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外地起义军转战汉中

2017-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运.杨武起义军 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湖北农民起义军李运.杨武等率众攻汉中城,杀梁州剌史张光.李乌奴.杨成起义军 南齐建元元年(479),晋寿(今四川昭化县境)农民李乌奴与白水氐(今甘肃武都地区白龙江流域)杨成等起义,进攻梁州(今汉中).梁州剌史范柏年劝降李乌奴击败杨成,杨亦降梁.朝廷派王玄邈接替范柏年,诏范及李为其下属.李乌奴劝范柏年不要服从,范犹豫不决.时,王玄邈到任,范留李在汉中,自己返回魏兴(今安康),盘桓不进.朝廷防范有变,诱范为府长史.范至襄阳,被捕杀之.李乌奴投靠武兴氐杨文弘

李运、杨武起义军 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湖北农民起义军李运、杨武等率众攻汉中城,杀梁州剌史张光。李乌奴、杨成起义军 南齐建元元年(479),晋寿(今四川昭化县境)农民李乌奴与白水氐(今甘肃武都地区白龙江流域)杨成等起义,进攻梁州(今汉中)。梁州剌史范柏年劝降李乌奴击败杨成,杨亦降梁。朝廷派王玄邈接替范柏年,诏范及李为其下属。李乌奴劝范柏年不要服从,范犹豫不决。时,王玄邈到任,范留李在汉中,自己返回魏兴(今安康),盘桓不进。朝廷防范有变,诱范为府长史。范至襄阳,被捕杀之。李乌奴投靠武兴氐杨文弘,率领氐兵数千人进攻梁州,攻陷白马戍(今勉县老城)。王玄邈派人诈降诱李乌奴,乌奴轻兵袭梁州城,遭玄邈伏兵袭击。

李乌奴突破重围,败回氐地。次年李乌奴数次乘隙出击梁州。豫章王命令中兵参军王图南带领益州兵从剑阁出兵,梁、南秦二州剌史崔慧景带领梁州兵驻扎白马,和王图南腹背夹击李乌奴。李乌奴退至武兴(今略阳)。八月,崔慧景又派长史裴叔保率兵到武兴攻打李乌奴,被氐王杨文弘击败。后,李乌奴被王玄邈灭。史斌起义军 南宋建炎元年(1127)7月,关中难民大举南奔,集兴州(今略阳)。宋江农民起义军将领史斌遂率流民起义,攻克兴州,登基称帝,附近州县纷纷响应。不久挥师东进,向兴元府(今汉中市)进军,攻城不克。复进兵关中,据长安,为当时西北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南宋朝野为之震动。建炎二年(1128)冬,被泾原兵马都统吴玠袭杀于鸣犊镇(今长安县东南)。


刘千斤起义军 明成化元年(1465)夏,湖北郧西县农民刘千斤领导农民起义,聚众数万人。明廷派将军项中、李震等进剿。起义军遂转战安康、汉中一带。汉中守军无力抵御。起义军在汉中活动至成化四年(1468)7月,又与当地起义农民首领李明等结合,声势更大,后被陕西巡抚马文升率兵镇压。
蓝廷瑞、鄢本恕起义军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四川保宁(今阆中)农民蓝廷瑞(又名蓝五,自称“顺天王”)、鄢本恕(自称“刮地王”)、廖惠(又名“廖麻子”,自称“扫地王”)等起义,拥众10万,设48营。髡首、漆足、纹身、朱颜,在川北、汉中、鄂西北地区流动作战,为四川巡抚林俊所败,廖惠战死。

