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峰李金羽打架 李经纬成就“李宁” 李金羽李玮峰等视他为恩人
如果不是被称作“健力宝之父”的李经纬因病去世,或许健力宝这个曾经辉煌后渐至陌生的名字很难密集地出现在人们当下的视线中。
对颇具争议的企业家李经纬而言,他的健力宝在诞生之日就烙上了体育的基因,而体育也一直是他和自己创办的健力宝显赫于世而无法磨灭的标签。
李经纬的病故令不少中国体育人感到悲伤,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4月26日下午两点在三水殡仪馆举行。昨天不少“健力宝一代”成员表示将前往三水送其最后一程,其中包括李铁、隋东亮、朱继征、邱卫国、张永海等球员。而因比赛无法前往三水的李玮锋也将委托队友送上花圈。
与此同时,健力宝集团目前也在积极与前健力宝青年队主教练朱广沪及所有球员们接洽重走巴西留洋路的纪念计划,以此来纪念李经纬对中国足球所做出的的贡献。
奥运一夜成名
4月22日13点56分,74岁的原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病故,走完了其跌宕浮沉的人生。这位被视作枭雄的企业家留下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改革路上的争议、叹息,还有他和健力宝与体育无法割裂的辉煌。
曾任广东三水县体委副主任的李经纬内心始终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体育情愫,因为他曾说过体育教给了他勇气和信念。43岁那年,这个被发配到三水酒厂当厂长的中年人的人生又一次与体育交织起来。萌发做饮料念头的李经纬听说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欧阳孝研发出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而普通人也能喝”的饮料,便登门要求合作。随后一年,这种橙黄色的液体便和李经纬一起登上中国饮料和体育界的舞台。
那是1984年,眼光敏锐、胆气过人的李经纬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个全新产品的商机。当年4月,亚足联在广州召开会议,李经纬就把尚未取名、还被拗口地称为“促超量恢复合剂”的运动饮料放上了亚足联的会议桌。因为当时产品还在研制阶段,不超过三天便成固体,李经纬借助深圳的百事可乐公司灌了十箱易拉罐健力宝,放到了为期两天的亚足联会议上,刚好避开了凝固期。
有了这样的大胆尝试,李经纬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新产品与体育结合在一起。在冥思苦想后,他把全新的饮料叫做“健力宝”,就连他请广告公司设计商标时也告诉对方,一定要与体育的形象结合起来——于是,那个结合球类运动的形象和田径跑道,整体又像运动员的商标一直沿用至今。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当年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李经纬没有纠结于三水酒厂一年仅仅5万元的利润,而是豪掷25万赞助12支国家队。当时不少员工无法理解,但很快一夜成名的故事就降临在“健力宝”上。
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首选饮料,健力宝这个陌生的名字已经进入了不少人的视线,加上《东京新闻》一篇《中国女排靠“魔水”快速进击》的新闻和《羊城晚报》记者范柏祥关于“中国魔水”的花絮报道,健力宝一夜成名。
在李经纬预言成真的一刻,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背后的努力。在范柏祥看来,他有着极强的广告营销意识,“我在《羊城晚报》上发了这消息,李经纬看到后,马上派出专人到全国各大媒体发扬光大。”
“出生于体育,来源于体育,成就于体育。”这是李经纬留给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维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在健力宝工作超过20年的老员工,陈维坚见证了健力宝身上清晰的体育烙印。
而体育大赛带给健力宝的火爆也超出了李经纬的想象。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第二年飞蹿到1650万元,再下一年达到1.3亿元。
成就“李宁”
1984年让国人开始牢记的不仅是健力宝,还有体操王子李宁。
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骂声中选择退役,而此时经营日益红火的李经纬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告别晚会。也就是在那时,李经纬一句“你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做出一个体育企业来”,让李宁拒绝了广西体委副主任和国家队教练两个选择,开启了一条全新的运动员转型之路。
曾经的李宁公司元老,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庆也听李宁回忆过在人生转折点,李经纬给他的推力。“当时李经纬建议说,你就可以用你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品牌也叫这个名字。”张庆说,李经纬打消了李宁的疑虑,“他说李宁身上有无形资产价值,应该好好利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体操王子的商业传奇。”
