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老家 大碶百年老宅天宝堂 陈布雷原是这家的女婿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大碶百年老宅天宝堂 陈布雷原是这家的女婿北仑新闻网 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项婷婷很多上了年纪的大碶人闲聊中有时会提起"天宝堂",这个

原标题:大碶百年老宅天宝堂 陈布雷原是这家的女婿

北仑新闻网 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项婷婷

很多上了年纪的大碶人闲聊中有时会提起“天宝堂”,这个名词似乎和他们的记忆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您细细打听,这些老大碶人就会告诉您关于天宝堂王家的故事。

老天宝堂建筑风格老式而考究,彰显着曾经的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据了解,天宝堂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坐落在现大碶坝头社区中街上,隐藏在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弄里,但只要一走进去,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带着好奇,记者找到了这座在大碶曾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宝堂。

天宝堂是一座四进两层楼的老宅,主要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高墙、深院、重门,典型清末年代的建筑风格。靠近中街的前两进房屋有翻新过的痕迹,墙壁粉刷过,门窗改造过,已然是现代民居。

沿着狭小的弄堂再往里去,穿过透下缕缕阳光的天井,一幢保存完好的赭红色两层木质主楼便跃入眼帘。主楼格局对称,上下层中间都有一条走廊。精致的木格花窗,繁复的梁下木雕,刻着各式图案的厚重木门,连墙面也用不同的花纹装饰,主楼建筑细节的考究处处彰显着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主楼的南侧是一处四开间两进深的厢房,一层一阁楼,白墙青瓦,走入每间房屋都必须跨过一道高高的门槛。在主楼的后面还有一排矮矮的房屋,便是曾经的厨房,屋前摆着几只大水缸。

据说天宝堂的主人是开药店发家的,后代族人还建造了一处“新王家”

天宝堂虽大,房屋虽多,但现在所居住的人中很多已是外姓人了。在最后一排矮房中,记者找到了一位名叫王益燕的老人,这位70岁的老人和哥哥都是天宝堂王家的后人,现在只剩下这对兄妹还住在老宅里,其他人已分散至各地,很多都已在上海以及国外定居。

据王益燕老人回忆,天宝堂老宅约有150余年的历史,原先还有明堂、堂前,但都已在动荡的年代中着过火。建造老宅的老祖宗可能是开药店发家的,从这座建筑取名为“天宝堂”可以略知一二。旧时开药店的人家给自己的药铺、住宅取的名中会带个“堂”字,这点类似于杭州的“胡庆余堂”。

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里的王益燕对天宝堂感受最深的是:富丽堂皇,锃光发亮。通体用赭红色油漆漆遍的房子,象征着家族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别看主楼的栏杆现在是用数根歪歪扭扭的细木支撑,其实一开始用的是雕花精致的铁质栏杆,美观且质感十足。可惜后来被人拿走变卖了,为了安全用细木代替。

王益燕老人告诉记者,天宝堂这么大的建筑并不是一次建成的,而是通过族人不断累积财富,一点一点扩建起来的。在中街的这处老宅,严格说起来应该叫“老天宝堂”。另外还有一处早已拆毁,旧址位于现在的大碶街道办事处一带,大约在一百年前,由在上海做生意的王家族人兄弟俩出钱建造,被称作“新王家”。

关于新王家,印象最深的要数现在住在桃源里小区的王秀宜老人,这位老人也是天宝堂王家的后人,今年74岁的她从6岁起就住在新王家,12岁外出求学时才离开。在王秀宜老人的记忆中,新王家是一座两层带阁楼的小洋房,比起老天宝堂要洋气许多。

陈布雷是天宝堂王家女婿,新王家匾额是他题写的

“弄堂地面用水泥浇筑得光滑发亮,墙壁全都做成两层的,坚固而且隔音效果好。”王秀宜老人还记得,新王家的堂楼上有一块匾额,上书“结善堂”三个娟秀大字,下面的落款便是大名鼎鼎的蒋介石秘书陈布雷。

新王家如何能求到陈布雷的墨宝?王秀宜说,她曾听家中长辈提起陈布雷和天宝堂王家是姻亲关系,因此,建造新王家的两兄弟王志飞和王志骞便请来陈布雷题字,旨在为新王家多增添一份荣耀。

今年62岁、住在大碶文化宫附近的张晓红小时候曾听到母亲说起过,陈布雷续娶的夫人就是王家女儿王允默,王允默也是有名的才女,写得一手好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和陈布雷先生堪称如意伉俪。而张晓红的母亲是王家的外孙女儿,从小在天宝堂长大。

据说,陈布雷夫妇曾回到新王家省亲,天宝堂当家人花重金,在老天宝堂大门口特意修了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青石板路,直通到现在的碶上墩。陈布雷夫妇到来那天,合家男丁全都出门站在大青石板路上夹道迎接,敲锣打鼓放鞭炮,好不热闹。对于这桩故事,大碶民间艺人乐炳成写的《九峰传唱》一书中也有所描写。

能够和陈家联姻,又是名门望族,因此外人一直认为王家人过的是钟鸣鼎食的生活。张晓红说,谁又知道王家老祖宗留下的四大房人几乎是靠收田租过日子的;有几房人为了撑场面,出门要有轿,屋里要雇人,但实际上却是入不敷出;为送子女上学读书,母亲甚至要偷偷典卖钗环筹钱,所谓大户人家往往是空有其表。

但外人看天宝堂王家总是隔着一堵神秘的高墙,这往往勾起人们探究天宝堂的欲望,因此有关天宝堂的只言片语一直为大碶人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