蓝、鄢率义军自四川南江越大巴山入汉中。转战于南郑、城固、西乡、沔县、宁羌、略阳等地,攻克略阳县城,略阳县令逃跑,受委至略阳修筑县城的扶风县令孙玺被杀。正德五年(1510),明廷遣都御史蓝璋、总制洪钟率兵来汉中“协剿”。正德六年(1511)夏,蓝、鄢在川陕边境为明廷重兵所迫,率众入川求降。明大将洪钟使部下设宴,诱蓝、鄢等赴宴,遭擒杀,后余部经宁羌、略阳攻入陇南。正德八年(1513),义军失败。
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 明崇祯七年(1634)二月,陕北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入汉中,歼明将杨芳所部,后转战于西乡南山一带。同年,陕北农民起义军之一部入川后又北渡利州河(今四川广元),屯阳平、白水诸关,数万人进驻宁羌州。

明三边总督洪承畴经汉中北行到褒城青桥驿(今留坝县境)获悉,率兵西行增援官军,义军遂转战入巩昌(今甘肃陇西)。次年二月,张献忠部攻克宁羌州,知州周应泰、指挥同知王履泰、镇抚曹云梯皆死于是役,义军旋转战入陇南。九年,义军高迎祥部,号“一条龙”,统兵围攻西乡县城,历时三月,未克而去。同年五月,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遣总兵柳绍宗自徽州往略阳“剿”李自成。九月,李自成、“过天星”、“混天星”等十几支义军自秦州(今天水)出发,取道徽州、略阳,向汉中进军。十年十月,李自成、“过天星”、惠登相率张天琳、郭汝盘、高汝砺、高迎恩等组成九部联军攻克宁羌州,处死指挥徐大行,分三路入川。

一路由黄坝驿七盘关攻朝天;一路由黎子口入麦子坪;一路由阳平关袭青坪、土门塔,转入白水。十一年二月,起义军分路突破官军阻截,又出川北上。李自成部“争世王”、“过天星”、“混天星”等取道阳平关、略阳、北经平凉、庆阳,折回陕西。十三年,张献忠部过剑门关,经广元,直趋阳平关,蜀总兵赵光远防守甚严,义军攻而不克,复入西川。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田见秀由秦岭南出,先破城固县城,杀司五教(《明史·司五教传》),继破汉中城,留韩文、贺珍守城。至清顺治二年(1645),兵部郎中胡全才诱胁贺珍投降,贺表面周旋;次年正月贺又举旗反清,后在汉中、兴安(今安康)一带活动数年之久。
白莲教起义军
清嘉庆元年(1796)正月,湖北荆、襄、宜(昌)、郧等地爆发以齐王氏(王聪儿)、姚之富等为首的白莲教大起义。

至夏,队伍发展到四万余人。九月,川北徐天德等起兵响应。清廷立即派大军镇压,湖北起义军早期夺得的城池相继失守,***庆二年初改用流动作战方式,向陕、川转移。十月,起义军由今安康地区西进至西乡县白沔峡、堰口、柳树店一带,并在堰口、白沔峡两战清军,互有损伤。西乡战后,姚之富、王聪儿为一路;王廷昭、高均德为一路;李全、樊人杰为一路;张汉潮、刘永泰为一路,连营二十余里,集结川陕交界山区。因当地山大林深,路险人稀,土地贫瘠,缺衣少食,教军无法久留,遂西折宁羌、沔县,拟趁汉江上游水浅涉江北上。教军王廷昭、高均德自罗村坝进攻宁羌县城,屯东山寺、南河坝,与清兵德楞泰、恒瑞部激战于校场坝、黎家坝,死伤二千多人,余部经二郎坝、漫川坝进入巴山。

十二月又折回宁羌,转战中死伤千余人,复入老林。德楞泰追击不放。王聪儿、姚之富与德交战于黄坝驿,为避敌锋,保存力量,王、姚率教军南撤。德楞泰、明亮折回广元守御。时,高均德乘机北渡汉江,率教军潜入北山。为防教军袭取汉中城,德楞泰匆忙率清兵赶赴汉中。此役,清廷因德楞泰、明亮等未能擒获王聪儿等教军首领,将剥夺其世职及紫、孔雀翎,让其戴罪立功。
嘉庆三年(1798)正月,教军高均德率部自北山南出,进攻城固、洋县,饥民纷纷归附,多达万人。在洋县华阳交战中杀死清兵将领永保,迫使清兵败退。