李宁加入了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而李经纬也帮助他寻找投资机会,进一步明晰产权,给他一个机会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李宁”品牌。1994年,李宁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脱离健力宝也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集团历次投入的1600万元,李宁分3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李经纬甚至没有提出补偿增值部分的要求。
李经纬对李宁的影响不仅仅是给了他一条宽广的商业之路,还给予其明晰的营销方法。1990年,李宁以250万元拿下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的承办权。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李宁牌”。
尽管李经纬后来经历浮沉一度身陷囹圄,但李宁从不讳言,李经纬对自己有知遇再造之恩。在李经纬离开人世后,李宁也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这一代人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祖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他们个人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人生代价。无论怎样,我永远敬佩他们这一代人。”
营销专家
洛杉矶奥运会上超出想象的成功给了李经纬最大的感受——体育是这个企业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张庆看来,李经纬可以算得上是当代体育营销大师,毕竟他很多理念、思维直到现在仍然影响深远。原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也把他视作“中国体育营销第一人”。
事实上,健力宝的一夜成名到迅速崛起都离不开体育的推动。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健力宝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李经纬掷出了令人震惊的1600万元高额赞助费,却一转身在当年10月的秋季糖酒会上捧回了7.5亿元订单。这一年,健力宝完成了原始积累期,开始迎来腾飞的7年黄金时段。
“洛杉矶奥运会让健力宝第一次走向世界,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创造了健力宝第一个发展高峰,亚运会那年我们的订货额从1亿多元飙升到7.5亿元,翻了六倍多。”说起这段历史,作为健力宝老员工的陈维坚自豪感流露无遗,因为当时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李经纬的坚持下才有了250万元与250万美元的较劲。
1990年5月,亚运会火炬接力的赞助商尚未确定,得知此消息的李宁转告了当时的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而同时,一家韩国公司想以250万美元的巨资购买火炬传递赞助权,并要求每个接力点的火炬都由韩国人点燃。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力宝作为民族品牌以250万元人民币拿下了赞助火炬接力的活动。
“这样1600万元的赞助额让健力宝不但成为亚运会投入最多的中国赞助商,也超过了整个上海市的赞助亚运款项。要知道在当年,这样庞大的金额对企业而言并不轻松,都压在当时健力宝600多名员工的肩头,等于每个人要掏2万多元。”
在陈维坚看来,是李经纬的坚持和魄力让健力宝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体育营销的巨大魔力,“在火炬传递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健力宝成为至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天安门广场上竖起巨幅广告牌的企业。”
“体育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也要回报体育。”李经纬曾经不止一次和部下这么谈及企业与体育的缘分。
就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体育,一个属于健力宝的时代就此开启。随后,健力宝就陆续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成立了公司,并在美国当地开设了工厂。由于在亚运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健力宝从1990年到1997年这短短的几年间,产值从原来的不到5个亿达到最高峰时的40个亿;而上海东亚运动会、第十二届亚运会以及珠峰登攀、南极考察、黄河漂流、中国少年足球队巴西学艺等,凡和体育有关的活动,几乎都能看到健力宝那独特的“J”形标志。
健力宝队
曾经的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队员李金羽把李经纬视作改变很多中国足球人命运的恩人:“他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老人,我永远都铭记的恩人。”李玮峰则满怀深情地表示:“感谢李总,让我们每个人去巴西留学。巴西的学习让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今天,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家庭。”
而前健力宝集团办公室主任李志强在回忆当年健力宝青年队解散的台前幕后时,作出了如下表述:“当时足协曾拟了含有两条保障健力宝利益的合约,一条是冠名国青队,一条是将健力宝球员在各自俱乐部的薪水抽取一部分返回给集团。不过这些一切都没有实现。李总后来也未向足协提及那份合约,他采取了无条件妥协的态度再次支持了中国足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