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南道50号张学铭旧居:市长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学铭粉碎日伪阴谋暴乱取得了重大胜利,而日本失利后,通过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向蒋介石政府抗议,南京政府在日本的所谓"抗议下"妥协退让,张学铭被迫辞职出国考察."七七事变"后张学铭一直想回国,但蒋介石不准许他抗日,于是只能辗转到美国.宋子文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张学铭先到香港,再想办法回国.听从宋子文的建议,张学铭乘船到香港,没想到刚一下船就被日本人抓去.人民公园主任:请毛主席为"人民公园"题字1941年回国后,张学铭先到上海,后辗转回到天津.1949

张学铭粉碎日伪阴谋暴乱取得了重大胜利,而日本失利后,通过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向蒋介石政府抗议,南京政府在日本的所谓“抗议下”妥协退让,张学铭被迫辞职出国考察。

“七七事变”后张学铭一直想回国,但蒋介石不准许他抗日,于是只能辗转到美国。宋子文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张学铭先到香港,再想办法回国。听从宋子文的建议,张学铭乘船到香港,没想到刚一下船就被日本人抓去。

人民公园主任:请毛主席为“人民公园”题字

1941年回国后,张学铭先到上海,后辗转回到天津。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张学铭又回到天津。1950年,张学铭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希望给自己一个读书的机会。不久,他进入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返回天津,任天津市人民公园主任。

1954年,张学铭委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为公园题字。同年9月19日,毛主席复函并附亲笔书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及那封写给章士钊先生的信如今作为文物被保存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信的内容是:“行严先生:惠书敬悉。

遵嘱写了人民公园四字,不知合用否?烦为转至张先生。顺颂日安。”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张学铭十分高兴,立即将其制成匾额,悬挂在公园正门上方。这是毛主席为国内公园题写的唯一匾额。

张学铭在人民公园期间,不辞辛苦,到处奔走,为公园购进了不少珍贵的动物和奇异的花卉,使公园布局巧妙,山水相映,别具风格。张学铭后来被提任为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天津的市政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张学铭曾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5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美食家:众多厨师的“上帝”

听戏和美食是张学铭的两大爱好,尤其是在美食方面,他更是地道的美食家。他的家人向记者介绍,因为早年周游列国,张学铭遍尝中西餐,所以他爱吃、会吃,而睦南道这座小洋楼里的餐厅,也在装修和实用上特别考究,是张学铭平日里最重视的地方。他常常在这里以美味佳肴款待亲朋好友。

据他的家人讲,张学铭喜欢吃、讲究吃,更喜欢自己下厨。张学铭家宴的菜单经常是他亲自推敲拟定的,很多国宴级的特级厨师都经过他的指点。逢年过节、迎送亲友,张学铭都要亲自到厨房掌勺献技。

同时,他也是京津两地众多厨师心中的“上帝”,因为只要经过他的指点,厨师的手艺定会大增。京津饮食业有名望的厨师及他们的专长、拿手菜,张学铭都能一一详述,甚至那些名师所烹调的拿手菜、主副料配比和调味品的投量以及操作工艺也都清楚。他能娴熟地介绍全国各大菜馆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菜的烹调技术,详述当年津门的名馆、名师、名菜,连当时天津许多有特色的小饭馆、小吃店他也能品出长短来。

专家支持 金彭育

本组撰文 记者 苏莉鹏

摄影 崔跃勇

探访:庭院深处的张家二公子

在五大道上仅有的几处对外开放的小洋楼中,张学铭旧居是其中之一。这座庞大的豪宅如今是天津市房产总公司的办公场所,但洋楼的一部分曾被开辟成展览室,供游人参观,张学铭的家人也为此提供了大量照片。近期,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张学铭旧居等8处名人故居、风貌建筑的迎客范围,为游客真正进入小洋楼内参观、体验提供方便。这座静默在睦南道上的小洋楼将成为人们可以最先体味小洋楼、触摸那段历史的地方。

关于张学铭,在几乎所有关于他的介绍中,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张学良的胞弟”。哥哥张学良成为后人对张学铭的标注,这是他的骄傲,或者也是他的无奈。

其实,如果走近张学铭,了解他的生平,我们会发现,这位张作霖的二公子并不是藏在父兄背后的平庸之人,他的一生同样跌宕起伏,也曾英名传遍全国。尤其对于天津这座城市,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当中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包括睦南道上的那座小洋楼。

在睦南道11号许氏旧宅的那期,我们已经走近了张作霖的家庭,了解了关于张作霖的几位太太在天津生活的情况。而就在许氏旧宅的不远处,张氏家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张学铭于1930年来到天津,购置了这座房产,“九一八事变”后张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陆续搬来天津,渐渐在五大道上聚集。在张作霖去世后,他的后人们在天津的小洋楼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张学良被幽禁后,张学铭便成为张氏家族在内地的核心人物。

在探访张学铭旧居的过程中,记者采访到了几位张学铭的家人,但出于一些考虑,他们不愿将自己名字出现在文章中,但他们依然用了很长时间向记者讲述关于张学铭和他的那座房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