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野人张四一 《第四张画》:一画一世界 一家一社会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一部<第四张画>在2010年的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获得了包括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等多个奖项,此外还包括了一个更为全面肯定的"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风头甚至盖过之前获得14项提名的<当爱来的时候>.此外,本片还获得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被认为是2010年台湾电影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影片能获得如此多的肯定,首先就是影片中所渗透出来的浓浓的人文关怀色彩令人感动.影片以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作为中心,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社会和人群的生存状

这一部《第四张画》在2010年的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获得了包括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等多个奖项,此外还包括了一个更为全面肯定的“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风头甚至盖过之前获得14项提名的《当爱来的时候》。

此外,本片还获得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被认为是2010年台湾电影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影片能获得如此多的肯定,首先就是影片中所渗透出来的浓浓的人文关怀色彩令人感动。影片以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作为中心,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社会和人群的生存状态。

重要的是,影片将这一个年幼的孩子的心路历程通过影片中的几张画进行了潜在的表达,将一个家庭不完整导致心理缺失的孩子的创伤通过一个极度克制却又令人动容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没有太多的眼泪和煽情的表达,却足以引人思考和感慨。

影片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情境:年幼的小翔目睹着自己的父亲死去,并独自一人承担了父亲的葬礼。这种近乎残酷的表现手法当然有为观众营造一个严肃而悲悯的氛围有关,也是为了引出小翔的第一幅画:父亲。

第一幅画里明显是一种父爱的缺失,也是小翔悲惨生活处境的开始的一种潜在表达。在接下来的画面里,无论是他偷吃学校里的便当,还是自己在河中洗衣服时无奈的看着衣服被水冲走的细节,甚至连他自身在语言表达上的缺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一个年幼稚童的无力和悲哀。

第二幅画在学校里出现,是小翔在遇到小混混手枪仔之后化成的,这个有些滑稽的男性性器官的画像其实在表达着小翔对于欢乐和友情的缺失。

这一个小混混手枪仔虽然带着他做了“坏事”,却是带给了小翔从没有过的欢乐与轻松,这种自由感和朋友感是他一直渴求却难以满足的。第三幅画里出现的是小翔哥哥的形象。

这幅画里暗藏着小翔对于过去的怀念,但这种近乎变形的形象却又是他自身安全感严重缺失的一个体现。继父有些阴鸷而粗暴的性格在他心里埋下了深深的阴影,使他在一种怀疑里用这幅画表达着自己的困惑和无助。

应该说,影片中的这三幅画都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内,不过在底层都反映了一个孩童孤单而无助的内心世界。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成长中的孩童的多方面的缺失的悲哀,这种缺失,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的缺乏上,更多的是对于心理深层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才引人关注和同情。 影片中一个深思的地方就在于,小翔其实和母亲已经分手很长时间了,但是在他的画里却没有母亲的形象。也就是说,这种母爱的缺失没有在他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展示。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有一个小翔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和母亲走的细节,将这种母爱的缺失完全掩盖在一种距离和在内心深度的排斥中。虽然小翔因为父亲死去而不得不和母亲住在一起,可是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母亲却仍旧难以满足他对于母爱的渴求,加上继父的恐吓和威逼,小翔仍旧在以一种难以稳定的状态中生活。

这样的一个潜在的结局,除了他的画像中始终难以形成一个对于母亲的画像之外,在结尾处所出现的“第四张画”——也就是小翔自画像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也给观众留下一个略带思考和忧虑的想象空间。

这一个“留白”的处理,其实也是导演对于小翔所处环境和生存处境的一种未知的忧虑表达。小翔前面几张画像里包含了对已死去的人物描绘出来,这一潜在的特点也为影片的结局增加了更多的不安因素。

应该说,导演钟孟宏在本片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对于台湾社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台湾电影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是纪录片《医生》,剧情处女导作《停车》,还是这一部《第四张画》,钟孟宏总能在自己的影片中将视角锁定在普通民众上,充满人文关怀气息。

相对而言,这一部《第四张画》则更明显有着颇为灰暗的影像风格,让人在一个普通的台湾家庭中体会到种种哀伤与无奈,尤其是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近乎残酷的现实无异于是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又一次揭露和展示,让人反思,也令人叹息。

影片中除了小翔作为一个中心的表达之外,郝蕾所饰演的母亲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影片一个相对重要的角色。

钟孟宏在这个角色上也赋予了太多的思考。除了生活的艰辛之外,一个大陆来台的身份就集结着太多的话题在内。在这一点上,钟孟宏似乎对于这种大陆与台湾人员往来与关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停车》中,就有来自内地鞍山的妓女在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在本片《第四张画》中,甚至还包括了金士杰饰演的从大陆来台多年的老校工。不过,钟孟宏自己承认,他对于政治不是很感兴趣,甚至也无意去可以表达所谓的“底层”,他只是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兴趣而已。

然后再通过展示这些人的生活,反映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说,《第四张画》中所出现的来的人物众多,包括校工、小混混、妈妈桑,还有普通工人等等,都代表了台湾社会芸芸众生的一个点,而钟孟宏所做的,就是尽力的去展示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再来引导观众思考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本片相对于《当爱来的时候》的一个比较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比较“明星”的卡司阵容。

戴立忍、郝蕾、金士杰等资深演员的加盟使得本片在演员表演上值得肯定。尤其是郝蕾的表演可谓精彩。在影片中与学校老师的一场对话戏尽显实力,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不过,本片虽然在整体上表现不俗,确实可以说是2010年度最重要的台湾电影之一,可是也并非没有遗憾。

一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过于随意。这也是近些年台湾电影的一个通病。虽然是出于对于影片生活化表达的需要,可是却在影片后某些段落上显得零散。

譬如对于老校工的表述就稍显刻意。此外,在继父这一人物的身份上却又过于猎奇,可以制造悬念,违背了影片的整体风格。不过,影片最大的问题,其实出现在影片的布景和摄影上,倒不是说本片的这两个方面不好,恰恰问题就出现在“太好”上。在很多时候,过于刻意的用光和色彩设置使得本片有着太多“人为”的痕迹,过于精致的画面和摄影也恰恰是对于台湾电影追求写实风格的一个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