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谈现代书法 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史》序言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这本书出版,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本书研究的时间分期是从清末民国到二十世纪末期.但是,这本书关于书法的现代史的分期,并非如此.实际上,这部著作内容的时间跨度为20多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发展史,因为中国书法的现代史分期有它的特殊性.特殊性在于:研究书法的现代史,必须照顾到书法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内在的发展过程,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判断书法何时跨入现代时期,才能对书法的现代史做出合乎客观事实的分期.这本书就是从这一视角撰写一部"现代书法"的历史.这本书从

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这本书出版,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本书研究的时间分期是从清末民国到二十世纪末期。但是,这本书关于书法的现代史的分期,并非如此。实际上,这部著作内容的时间跨度为20多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发展史,因为中国书法的现代史分期有它的特殊性。

特殊性在于:研究书法的现代史,必须照顾到书法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内在的发展过程,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判断书法何时跨入现代时期,才能对书法的现代史做出合乎客观事实的分期。

这本书就是从这一视角撰写一部"现代书法"的历史。这本书从自身规定的研究角度来看,表现为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这是利用近距离的优势(当然,研究时间距离过近也容易产生盲点与误区),比较容易收集资料,为后来者进行现代书法的宏观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础文本。

在书法界,也许有些人对"现代"两个字表示反感,这是那些人得了现代恐惧症的表现。最近也有一些言论以表示对现代书法的异议。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书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失败了。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书法没有现代和传统之分。

第三种观点认为:现代书法还没有成熟。关于第一种观点,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一下事实就知道,现代书法不但没有失败,而且正在当今书坛蔓延与深入,事实还像铁一般存在。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明证。

第二种观点,实际上是昧于历史的发展过程。既然否认现代,也就否认古代,因为,古代因现代而立,没有现代哪有古代这个说法?如果书法没有传统现代之分,那么现代书法应该和古代一样。但是事实上,即使以汉字为载体的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相比较,从观念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得不一样。

可见,传统和现代还是有分别的。第三种观点其实是对现代书法不关心并且缺乏深入思考的表现。因为现代书法既有幼稚大胆的举动, 也有深沉丰厚的思考和创作,后者正是说明了成熟之处。

当然,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艺术史宏观的观念分析,读者可能暂时难以明了成熟的脉络。但是,只要我们稍微用心思考,现代书法在形式上的历史性突破,如果没有有清以来的碑学铺垫,就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际上,现代书法不是天降之物,,而是历史发展到一个时期各个条件结合酝酿的产物。例如传统榜书和碑学、现代美术的公共展示空间等种种条件结合,催生出现代书法里的超大幅大字创作。本书给有心思考的人们为把握这些内在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扎实的史料和观察视角。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追问:到底什么样的书法是现代书法?现代书法如何界定?对于理论来说,可以在这本书的基础上,作出各个角度的阐释。本人以为,现代书法就是指具备现代性的书法艺术,凡是具备现代性的书法艺术,或是对传统古典书法有突破、有创造、有新艺术观念的艺术创作都是现代书法。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书法是真正意义上与传统的古典书法形成历史性的对应词。

现代书法与时俱进,开风气之先,现代书法的实践和理论难免出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现代书法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创性、 探索性,完全可以产生与时代环境相应的书法作品。这样的现代书法家是以创造者、 开拓者面目出现的。

譬如风雨的天气,关门在家里,什么事没有!而冲出门后难免风吹雨打,但无碍于行者无疆的意志。中国社会这一百多年的风雨对文化艺术的触动也是激烈的。不过,书法做出的反应相对缓慢。但是,做出反应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在这个反应的过程里,一种情况表现为稳定的延续,就是坚持传统古典书法而自我陶醉,以不变应万变。另外一种情况是根据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发展、文化转型、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做出积极的回应,形成现代书法发生的起点和过程。当然,这个发生的起点和过程,书法学术界没有进行严格的讨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百多年来,对书法来说,最重要最有意思的故事应该在这个反应的起点和过程里。

实际上,在这个起点和过程里 ,核心力量是一种变革的超越的力量,使书法真正具有现代性这个内核,把传统文人的雅玩范畴转换为真正的当代的艺术的范畴。因此,现代书法的核心问题是两个问题,一为始终围绕现代性的问题,一为是不是书法的问题。

在2004年出版的 《"现代书法"论文选》里,笔者在后记一文涉及这个问题时,强调现代书法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书法的"现代性"和现代性的"书法"构成现代书法两个极点,中间形成宽阔的理论鸿沟。

