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大将的子女现况 儿子眼中的父亲——王树声大将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党史热点排行 ·老师评语里的毛泽东 ·关于华国锋名字的来历 ·"周恩来没有上过大学"吗?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最大共同点 ·"特工王"戴笠究竟是个什么人? ·"大跃进"前周恩来的三次检讨 ·走向刑场的国民党将军 ·回忆当年清查钓鱼台王洪文住地 ·国民党师长张灵甫之死真相 ·毛泽东巧断南北二乔人名官司 ·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 ·邓小平与对苏"葬礼外交" 党史频道 红色访谈历史相册人物长廊历史珍闻文博之窗 千秋评说 网友论史

党史热点排行 ·老师评语里的毛泽东 ·关于华国锋名字的来历 ·“周恩来没有上过大学”吗?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最大共同点 ·"特工王"戴笠究竟是个什么人? ·"大跃进"前周恩来的三次检讨 ·走向刑场的国民党将军 ·回忆当年清查钓鱼台王洪文住地 ·国民党师长张灵甫之死真相 ·毛泽东巧断南北二乔人名官司 ·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 ·邓小平与对苏“葬礼外交” 党史频道 红色访谈历史相册人物长廊历史珍闻文博之窗 千秋评说 网友论史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

湖北省麻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二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王鲁光:1946年出生于山东。196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70年9月到部队服役。现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第一次见到王鲁光,就觉得他眉眼之中透出的英武之气,与他的父亲——王树声大将的温和目光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王鲁光早已不穿军装,但他谈吐中流露出的威严与干练,总会使人将他与“军人”这个名词紧紧联在一起。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养育出王鲁光这样英武之人的王树声大将,又是怎样的军人?望着相片中戎装的父亲,王鲁光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下定义—— 父亲是一个农民中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农民 如果王树声不穿军装,你可能不会认为他是军人。

正如那张1970年的照片上所记录的,王树声挥锹劳动时的形象,与乡村里的老大叔没啥两样。

在王树声生前一直居住的原总军械部,现在的解放军报社大院里,老人们回忆起王树声时都说,当年王大将喜欢和机关食堂的大师傅一起散步,他俩特别聊得来。只是当他穿着便装和那位大师傅走在一起时,不认识王树声的人,就分不清哪位是军中大将,哪位是餐厅厨师了。

看走眼的人,总有一些。 然而,王树声是个彻头彻尾的军人。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涌现出的著名军事指挥员灿若群星。1989年11月和1994年8月,中央军委分两次给我党我军现代史上的36位著名人物冠以“军事家”的称号,王树声名列其中。

父亲没有上过军校,他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王树声与军事的零距离接触,应该始自1927年5月。

那时,王树声在家乡湖北麻城乘马岗,早已背叛了自己的小地主家庭,于一年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小学校长之职,领着乡村兄弟们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组织,举办农民运动训练班,斗争恶霸地主,其中包括自己的亲舅爹丁枕鱼。

蒋介石叛变革命,反动地主武装乘机反攻倒算,包围了麻城,王树声带领农会会员,以大刀、长矛、石头、瓦片、石灰罐这样简单的“装备”守城。鸟铳、步枪虽然有,但数量少得只能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敌强我弱如何胜?王树声沉着冷静巧布阵,运用计谋擒贼王,先一枪打中敌“师爷”,再十几个石灰罐子砸死匪首“王九聋子”,令2000多人的反动武装群龙无首,作猢狲散。 这之后,麻城县党组织深感搞革命没有武装不行,于是成立起农民敢死队,初始时只有人员200余,步枪三条半。

再后来,农民敢死队发展成全脱产的“农民自卫军”,王树声是自卫军的指挥员之一。作为指挥员,王树声开始研究起军事斗争中“一马当先”与“排兵布阵”的关系,并很快认识到,武装斗争与发动农民搞“群众运动”不一样,“战略战术”是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直到1937年8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王树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10年间,无论是参加黄麻起义,成为红军指挥员,还是在鄂豫皖开辟苏区,红了一片天,或是担任西路军副总指挥,浴血祁连山,他始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王树声军事文选》收录了他红军时期的两篇战斗总结——“宝兴、芦山战斗的经过与教训”和“鱼科战斗经过与经验教训”。

文中,作者对军事艺术的刻意追求清晰可见。 1961年,中央军委动员中将以上干部撰写战争经验总结,以便教育后人。王树声在《几点作战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战争经历,就山地运动中的防御、围点打援、突围战斗这三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作战体会,概括了他从大别山、大巴山、夹金山、祁连山,到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武当山的战斗足迹。

讲到运动防御,他说,“实践证明,在实施运动防御的过程中,既想消灭敌人,又想保存地方,其结果不仅拖长防御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敌人也不能消灭,地方亦无法保存”。

讲到突围作战,他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兵败河西走廊、中原突围等经验教训,指出,第一,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做好准备工作;第二,抓紧有利时机,正确选择方向;第三,突围首要关键,在于打开通路;第四,坚定沉着照顾全局,友爱团结互相支援。

这既是鲜明的辩证思想的体现,也是战争中得来的肺腑之言。不足5000字的《几点作战经验》,字字珠玑,浓缩升华了王树声毕生的作战经验,集中反映了他的作战理论和军事建树。

据说,中央军委动员高级干部写战争经验,众多将领在自己的经验体会中很少或几乎没有写“突围战斗”这一课题,王树声能够把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奉献给后人,其意义委实深远,精神亦难能可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