德楞泰、明亮冒雪追击,教军死伤二千多人,饥民散去几千人,高遂自洋县五郎东去,德楞泰与明亮夹击于镇安、洵阳之间,教军损失二三千人,后长驱东北进入商洛一带。二月,王聪儿、姚之富、李全、王廷昭等率大队二万余人,先沿汉江南岸运动,派先遣队千多人渡江后沿东北方向进击,以援高均德部;大队乘隙由汉江上游浅水渡江,然后分路由城固、洋县越北山老林,沿渭河南,直逼西安。陕西巡抚秦承恩匆忙回防省城,总兵王文雄率精兵三千迎战于盩厔,教军战败被俘杀二千多人,遂退入秦岭,沿东南方向入商州地区。德楞秦、明亮追击王聪儿、姚之富,又与塞冲阿夹击于湖北郧西县之甘沟,教军损失几千人,余队被团练乡勇阻击,最后被包围于郧西三岔河卸花坡。

清兵拼力围攻,教军大部被歼,王聪儿、姚之富跳崖而死。
同年四月,教军余部由高均德、李全、阮正隆(川北教军首领)等统率活动于秦岭南山一带,清兵仍三面围攻,后阮正隆、张汉潮、龙绍周率一部教军经汉阴、石泉渡汉江,入川北通江、南江;高均德、李全乘隙东出豫西受阻,又折回洋县、城固和褒城北山,后一队去凤县、两当为清兵明亮部阻击,折回略阳被歼一部;另一队折奔宁羌、广元间巴山区。其后,教军在川陕边境大巴山区活动半年多,川攻急入陕,陕攻急入川,时川时陕,辗转两侧。清廷调集五万多兵力,围剿教军。以额勒登保、明亮专剿张汉潮一路;德楞泰专剿高均德、李全一路;勒保专剿王三槐、徐天德一路。五月,教军与明亮战于略阳、西乡。

七月,战于南郑、通江,教军首领李槐、詹世爵被杀;同月,教军张汉潮、樊人杰、龙绍周率五千人由巴山北出,与清提督王文雄战于西乡、城固。九月,额勒登保追击教军李全、高均德至西乡与通江间大鹏寨,德楞泰追击教军罗其清部亦至此寨。10月,清廷又调惠岭、恒瑞四路围攻,纵火焚寨,教军死伤和被俘五千余人,余部四散。十一月,罗其清被俘,十二月冉文俦被杀,教军在川陕边境之大势已减。
嘉庆四年(1799)初,清帝因剿教军旷日持久,未能消灭,遂整饬军纪。勒保、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各路领兵大将均降格使用,宣谕“各路领兵大小诸臣,戳力同心,刻期灭‘贼’,有仍欺玩者,唯以军法从事”。四月,川北、川东教军樊人杰,龙绍周、张天等入陕;川西广元、宁羌间教军杨开甲、张士龙等由陇南入略阳。

五月,教军张汉潮由汉中东去,在洋县五郎、庙沟为清兵明亮部截击,遂向西转移。九月,张部与明亮,恒瑞战于留坝被围,教军杀骡马堵塞山路,由老林翻山西去徽县。清兵以明亮、庆成、广厚、恒瑞四面围攻于天赐山,陷重围绝境,清兵以为“必可歼灭”。而张汉潮等从后山悬崖以绳缒险而出,东去秦岭南山。明亮由宝鸡大道北出,绕道至洋县华阳、五郎,与富成等夹击,于五郎杀张汉潮,俘李潮等。十月,教军高均德、冉天元、张天伦、张士虎、龙绍周、高天升、马学礼等部,屯于洵阳、汉阴、石泉至西乡一带,计划由西乡入川。德楞泰趁大雾追击于牧马场,教军首领高均德被俘,张士虎被杀,余部去川北南江。

