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的设计作品 肖勇:作品绝不是孤立的
王金坪:这次展览的主题"问题树",在作品中是怎样呈现的?
肖勇:"问题树"是顾振清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后理出来的一个脉络,他发现我的绘画始终在围绕着一些问题思考,很多作品探讨的是物象的本质和表现、虚拟与真实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交错,呈现出一种树状的脉络结构。 王金坪:关于本质问题,你是想把表象分裂开还原本质吗?
肖勇:我是通过对于物象和景观的阻断式表现,或者通过设置视觉错觉,重新建构一种不容易辨别的状态,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结果,这个差别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每个人对于真实与虚幻的判断,为什么每个人的感觉会产生差异,比如有一幅画,视觉上看起来像是一栋大楼烧光以后的残骸,也许我本身并没有这个意图,只是描述对象在我心里的印象,别人看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个不同的象,这两个象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王金坪:展览有一幅作品是描绘的城市街景中的人群。不知我的理解是不是符合你的表达意图。那幅画给我的感觉是你用旁观者的眼光去表达你眼中的貌似繁华但实际上是疏离虚幻的社会关系和城市生活。
肖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你提到的"旁观者"很有意思,也说明你已经读到了一些我原本的意图,城市现在成为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最熟悉的生存状态和大景观,每个阶层看到同一个物象,不同的际遇导致他们的心中之象是不同的,欢乐的、迷茫的、忧伤的、琳琅满目的等各种感受都会有,旁观者的状态是我所有的画想表达的状态,对所有的现象不去做评判,不做褒扬和批判,站在我的角度去呈现我所看到的一切。
王金坪:也就是说你不是想表达本质,而是你看到的本质?
肖勇:对,本质和看到的本质,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这是不确定的。而作品绝对不是孤独的,不是这个瞬间挂在墙上的这幅画,它会有前和后,甚至几十年后会存在于某个地方,这是我想要寻找的。 王金坪:有几幅画,墙面占了画面的很大一部分。
肖勇:这几年非常着迷于这种方式。我是用墙做一个阻断,这个墙阻断了很多你想看到的东西,阻断后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了,可以触碰到内心的东西,完全阻断后,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孤立感,希望观者在看的时候能有所体会和交流。 王金坪:2005年到2009年在上海生活,在你看来,上海与北京、深圳相比,绘画领域有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肖勇:我没有过多的接触该地域的人和事物,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偏僻的地方安静地自己创作,对地域差异没有特别的感受。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圈子,我的好朋友徐小国带我接触了一些,比如王兴伟老师,对我的启发比较大。 王金坪:徐芒耀老师对你有哪些影响?
肖勇:他是我很尊敬的老师,我读美院的时候就受他影响,后来放下画笔很多年以后又回到他的身边接受19世纪绘画技巧的训练,但是之后我的思考方向有所转变,与这些技术性的东西不同,偏重于对画面可能性的思考。 王金坪:你之前的绘画面貌我们没有看到,是什么样的?
肖勇:偏古典的类型,比较安静。我们在美院时期有很浓重的古典情调。因为教学上延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审美体系,我以前对古典的向往,现在看来,其实是人文上和精神上对于静穆的伟大的一种向往。 王金坪:是什么因素促使你发生这种转变的?
肖勇:后来思考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作品才会对自身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也许古典绘画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因为人的生活际遇和生命体验是最直接的触动,作品最终是跟内心的触动有关系,所以做出了这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