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相依为命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张爱玲与赖雅是闪婚.从相识到结婚,不过三个多月时间.张爱玲在小事上犹豫不决,对于婚姻大事,她又坚决得近乎果断.美人慧眼识穷途.红拂一瞥就挑出了仍在困顿中的李靖,一场夜奔,演绎传奇.爱玲不是红拂,她缺少红拂的伶俐与果断--以身相许,赠予财物,倾诉衷情,她所做的,不过是中国最传统的女人常做的一切.她更像古典故事里那个王宝钏,矜持的.端正的,象征着一种坚不可摧的爱恋.不过爱玲唯一的坚决是,她要结婚.在当时的处境下,她似乎也只能那么办.她需要一个依靠,最起码也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写作和出版建议的人.

    张爱玲与赖雅是闪婚。从相识到结婚,不过三个多月时间。张爱玲在小事上犹豫不决,对于婚姻大事,她又坚决得近乎果断。美人慧眼识穷途。红拂一瞥就挑出了仍在困顿中的李靖,一场夜奔,演绎传奇。爱玲不是红拂,她缺少红拂的伶俐与果断——以身相许,赠予财物,倾诉衷情,她所做的,不过是中国最传统的女人常做的一切。她更像古典故事里那个王宝钏,矜持的、端正的,象征着一种坚不可摧的爱恋。不过爱玲唯一的坚决是,她要结婚。在当时的处境下,她似乎也只能那么办。她需要一个依靠,最起码也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写作和出版建议的人。年轻人靠不住,一个老者,总归她能把得住些。她多少有些恋父,所以,每次都找比自己大许多的男人。心悦诚服,愿赌服输,她也早已明白,跟天长地久比起来,感觉这东西反而难得。

    婚前的那一段两人都甚是辗转。先是赖雅离开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爱玲相送——他要去耶多文艺营,爱玲可以再待一段日子。到期后,爱玲便搬去一位营友在纽约的公寓暂住。赖雅在耶多待了一个半月,过后搬到萨拉托卡泉镇的罗素旅馆生活。爱玲一个人住在纽约,也清也苦,纽约虽大,但不是她的家,她急需找一种归属感,更严重的是,她怀孕了。

    爱玲为人内敛简单,不至于挟子以自重,谋求“奉子成婚”,但一个孩子的去向,总归需要两位创造者共同来商讨。爱玲写信给赖雅,说明腹中情况,赖雅回信,正式求婚,又在信中说了些笑话,以冲淡爱玲心里的惶恐与烦闷。赖雅去信第二天,爱玲等不及,打电话到旅店,偏偏电话有故障,两人沟通不畅。爱玲决定亲自来小镇一趟。此时此刻的张爱玲,又兴奋又慌乱,她可能在电话中知道了赖雅的意向——他愿意跟她结婚。她终于尘埃落定,在美国生了根。但多年以来,她毕竟是第一次遇到此类情况,有了新感情,并且怀了孩子。她甚至弄错了班车,几番周折才到达赖雅所在的小镇。

    中国讲夫唱妇随,爱玲即是如此。赖雅说,他不喜欢孩子,希望打掉,过后又迟疑。爱玲没有反驳。他甚至把孩子称作“stuff”(东西)。他希望她去医院仔细检查,然后他会陪伴她一起做“人流”。爱玲照做了。多年之后,爱玲写《小团圆》,回溯三十六岁打胎那一幕,阴冷而恐怖。四个月大了才打掉,已经到了危险边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肯上门做流产服务的医生,是个男的,三十来岁,用药线刮子宫。张爱玲想起以前看小说《歇浦潮》里,也有“老娘的药线”。赖雅从外面回来了,从对街烤鸡店买了一只烤鸡做晚餐,她肚子疼得翻江倒海,他还让她吃,自己吃得津津有味……终于打下来了,夜晚时分,抽水马桶里躺着个男胎,肌肉上一抹淡淡的血水,一双欢眼大得不成比例,那一刻恐怖到极点,张爱玲扭动了马桶机钮,哗啦一下,波涛汹涌,冲下去了……总共花了四百美元。

    张爱玲谈不上爱孩子,她写过一篇散文《造人》讲,“小孩是从生命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我们的天性是要人种滋长繁殖,多多地生,生了又生。我们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们的种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样的不幸的种子,仇恨的种子”。当时他们的生活条件也的确没办法支持一个孩子的诞生和成长。但在三十六岁与“生育”二字挥手告别,张爱玲必然是怆痛的,怆痛到自己都不敢承认。一个人总会下意识地为自己的选择辩解。多年之后,张爱玲还是说,孩子是她不想要的,“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又有钱,又有可靠的人带”。流产损害了她的身体,孩子的逝去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机会。

    八月,他们结婚了。见证人有爱玲的文学代理人——她的美国阿姨玛丽·勒德尔,还有炎樱。他们都是第二次结婚,婚礼简朴动人,直逼婚姻的本质——合力过日子。繁华落尽,她只是一个需要温暖的外来女子,他是一个需要安慰的男子,他们互帮互助,在纽约这座大城相依为命。他没有房产,甚至也没多少财产,年纪又大,命运给了他一些,又夺走了一切,而她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文学写作和经济上也都成问题。但他们还是结合了,就好像两个人都发了一次烧。早几年,他未必会喜欢她,她可能也没这种心境。他又是那种“hit and run”(闯了祸就跑)的人,婚姻对他来说自有种恐怖。

    可现在不同了。他们都被命运的风暴卷了又卷,一不小心凑到一块儿,紧紧抓牢。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相遇已是传奇,更何况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执子之手的瞬间,谁说他们不是相爱的。至少是环境造就的相爱。他们又像是汪洋里的两条船,不自觉地慢慢靠近,并肩前行。婚后,他们暂住在纽约,纽约是赖雅的大本营,他们可以一直待到十月。赖雅带着爱玲四处走着,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大都会博物馆、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快乐冲淡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就好像这里真是他们的家,永远永远……

    婚后不久,她写信给朋友,提起赖雅,评价也是清清楚楚:“他以前在欧洲做国外通讯记者,后来在好莱坞混了许多年修改剧本,但近年来穷途潦倒,和我一样身无分文,而年纪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没有前途。”底细摸清,她不至于盲婚哑嫁,至于为什么嫁,爱玲给出的理由是:“这婚姻说不上明智,但充满热情。”或许,仅靠这一点相遇时迸发的热情就够他们一起过上个十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