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刘小华被带走 刘小华:带着责任办教育创建湛江教育强市
作为国家实施南海战略的“桥头堡”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湛江提出,要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重点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推动湛江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发展。
对于拥有800万人口的湛江而言,要实现振兴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不仅是未来的希望,更是当前的必需。日前,南方日报针对湛江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对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进行了专访。
南方日报:湛江人口众多,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学生数均列全省第一,创建教育强市为湛江教育带来了什么变化?
刘小华: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落后是制约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早在2011年12月,我们就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力争2015年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
教育创强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6.7亿元,成功创建教育强县(市、区)10个、教育强镇(街)112个。湛江新建校舍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475所,完善了理化生实验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教学功能场室,完全小学、初中均配备了电脑室及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大突破。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1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9.9%。新建幼儿园225所、改扩建幼儿园907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79803平方米,新增学位84229个。
目前,全市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做到“宽带网络校校通”,其中40%学校的带宽达到10M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先后投入约7亿元,购置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全市成功创建了371所特色文化校园,形成了国学经典、海洋文化、红土文化等特色文化校园品牌。教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南方日报:创建教育强市,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刘小华:我印象最深刻、也感到最欣慰的是,教育创强项目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2015年10月,湛江遭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城市的最强台风“彩虹”的袭击,全市损失惨重。但全市教育创强基建项目基本安全无恙,校舍没有倒塌,师生无一伤亡,经受住了考验。
正是因为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项目建设,才使创强工程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而不是“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高标准建设湛江教育基地,可容纳师生12万人
南方日报: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如何把推进教育工作与人才创优、科技创新相结合?
刘小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湛江职教大市优势,加快实用性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湛江这个人口大市,特别是农业人口还占大头的地级市来说,职业教育是直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最现实、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也是为湛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湛江有中职中技学校62所,在校生达14万人。职业培训机构103个,年培训量11万多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湛江重化工业及其他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们要加快推进湛江教育基地项目建设,首期规划用地4000亩,建设内容包括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申办)、湛江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新校区,将于2016年底完成;“十三五”相继启动二期、三期建设,力争与国家重点院校联合创办二级院校,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届时可容纳教师学生12万人以上。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湛江科教大市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湛江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我们重点鼓励驻湛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
南方日报:振兴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两大抓手,教育创强工作如何与之协调并发挥作用?
刘小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湛江,湛江进入了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移居城市,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市区进入了常住人口快速增长时期。
湛江以教育创强为契机,把推进全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扩容提质作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重要工作,去年新建扩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10所。湛江市第四中学新建了高中校区,提供优质高中学位4500多个,并将原校本部与市二十六中初中部合并,组建霞山实验中学,一次性解决了霞山区学位紧缺的问题。
南方日报:“十三五”期间,湛江将如何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发展?
刘小华:湛江将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创建工程。我们还将建立湛江市基础教育服务平台,构建“地级市总平台——各县(市、区)分平台——中小学校子平台”三层架构的监测评价体系,以教研和测试数据为研究依据,盘活教学资源,两三年内大幅度提高全市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2015年,湛江的最大喜事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号高炉点火投产,标志着湛江人30多年孜孜以求的“钢铁梦”终于成真,“大工业时代”开启。
在粤东西北地区,湛江教育基础比较雄厚,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也存在区域教育质量不平衡、大班额现象明显等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口红利”,把“人口大市”变成“人才大市”。
湛江的路径很清晰,一手抓基础教育,让更多农村孩子能“走出去”,考上好学校、健康成才,反哺家庭和家乡;一手抓职业教育,让更多本地人能“留下来”,提升职业技能,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服务“大工业”。
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从“人口大市”到“人才大市”,湛江的振兴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