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的孙子 多关心大事 少计较小事——访陆定一的外孙赖章盛
客家新闻网:在于都县城东门"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前,可以看到,碑座的左侧刻有陆定一手书的《长征歌》中的第一段歌词,其中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的句子。陆定一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我外公是肩扛一根梭镖踏上漫漫长征路的。外公在世时,曾给我们讲述革命时期的故事,对于做人做事方面常说‘多关心大事,少计较小事’,如今这句话一直被后辈牢记。"8月9日,记者来到江西理工大学教授赖章盛的家,听他讲述其外公陆定一的长征故事。虽然外公逝世20年了,但外公给赖章盛讲述的那些事,却依然历历在目。
长征路上搞宣传
赖章盛介绍,外公陆定一是一名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参加革命后主要从事宣传工作,长征途中还没有什么官职,后来主要做文职官员。
1934年10月18日,外公随中央机关、红军总部夜渡于都河。当时没有职务的外公随部队行动,编在红章纵队干部连。但他没有因遭排挤、打击而消沉悲观,而是热情地为部队工作,以笔为矛,沿途写标语、作演说,在行进困难时给队伍加油鼓劲,宣传群众纪律,帮助伤病员和运输员,为部队打前站、烧水、准备火把等等。他还抓住一切机会深入沿途的百姓之中,与群众拉家常、宣传红军的宗旨。由于部队与群众接触时守纪律、心贴心,使得宣传工作很有成效。赖章盛外公后来回忆说:"照我们一路的经验,无论是谁,无论他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说清了红军是什么,无不转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
赖章盛说,遵义会议后,外公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并接替邓小平同志主编《红星报》。《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1931年11月创刊于江西瑞金。1932年正月十五(第七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 长征途中办报,人手少,设备简陋,每期要刻两大张蜡纸,困难可想而知。外公一边行军一边搜集稿子,还自己动手改稿、写稿、设计版面、印刷。
"我在中央档案馆查阅过这一时期的《红星报》,发现长征途中的这份报纸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每期都有醒目的通栏标语,重点突出当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部队面临的重大任务,让人一目了然。而在如何贯彻这些部署和任务问题上,又宣传、布置得细致入微。"赖章盛说,在长征途中,外公除了要办《红星报》,每天还要停下来收截国民党中央台的电报,密码由一名俘虏翻译,电文译出后交中央,供参考用。
赖章盛说,在通过彝族地区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外公受命撰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6字一句,共26句,并一韵到底,以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其中两句是"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这布告是红军长征中唯一的布告,而且首次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
雪山草地历生死
赖章盛说,外公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川西地区尽是大山,红军部队容易迷失方向,便请来当地的老百姓当向导。有一位向导向外公等红军战士讲打猎的故事,夜晚在山中设一盏马灯,熊看见灯光便会好奇地跑前去,瞧着灯一动不动,这时就是开枪打熊的最好时机。外公得知向导喜欢马灯,便把自己携带的马灯送给了向导。
赖章盛听外公说,每当接触这些给红军队伍帮忙的群众,心里就很感动,并产生深刻的体会:长征一路上取得成功,靠什么?靠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但光靠这还不够,还要靠人民群众,靠给红军当向导的人,靠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夫。
尽管许多帮助红军的群众回家后难免会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查和迫害,但他们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帮助红军。
红军准备翻越川康边界的大雪山——夹金山时,外公向当地群众了解山上的情况,听到了许多关于雪山的神秘传说,并劝红军不能走大雪山这条路。但是红军部队必须翻越过去。翻山前,外公协同部队向战士说明山上恶劣的气候、缺氧的情况,要求每人准备一根棍子,并带上辣椒、生姜,以吃辣椒、生姜来驱寒。
接着是过草地,没有了粮食,就带了点未成熟的青稞麦子,在火上烤干后磨成炒面。外公带的青稞面五天就吃光了,余下的日子靠吃草根树皮充饥。由于缺少粮食和衣服,在经过草地时,红军部队损失过半,大多因在高寒气候下受冻挨饿而死。"‘尸体成了路标。’外公曾沉重地回忆说,我听后内心里也被这样悲壮的场景所震颤。"赖章盛介绍,正因为经受了这种恶劣环境考验,经历了这艰苦而又伟大的征程,长征一结束,外公便同贾拓夫在吴起镇合写了一组《长征歌》,把红军长征的主要经历都写了下来。
赤诚之心永不变
赖章盛说,无论什么时候,外公对革命"痴心不改",依然保持赤诚之心。回忆起长征,外公常说,多少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连名字也没留下来。活下来的人是"幸存者",怎还能计较什么个人得失!他不断地叮嘱后辈,要多关心大事,少计较小事。他所说的"大事",就是国家的事;而"小事",就是家庭的事、个人的事。
赖章盛介绍,外公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对亲人要求非常严格,从不为自己牟私利。上世纪80年代购买彩电很困难,曾经有亲人买不到彩电,希望外公打个招呼找个渠道购买一台彩电,而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购买。"从此,没有任何家里人向他提任何要求。上世纪80年代末,赖章盛曾经在南昌、杭州分别较长时间与外公见面,外公对所有亲人的要求就是传承优秀文化、掌握科学技术,要求大家努力读书,外公曾经给晚辈送了一套《二十四史》。外公特别爱读书,喜欢读中国历史,就在逝世前几天清醒时还在病床上看书,临终时断断续续地说:"要让孩子读书……"由于受外公的教导,后辈们都喜欢读书,并且年轻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赖章盛说:"虽然外公逝世了,但当时他向我们叙述长征中的人与事的情景,宛如昨日。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信念和生命铸起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记者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