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书法 俞樾别具一格的书法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俞樾的书法在清代复古派"抑帖扬碑"大潮中独树一帜,目前存世的俞樾书法多是以篆.隶法作隶书,以隶笔作楷书.清代考据学派的莫友芝.江声等一批书法家均写有前一种字,而以隶书的笔法写楷书却是俞樾的典型特色,这副书法就属于这一类,既有隶书的古朴,还有楷书的端庄,别具一格,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副对联是俞樾将学习诗词和书法的心得总结而成,颇富哲理和文化品位.看这副对联,不仅可以欣赏美妙的书法,还会有书法之外的收获.对联的上联是:格诗偶仿唐长庆;下联是:禊帖闲临晋不和.对联取意新颖,

    俞樾的书法在清代复古派“抑帖扬碑”大潮中独树一帜,目前存世的俞樾书法多是以篆、隶法作隶书,以隶笔作楷书。清代考据学派的莫友芝、江声等一批书法家均写有前一种字,而以隶书的笔法写楷书却是俞樾的典型特色,这副书法就属于这一类,既有隶书的古朴,还有楷书的端庄,别具一格,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副对联是俞樾将学习诗词和书法的心得总结而成,颇富哲理和文化品位。看这副对联,不仅可以欣赏美妙的书法,还会有书法之外的收获。对联的上联是:格诗偶仿唐长庆;下联是:禊帖闲临晋不和。

对联取意新颖,词性和音韵两方面的对仗十分工稳,遣词造句也非常巧妙,上联的意思是:偶然地模仿格律诗有唐代优势的赐予(这里长作“优势”讲,如长处;庆字作赐予讲,释义出自《诗·小雅·甫田》的“农夫之庆”),下联的意思是:闲暇时临摹禊帖(《兰亭序》的别称)总与晋代的难以和谐。

我认为这是俞樾的经验之谈,他强调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因为《全唐诗》有五万多首,里面的格律诗很多,容易模仿,而晋代王羲之写的《兰亭序》却独一无二,很难临摹得一致。

    俞樾是清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史稿》中有他的传记,他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

他于道光三十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继任河南学政,不久被御史曹登庸以“试题割裂经义”劾奏而被免职。从此他便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杭州诂经、德清清溪、菱湖龙湖、上海求志等书院。

他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金石,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的人很多,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等皆出其门下。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最后汇编成五百卷的学术巨著《春在堂全书》。

    俞樾初入官场就遭受挫折,反而因祸得福,他得以用大半生时间投入到治学之中,不仅满腹经纶,而且桃李满天下,成为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师。与他同科的进士李鸿章在政界平步青云,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著书”。

俞樾的居所名曲园,里面有曾国藩书“春在堂”和李鸿章书“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两块匾额。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寺内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古碑不存,便请俞樾重书刻石。时俞樾已86岁高龄,他仍以饱满的激情一气呵成,作书后数十天俞樾便倏然长逝,所题诗碑成其绝笔。碑今存,拓本流传甚广。

    俞樾很注重教育后代。他特地为孙子俞陛云编写了一本《曲园课孙草》的家教读物。俞陛云后来考中了探花。俞陛云的长子俞平伯是当代中国大名鼎鼎的学者,秉承了俞氏书香世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