现在看来,在历史和实践的广阔视野里,现代书法有着广阔的外延,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以来的对社会剧变做出开放回应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都处于这个外延之中,共同的内涵就是这种回应所包含的核心问题——现代性。

因此,现代书法就包含这样的内涵和外延,其外延包括了所有具有现代性的书法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在理念方面,比如形式的、抽象的等等;在实践方面,比如架上的、 装置的、 设计的 、公共空间的、行为的等等。只要不离"现代性"和"书法",都属于现代书法的范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现代书法"创作离不开传统功力与技巧,尽管这只是一种基础。因为,没有在书法经典里打磨而获得临池精髓的,不具备"书法"那种内在精神和"书法"特定的审美表现,同时, 现代书法应该是对传统古典书法超越后的一种创造发挥。

因此,从现代书法看,架上现代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程,这是不能取消的 。至于其它如行为的、装置的, 根源于书法, 表现形式超出一定范畴,可以视为在现代书法的外延圆圈的前沿地带,与当代艺术的其他艺术门类形成一定的重叠和互相影响的区域。这无损于现代书法的内涵,而且有助于现代书法继续向前推进的活力。

现代书法的意义是对书法发展历史的贡献,也是对当代艺术门类的一种贡献 。书法与其它艺术门类的这种相互激活,无疑能有益于其它艺术门类 ,同时丰富书法在当代艺术性方面的表现。当然, "闭关自守"的传统古典书法在当代还有广大需求,不过,从书法发展的突破性意义和未来的或者全球的前景讲,一定是现代书法扮演这样的历史性角色。

在六月中旬,中国美术学院举办"首届全国美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作为嘉宾做关于世界艺术史学会的报告,一个重要的话题是:现在全世界要听中国人对艺术、艺术史的说法。 实际上,听中国人讲对艺术、艺术史的说法, 就离不开中国书法,因为这是中国人阐释艺术的重点之一,难道我们现在从油画、版画来谈吗?

这样的前驱譬如熊秉明先生,他虽然一直生活在巴黎,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文化人,又吃透西方艺术精神。他的文化身份既是学者,又是艺术家。在艺术家层面上,他既是雕塑家,又是现代书法家。因此他可以直接从感受来谈理论。

在国外,他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这是为什么? 杨振宁在香港会议上也借用熊先生这句话,说明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在广义的文化层面上,上面的例子说明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以及在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性,也说明书法不仅需要在现代性上做出回应,而且需要在全世界的艺术范畴和全球文化层面里做出能够代表中国的解释,给当代艺术一个新的说法,而不仅仅是在古代中国的范畴里做出符合古代语境的解释,否则,会错失一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中国书法的一个大好机会。

当然,所有良好的愿望要实现,必须从基础做起。这本书的出版,无疑给人们研究现代性在书法内部的展开和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作为,具有必不可少的参考价值!

我们讨论书法问题,逻辑的解释是重要的一面,而从艺术直觉和艺术实践方面进行理解,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这个重要性表现在:理论可能因此更加容易获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现代书法建构,是以实践为核心,在理论研究上,尽量首先接近实践和历史事实。

譬如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成立时,我们做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貌似传统的临摹,但理念、方法实际上是现代性在书法实践中的表现。这本书的撰写也是尽量接近实践和历史事实的。

以我的理解,现代书法不仅是某些人印象当中的那种脱离汉字的倾向极端的书法行为,而是已经形成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一个新的现代传统,它区别于那种纯粹古典意识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所谓传统书法。因此,现代书法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牛鬼蛇神", 它是古老传统的书法到今天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需要和产物。

因此, 从这个意义来说, 无论是书法主义、新书法、学院派、智性书写,还是民间书法、艺术书法、 流行书风,在未来书法史的归类中,应该是在现代书法的范畴之内,尽管现在人们还不赞同现代书法这个说法。

刘灿铭的《中国现代书法史》是目前史料最为详实的一部关于"现代书法"的著作。尽管存在现代书法的动态发展带来的选题的难度,以及关于现代书法的界定和各种艺术流派对书法的现代性认识的差异给分类造成一定的障碍,这部著作也是一部最具有学术价值的关于中国"现代书法"发展史的实录。相信这对于研究现代书法,甚至研究当代艺术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也相信中国现代书法在21世纪必将有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