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偶感 【原创】一曲悲歌 万世旌表——杨开慧烈士《偶感》诗浅析
1927年8月,毛泽东与杨开慧离别,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两人从此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峥嵘岁月里,一个在江西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领导工农武装斗争;一个在湖南老家,领导对敌斗争,抚育三个儿子。相互之间,说不尽的思念,道不完的牵挂,杨开慧烈士含泪写下这悲壮的诗篇。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篇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读着烈士凄苦浓烈的诗句,怎能不感慨万端以至于唏嘘气滞?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开篇起句融情于境,阴云密布,北风呼号,寒气袭人,痛彻肌骨!诗人寓意双关,既写季节的冷酷无情,更写出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困剿灭和在长沙城内外对革命志士的搜捕剿杀。自然物候和白色恐怖的政治高压叠加在一起,构成极端残酷的斗争环境。此情此景,作为忠贞不渝,痴情如火的妻子,诗人柔肠百转,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和战友,诚所谓悲感万端,反复低回!
“足疾已痊否?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紧承上文,诗人一气呵成,连用四个疑问句排比,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远行丈夫起居生活和内心感受的关心。“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如此的缱绻缠绵,如此的抚慰问候,情真意切,体贴入微。世界上讴歌爱情的诗篇很多,但是像这样发自女性心底、又是把自己与真爱融进惊天动地的革命伟业的诗篇,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激动人心,何等的高尚与永恒?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没有信使,音信全无,远行的他到底怎么样了?诗人陷入极度孤自冷清,凄苦难耐!她想象着:“我想假使是他死了,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不会放松,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杨开慧《追记》)斗争的残酷,敌人的疯狂,并没有吓倒诗人。她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交与远行的丈夫,交与他们献身的革命事业!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 心怀长郁郁,何日复生逢?”
“悲莫悲兮生别离!”诗人想象着,恨不能生出双翅,飞到丈夫身边。但严酷的现实是见不到亲人的影子,只有困于无限的思念和惆怅之中。在痛苦和折磨中期盼着再重逢的日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读着杨开慧的《偶感》,我泪如泉涌。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相濡以沫于共赴国难的悲壮赞歌?相比之下,泰戈尔和仓央嘉措们的歌吟,都变得苍白无力!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白色恐怖下的1927年秋天到1930年10月被捕之前,诗人将本诗在内的七篇诗文(自传体散文一篇,诗两首,杂文两篇,没有发出的信两封。)珍藏于长沙县板仓杨家老屋的泥砖缝隙中。到1982年3月10日,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时才被发现。
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被反动派逮捕。敌人对她软硬兼施,威胁利诱,而她却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敌人威逼她说出毛泽东的去处,她答道:“不晓得!”敌人诱骗她说:“只要在报上登个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获得自由。”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恼羞成怒的敌人无计可施,终于下了毒手。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读着烈士的《偶感》,我赞叹不已。赞叹诗人与毛泽东感天地泣鬼神的壮丽人生——那种字字啼血句句追随的坚贞,那种缠绵悱恻儿女情长的真实,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同时,也为诗人的诗学才具感佩至极!
首先是,诗人秉承了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请欣赏以下两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一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古诗十九首之十六
古诗十九首被称为“千古五言之祖”,刘勰的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王世贞称它为“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杨开慧烈士的《偶感》,脱胎于以上两首。作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诗人,饱读诗书,涵咏功夫,造诣深邃。在悲壮的遭际之时,援笔成诗,记录这激动人心的人生感遇。
五言古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篇幅长短灵活。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其二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人感于时序和物候的变化,抒发心灵的觉醒和痛苦;其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其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
尽管所表达的都是思妇对劳人的凄苦相思,但她的“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的托境抒情 ,特别是特定革命生涯崇高的人格魅力,比之虚无缥缈的古诗,更加情感浓郁,更加真切感人!
《偶感》诗写成之后,诗人把对远行征人的那份痴情、眷恋和执着,秘藏于墙壁,珍藏于内心深处,终究也未能与毛泽东见上最后一面。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表现出对丈夫、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贞,她用慷慨赴死,进一步升华了《偶感》诗作的革命者襟怀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清明前夕,谨以此拙文深切悼念杨开慧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