十二月,额勒登保令总兵杨遇春和穆克登布追击,教军奋勇偷袭穆军后帐,短兵格斗,杀死清兵副将以下官员24人,兵勇200余人,血战通宵,乘胜而去。同月,教军杨开甲、唐万明、辛聪、王廷诏、高天升、马学礼等由巴山北出,分二路进击,一路由宁羌、沔县、略阳、渡嘉陵江西去秦州(今天水)、巩昌(今武都);一路入西乡、城固、南郑一带活动。在西乡午子寨、王子岭与清兵交战中,擒杀西乡营游击阿克东等。
嘉庆五年(1800)春,教军转战于陇南、川西、川东及陕南一带。四月,教军杨开甲、辛聪等部被清将杨遇春、穆克登布追击至洋县茅坪之铜钱沟,突围时杨开甲被杀,损失五千多人。余部经华阳,绕栈道西去与高天升、马学礼、张士龙、冉学胜等会合。

七月,自陇南西和、成县、康县入略阳,在接官亭击败清总兵扎勒阿杭和王文雄的阻截,一路而下,沿途经沔县、褒城、南郑、城固至西乡,屡创清兵。七月二十五日,在西乡县梭罗关红土包、王子岭与清兵激战,清兵总兵扎勒杭阿、固原提督王文雄、副将鲍贵及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士卒等千人战死,尸横遍野,乡民就地埋葬一坟,后称“官兵坟”。十月,教军在西乡马家湾杀清兵副将海洪阿,在狮沱河杀守备双德。清兵接连遭重创,震动朝廷,额勒登保迅即率军自汉中进军西乡,教军遂自西乡分路北上转移洋县华阳及城固、褒城一带北山。
嘉庆六年(1801)初,德楞泰、额勒登保、杨遇春移军汉江以北,与塞冲阿南北夹击北山教军,以轻骑袭击高天升部,高被俘杀。

清廷诏奖德楞泰晋封“一等子爵”。德又移军汉南,防教军南攻。二月,教军伍怀志率三千人由洋县五郎东进,额勒登保令穆克登布追击,教军冉学胜部集合高天升余部去栈道西,拟出渭北受阻,遂南折沔县、留坝、褒城一带,在留坝击败清兵杨奎部,杀死总兵、副都统以下数百人。后于褒城北鸡头关和沔县黄沙驿,被清将杨遇春、长林伏击,被俘杀二千多人,余四百多人南奔,杨遇春以轻骑追至川陕界。杨由南郑、西乡回兵又与庆成夹击教军王部,生俘王廷昭,缴获经卷、画像等,一并送京师。三月,教军高天得、马学礼与川北教军会合西乡,额勒登保令庆成、札克塔儿、杨遇春等合击。高、马于宁羌二郎坝被杨遇春生俘。

三月下旬,冉学胜于留坝大败清军杨奎猷军,杨及部将以下数百死。四月,教军冉学胜部自巴山北出城固、洋县,杨遇春追之,冉又回巴山。五月,德楞泰在西乡追击教军徐天德部至两河口,徐乘船渡河,船翻溺死。同月,宁陕总兵杨芳追击教军至西乡龙池坝,辛聪被俘。额勒登保追击王廷昭余部,一部分人被俘。教军高天得、马学礼转战于宁羌铁锁关,与清兵杨遇春交战失利,高天得被俘,马学礼战死。八月初七,冉学胜在碑坝卢家湾被俘牺牲。
嘉庆七年(1802),德楞泰以三路兵马追击教军苟文明、苟朝九部自川北至西乡。令额勒登保、大烈追苟,苟乘隙潜行自白沔峡夜渡汉江北上。清廷以罪剥夺额勒登保伯爵,降为一等男,去其双眼孔雀翎。

