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光夫人 我国五亿成年人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宁光院士:这只是预警

2018-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卫生日刚刚过去,WHO在当日发表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亿,同时,有将近5亿成年人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什么是糖尿病高风险?据了解

世界卫生日刚刚过去,WHO在当日发表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亿,同时,有将近5亿成年人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什么是糖尿病高风险?据了解,这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提示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而言,根据最新的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空腹血糖在5.6mmol/L到6.9mmol/L之间,或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0mmol/L之间,或糖化血红蛋白在5.7%-6.4%之间,称为糖尿病高风险状态。

很显然,糖尿病是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应对糖尿病早期防控的风口浪尖,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糖尿病现状: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健康不容忽视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确实呈现增长趋势,但是随着国家医疗改革与慢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增长趋势逐渐缓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直言不讳地说,“尽管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与老龄化人口增长,这一数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持续走高,但我们没必要谈虎色变,而是应该从全民重视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早期预防着手,真正解决糖尿病早期防控的问题。”

2010年宁光团队与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国慢病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团队成员陆洁莉副主任医师介绍,调查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31个省市自治区、162个疾病监测点、近10万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进行,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

6%,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率为5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城市高于农村,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高于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同时,团队进一步在近5万18-59岁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流动就业人口中进行调查,并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我国18岁至59岁流动就业人口(多因职业需求而离开原户籍地,并在现居住地居住达半年及以上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

1%,糖尿病前期率为30.5%;而这一数据在常住人口中分别为9.4%及48.6%。

这意味着什么?“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与老龄化人口增长,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中国流动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主要由健康体力劳动者组成,但是这些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与糖尿病前期率也非常高,且治疗率与控制率相对较低,提示对于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视与关心也同样不容忽视。

”宁光解释,“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不要让经济水平提高引起的生活方式改变成为导致疾病的理由。”

关口前移:让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回归健康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缓慢甚至逐渐降低?第一步先要提高全民预防意识,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从健康生活方式着手,真正实现糖尿病早期防控的关口前移。

宁光坦言,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2014年全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已超过90% ,因此,尽管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增长,但逐渐呈现缓和趋势,且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超过90%,控制达标率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只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预防,就能让更多高风险人群回归健康,早日实现糖尿病患病率的降低。

因此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发现,是为了提高民众对糖尿病预防的意识,而并非是要引起大众的盲目恐慌。“糖尿病高风险状态并不是疾病,但50.1%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仍是庞大的后备军,若进行早期的干预与生活方式改变,这个群体是可以回归健康的。

最首要的,就是要尽量限制高热量、高脂肪等不健康饮食,积极控制体重;尽早戒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对于40岁以上、超重或肥胖、常年不良生活方式、或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要定期监测血糖等水平,及早发现血糖变化及糖尿病的发生。”

团队成员、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毕宇芳还介绍,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20年全球战略目标定义的7大心血管健康影响指标(吸烟、饮食习惯、运动锻炼、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压、总胆固醇),中国成人中7项指标全面达标者仅为0.2%,“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都有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空间,而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早期预防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是刻不容缓的。”

宁光表示,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与深入推广,将会更利于慢病的早期防控与综合管理,让糖尿病的治疗更加及时规范,让更多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重新回归健康,真正实现糖尿病的有效综合防控与切实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