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初和邵华 刘谦初:忠勇为党中华魂
时光流逝,转瞬就是七十多个年头了。刘谦初的名字,至今仍在厦门党史上熠熠生辉。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字乾初,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刘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他曾经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就读。 1924年6月,刘谦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同年9月,刘谦初燕大毕业。在校长司徒雷登等的作梗下,他被迫离开古都,应聘去镇江教书。
1926年7月,刘谦初转往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在岭南大学附中执教。1927年1月,刘谦初参加北伐军,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任股长,积极从事宣传、理论工作。同年1月25日,刘谦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7年8月,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先到江苏省委工作,10月经上海来到福建,担任闽南临时特委委员。12月中旬,刘谦初作为省委巡视员到福州恢复党组织,并筹建了福州市总工会和市农民协会。
1928年6月,发生了临时省委代理书记、省委组织部原部长陈祖康等叛党投敌事件,一时引起福建党组织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混乱。为此,刘谦初被调到厦门临时主持省委工作。刘谦初临时主持省委工作后,异常紧张而繁忙。他不断地到外地巡视、指导工作。
9月,在鼓浪屿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刘谦初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期间,刘谦初主持创办了省委机关刊物《烈火》月刊。这个刊物在反映福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工运、农运、学运的斗争形势和经验,推动福建党组织党内教育和训练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9年2月下旬,刘谦初被调回山东主持工作。
1929年8月6日,刘谦初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办法,但丝毫动摇不了他的意志。就义前夕,刘谦初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要好好照顾母亲(指党),听母亲的话,要搞好家务(指为党工作)。”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神态自若,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大义凛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4岁。
(感谢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为报道提供材料) 本报记者 李晓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