苟文明等入北山与宋应伏教军合队,击败清兵副将韩自昌。时,杨遇春自秦岭追教军辛聪部下刘永受到此,刘永受被杀,额令杨负责追剿苟部。三月,苟部自洋县华阳东出入秦岭老林,七月在佛坪栗子坝乡花石崖战败,苟文明被杨遇春杀,余部经洋县、西乡南去,清兵副将海常尾随追击至西乡菩提河佛头山被苟朝九部擒杀。
嘉庆八年(1803)春,清廷令额勒登保屯守西乡,阻截川北教军入陕;令德楞泰屯守太平(今四川万源),阻川东教军入湖北。汉南教军宋应伏、苟朝九在清兵追击下又翻越巴山入川,额勒登保令提督杨遇春于汉中以东之南山扼守,自率罗声皋追至通江,着穆克登布追击姚馨佐(姚之富的儿子)、陈文海至南江。时南江教军冯天保、余佐斌等配合姚、陈,诱官兵入林搜捕,突然发起反击,用矛刺死穆克登布。

四月,苟朝九放出消息,诡称苟已死,着部下靳恩庆、赵金友等率领苟部,分二路突围,一路东去,一路北入西乡一带,遭额勒登保昼夜追杀,死伤大半。靳、赵于川东被清兵田朝贵、罗声皋俘杀。汉江以北,秦岭南山教军余部亦遭清兵杨芳部追击,大部死伤或逃散。
六月,额勒登保、德楞泰、勒保奏报“三省肃清,官兵凯旋”,清廷诏德楞泰入觐,额勒登保留原地继续清剿。陕西西乡至宁羌由将军兴肇统辖;西乡以东至安康由总兵杨遇春统辖。七月,清兵各营以清剿近于尾声,令随营乡勇(即团练)交械离营,每人缴刀矛发五钱银子,另发银二两遣回原籍,一些原本系无业游民,无家可归的乡勇,无处可去,即就地滞留山区活动。

八月,清兵副将吴廷刚所遣散乡勇160余人与隐藏在洋县北山老林之教军300多人结合一起,推举教军苟文润为首领(对外称马姓)又四处活动。九月,清兵总兵杨遇春又率部由洋县入北山,额勒登保亦率兵由汉江南岸北上督剿。苟文润率教军欲东去湖北不遂,由石泉七星坝渡汉江进入西乡,沿途收容零散教军及被遣散乡勇有500余人。清兵副将朱槐率部尾随追击,教军反击,杀朱。十月,清廷令额勒登保还京,以德楞泰出京继续指挥剿灭教军。教军余部多身经百战,熟悉地形道路,惯于山地作战,忽聚忽散,忽陕忽川,虽多次被围,均乘雾溜出突围,攀树走径,腾越如猿,清兵分兵追击不济,大队追之早已闻风而逃。

虽几百人,使清兵不得安,三省不得解严。十一月,德楞泰得知教军中有随清兵作战被遣散的乡勇,着人前去招降,被苟文润杀。德遂布告,悬赏购捕苟文润。
嘉庆九年(1804)春、夏,教军移川陕东部边境活动,因暴雨不断,山洪大发,战事沉寂。至六月,额勒登保回京,以钦差大臣关防交德楞泰,继续对教军苟文润、苟朝九部发动进攻,追击包围于川陕界凤凰寨,俘教军160余人,余200余人突围,清兵又悬赏购捕二苟。不久,苟部赵洪刚叛变,乘机杀死苟文润,率部分教军投降,其余散去。德楞泰令杨遇春、塞冲阿、杨芳搜北山,丰绅、马瑜、田朝贵搜汉江以南巴山,在南郑县南山俘获苟朝九,所率教军大部被俘杀。至此,白莲教军在川鄂陕甘边境汉中地区转战8年,是汉中历史上农民起义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地域最广阔,使官军损失最大的一次,一度重创清兵,震动朝野。

