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门诊 胡大一:一上午门诊看到两位重症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
女性 63岁,半年来反复发作胸闷,胸痛,重时有濒死感。有高血压,用缬沙坦,血压一直控制平稳,无糖尿病,血脂正常。
近重度症状发作频繁,一周来天天去急诊。次次心电图正常,肌钙蛋白不高。冠状动脉造影,仅前降支中段狭窄20% 。但仍按冠心病治疗,处方有他汀、阿司匹林、氯比格雷 、美托洛尔、地尔硫卓、曲美他嗪、欣康。
每次急诊都滴注丹红注射液。患者经常头晕、乏力。脑CT有腔隙梗死,又诊为脑缺血,又服6种中西药。毫无疗效,但每次就诊都依然照方抓药。与北大六院常驻人民医院的曲珊大夫一起会诊患者,她常年严重失眠,焦虑,重症发作是经典的惊恐。
病例2:
男性,61岁,满面愁容,主诉为"胃痛"。到某综合医院就诊,巧遇经过的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患者打问看什么科。
医生说冠心病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胃痛。可收到心脏科,做个冠状动脉造影看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不吸烟,不喝酒。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三支血管都有40%到80%的狭窄。在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80%处放一个支架。
术后症状无任何改善,转消化科做胃鏡检查,无明显异常。胃痛为持续性,与运动无关。医生建议可在其他部位再放三个支架。患者亲属中有医生,建议慎重。经问,该医院完全忽略了患者有明显自杀倾向的重度抑郁,而围绕冠状动脉的临界病变做介入。
非精神心理科室普遍忽视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所致的驱体症状,尤其常见于胸部和(或)腹部。常被误认为冠心病和消化道疾病,做大量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治疗。
更可悲的是治疗毫无效果,仍不改变思路,一条道走到黑。我上午共看了15个患者中,7例的症状主要归因于焦虑和(或)抑郁,在此仅列出两例重症。由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第2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又有多支不同程度病变,更易忽视精神心理问题。
从医学教育到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在非精神心理科室,普遍缺失精神心理常识的培训。我多年倡导"双心医学",日益受到关注,但真正把这一模式普及尚任重道远。
非精神心理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应学习精神心理常识,才能更好体贴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感受。用更低更合理的成本,更充分解除患者的病痛。也是控制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的一个角度,有利于医患和谐。中医讲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讲的就是"双心"。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