张宗英。张宗英是“五四运动”时期南京的学生运动领袖之一,也是东南大学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中唯一的女性,后来成为了严济慈的终身伴侣。
1923年秋天,从南京高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的严济慈,利用两本书的稿费,暑期授课的酬金,以及他的老师何鲁、胡刚复、熊庆来三位教授的资助赴法国留学。
在巴黎,严济慈一门心思求学。仅仅一年,严济慈就以他坚实的基础,惊人的记忆力和熟练的知识功底,顺利地通过了三门主课的考试,取得三张主科文凭,获得了数理教学硕士学位。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严济慈,这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个从不被人注意的、衣着朴素、不苟言笑的青年,他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巴黎大学。
严济慈并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他要拿到博士学位。
不久后,63岁的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接受了严济慈作为他亲自指导的研究生,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法布里给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这是长达40年无人解决的难题,严济慈欣然接受了。
几天以后,法布里教授以其出色的成就和资历,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这对一个法国科学家来说是最高的荣誉。法国科学院定期举行院士例会,例会上要宣读论文。法布里教授在自己首次出席的院士例会上,宣读的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他的中国学生严济慈的这篇博士论文。
论文以其精确性和独创性震动了法国物理学界。掌声响起来了,法国科学界最高权威们的掌声,震动了整个巴黎。第二天,《巴黎晨报》第一版便刊登了“新院士法布里教授和中国学者严济慈”的醒目照片。论文答辩通过了,作为中国人的严济慈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
戴上博士帽,严济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国。
回到南京,严济慈与张宗英结婚。10月,严济慈同时受聘担任上海大山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的数学、物理学教授,所教1-4年级的10门课程,计每周27小时。
第二年冬天,严济慈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甲等补助金,携夫人再度赴法。在沪宁四所大学校方为其饯行的宴会上,严济慈答谢说:“我这次再去巴黎,为的是更加充实自己,回国后要让科学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到我儿子他们这一代,就不用再到外国去留学了。”在他的心中,已有一幅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蓝图。
人物百科
严济慈(1901.1.23—1996.11.2),谱名泽荣,学名寓慈、济慈,字华庭、慕光,号子祥、厂佛、岸佛。浙江东阳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著名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 一。
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应用物理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及名誉主席。
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