但终因没有统一指挥,没有根据地,寡不敌众而失败。
吴奇、吴抓抓起义军 清嘉庆十八年(1813),吴奇、吴抓抓、谭桂、张占敖等率伐木解板工和炼铁工人,聚众起义于岐山、郿县南山,后活动于老佛坪(在今周至县西南)及留坝厅一带,清廷称为“岐郿厢匪”。十二月,义军五六千人与汉中总兵吴廷刚激战于佛坪厅袁家庄(今佛坪县城),因义军首领万二轻敌,死3700多人,起义失败。
蓝大顺起义军
清咸丰九年(1859),云南省昭通府农民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李、蓝义军转战云南、四川一带,声势浩大,鼎盛时达30多万人。

咸丰十一年(1861),李、蓝义军作战失利,李永和就义于四川犍为,蓝朝鼎战死于丹棱,两部余军主要将领邓天王、蔡昌龄、谢华瑶、张弟才、郭富贵、曹灿章,由蓝大顺率领,转战各地。
同治元年(1862)二月,蓝军邓天王、蔡昌龄部由川西彰明、江油一带进入汉中府宁羌州境,清廷阳平关守将汉中镇总兵布克坦望风而逃。蔡昌龄部沿汉水南,经沔县、南郑、西乡东下,于三月初与入陕之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等会合;邓天王部由阳平关沿汉水北向汉中进逼。时,南郑知县周蕃寿,招募游民乡勇数百,自率出战,与邓军在沔县元墩子遭遇,一触即溃,逃回府城。后又招募游民与邓军战于南郑县青石关,皆败。周逃回府城戒严不出。

邓天王率部进据青石关,并在南郑新集、牟家坝,城固县两河口,西乡县马踪滩等地多次打败官军。五月上旬,蓝大顺、谢华瑶、张弟才等率部由四川太平(今万源县)北上进入定远厅(今镇巴县),攻克厅城,继续北进,五月十三日包围西乡县城,于五月二十一日攻克西乡县城,杀知县巴彦善,迅即北渡汉江向洋县进发。此时,邓天王被周蕃寿派来诈降之奸细黄世忠刺伤头部,无力进攻府城,撤离青石关,率部东进,谋与蓝大顺会合。行至城固县上元观,遭清兵伏击,突围后连夜向西乡转移,途中得知蓝部已去洋县,遂转赴洋县,后因伤溃而死。六月二日,蓝大顺、谢华瑶,率部进入洋县,会邓天王部取重镇龙亭。其时,陕西布政司使毛震寿率军赴洋县防守,并调汉中镇总兵陈天柱、汉凤营游击恭额勒等,率清军合力围攻义军。

六月六日,蓝大顺义军避实攻虚,分别歼灭槐树关、石鞍山等地团练武装。六月七日夜,蓝部包围洋县城。毛震寿闭城死守,驻城清军惶恐。蓝军施“草人计”擂鼓佯攻,清军发箭射向“人模”。黎明时,毛震寿方知中计,大骂“蓝逆狡诈”,令军“贼近可击,远勿妄动”。
六月八日,义军用火炮轰击洋县城,毛震寿、陈天柱和知县汪桂、汉凤营游击恭额勒皆临阵指挥守城。蓝军将士在火炮支援下,架云梯登城,清军虽以滚木檑石堵阻,但义军炮火接连击中城楼,清军纷纷后退。为稳住阵脚,毛震寿连砍数十名兵勇示众,清兵仍不战自退。城内百姓趁机火焚察院,并打开城门,蓝军蜂拥入城。毛震寿、陈天柱急开西门夺路逃往谢村,恭额勒被义军生俘处死,汪桂见大势已去,当夜自缢而亡。

“官军死者万余名”。六月九日晨,城破。蓝军开仓济民,释放囚犯。
蓝军攻克县城后,布告安民,废除清规,建立政权,改洋县为靖州,推举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发布政令,招募士兵,图谋发展。六月,遣将攻据留坝江口营和城固宝山、斗山。七月底攻克洋县华阳,并以石鞍、槐树关、黄家营、青龙垭、石佛壁、渭门等处为据点,扎营数十座。九月,北克佛坪厅(老城),占袁家庄。十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蓝军将领郭富贵攻克略阳县城。
同治二年(1863)三月,蓝大顺、蔡昌龄与进入汉中的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等部围攻府城,并肩作战,直至八月破城。

