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宠阉李莲英死亡之谜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莲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得以厚葬,其墓前也有"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的对联,有"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的碑文,但是,他的头骨被挖出来后,曾被学生当足球踢,最后被扔进了学校茅房的粪坑--直到有一天晚上,那个亲手挖开李莲英墓的人,北京"六一"学校老师赵广智先生拿了一个粪勺,把那颗头颅捞了出来,埋到了一个山坡下,从此无人知晓.这些记载,流传甚广,也广受质疑.质疑之一,便是李莲英入宫年龄相差太远,他入宫之前,小小年纪怎么可能会去贩硝磺而系狱,又怎么可能去做皮匠

李莲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得以厚葬,其墓前也有“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的对联,有“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的碑文,但是,他的头骨被挖出来后,曾被学生当足球踢,最后被扔进了学校茅房的粪坑……直到有一天晚上,那个亲手挖开李莲英墓的人,北京“六一”学校老师赵广智先生拿了一个粪勺,把那颗头颅捞了出来,埋到了一个山坡下,从此无人知晓。

这些记载,流传甚广,也广受质疑。质疑之一,便是李莲英入宫年龄相差太远,他入宫之前,小小年纪怎么可能会去贩硝磺而系狱,又怎么可能去做皮匠?然而,野史的东西,一般也会有出处,不会无端生事。依我的判断,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其一,贩硝磺做皮匠,不是李莲英而是他的父亲,当年河间府手工业发达,他的家庭可能就是一个半农半手工业的家庭。"皮硝李"的称呼,系指其家庭成分,这就可以理解了。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同学,我们称为"小皮匠",盖因其父是修皮鞋的。

其二,学新发髻之技法,当为李莲英入宫之后的事情。野史里有一句话,我是注意到了:"玉兰偶在闼闼房言及"。闼闼房者,内监之公共休息场所也。倘若李莲英系一无赖子,又怎么会跑到警卫森严的宫中去呢?显然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李莲英在宫中听说此事,偷偷地跑出宫去(这倒是可能的),学习了梳头的技术。也难怪乎,日后有大臣弹劾李莲英,居然还在正式的奏章里把李莲英叫做"小篦李"。

这是偶然的吗?再说圆滑。李莲英由梳头房晋为总管,"权倾朝右",历经几十年不倒,这也是有原因的。野史之中,有关莲英机警圆滑之说,不绝于耳。比如,《述庵秘录》就说"莲英为人机警,能先知后意",居然能猜出太后想什么,因此可"眷注特隆"。

咸丰末年,小小年纪的李莲英,已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之间传话。这一点,野史亦有说法,可见其机警处事之能力。咸丰死后,慈禧太后还曾派李莲英趁倒泔水的机会,从承德跑到北京,向恭亲王奕。

传话,结成政治同盟,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以隶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这段故事,纪连海先生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绘声绘色地说过。 野史还说到,李莲英如何周旋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两面讨好、八面玲珑。

比如,《德宗遗事》记载一事,说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住处铺陈华美,"供给周备","李莲英室次之",也很不错,光绪皇帝住的地方却很惨,"皇上寝殿极冷落"。

李莲英侍太后已睡,他还不忘去看看这位失势的皇上,"潜至皇上寝宫",见光绪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值班,一问才知光绪皇帝竟然连铺盖都没有,时值隆冬,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也"。

随即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用。"上还京,每追念西巡之苦",常说一句话:"若无李俺达(满语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这一件事说明,李莲英还是有头脑的。他虽然深得太后信任,但是毕竟知道"皇上总是皇上",万一将来"还政皇上"之时,他还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野史还提及李莲英不卷入政治,也是保持其生家性命的基本原则。毕竟,他的身份是极其卑微的,经不起政治的折腾。比如,他刻意保持着对袁世凯的疏远等。因此,李莲英虽说"一人昂首蔽朝阳",也捞钱无数、得罪人无数,却能官至四品,慈禧太后"垂五十载,恩眷弗替",其原因:"固由机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