九月,蓝大顺留谢华瑶等守洋县,自率主力北上,再袭佛坪厅,出辛口,占领盩厔。在渭河以南地区活动频繁,声势壮大,威胁西安。
同治三年(1864)二月,太平军奉命回援天京,撤离汉中。清廷委四川布政使刘蓉为陕西巡抚,赶往汉中督办陕南军务,督湘军总兵朱桂秋、汉中总兵萧庆高及何胜必等军,以数万之众,猛攻洋县,守卫洋县的义军,奋力抗击,双方激战,清兵连攻不克。此时,蓝大顺在盩厔吃紧,谢华瑶率义军一部北上增援。刘蓉趁机派壮勇潜入洋县城内,督朱、萧、何军猛攻,义军力渐不支,遂于二月二十四日撤出县城,退往华阳,与曹灿章部义军会合。清军占领洋县后,朱桂秋率部赶至盩厔,参加攻城,用火炮攻打。

义军将领张弟才牺牲。城破,蓝大顺突围出城,途与曹灿章、谢华瑶等会师。是年四月,谢华瑶由宁陕回师洋县途中,中箭身亡。五月,蓝大顺转战安康紫溪河,遭民团伏击牺牲,曹灿章在秦岭山中被朱桂秋、萧庆高军夹击,身负重伤被俘后遭杀害。
七月,义军蔡昌龄部由秦岭南撤,经佛坪、洋县、城固、褒城、沔县西去,占领略阳,旋入陇南。九月攻占阶州(今武都),杀知州,重整队伍,添筑新垒,以图再起。同治四年(1865)初,清廷集川、陕、甘重兵围攻阶州,以“绝其援应,断其米粮”之战略,长期围困。义军几次突围,均遭失败。在被围困中,义军部分将士战死,部分投降,清兵终于六月初攻陷阶州,蔡昌龄在巷战中牺牲。

至此,蓝大顺起义终告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军
清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端王蓝成春、启***成富和主将马融和等率兵西进,由鄂西经安康进入汉中,是月底到达西乡县。时在汉中指挥清军的陕西布政使毛震寿急命汉中镇左营游击屠大元率兵前往抵御。太平军设伏于西乡县桑园铺,屠大元进伏击圈,全军覆没。
是时,已占领洋县的云南蓝大顺起义军,与太平军订约,以洋县谢村镇为界,以东由蓝军克复管理,以西由太平军克复管理。太平军在桑园铺歼灭屠大元之后,乘胜前进,日夜兼程,于二月上旬末即包围汉中府城,分兵攻取府属以西以北各县、州、厅城。于二月十六日攻克沔县城,二十日克宁羌州城,杀知州金玉麟;二十五日攻占留坝厅城,继而北上围凤县城(是时,褒城、略阳两县早于上月为蓝军郭富贵部所破)。

尔后与蓝大顺军协同作战,集中兵力围攻府城,于同年八月二十日攻陷府城,八月二十二日又回军一举攻克城固县城。至此,汉中府除凤县城围而未破外,其余1州(宁羌)3厅(留坝、佛坪、定远)7县(南郑、城固、褒城、沔县、略阳、洋县、西乡县)均被太平军和蓝大顺义军攻克,先后处死4名县、州、厅官,汉中全境几乎都为太平军所控制。冬,清军围逼太平军首都天京(今南京市)甚急,天王洪秀全连发诏令,催促扶王陈得才等回援天京。太平军于同治三年(1864)二月初拔队东下,撤离汉中。太平军在汉中,前后历时一年,兵力最多时达20万人,其声势之大,占领城池之多,为历史上仅见。清凉州知府陈才芳(见《人物》卷)著有《思痛录》,本办1991年编《太平军在汉中》等书详记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