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冠三与老西藏精神 传承“老西藏精神” 铸就新时代辉煌
关键词: "老西藏精神";内涵;渊源;时代意义
"老西藏精神",是建国初期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下,由进藏援藏大军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驻藏部队和全国援藏大军,踏着"老西藏"们的足迹,同西藏人民一起,艰苦创业,团结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孔繁森为杰出代表的世界屋脊上的奉献者们,更让"老西藏精神"大放异彩。"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年代的局限,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一、"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就是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西藏视察工作时, 提出了发扬"老西藏精神"的号召,并将这一伟大精神高度地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还提出"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老西藏精神"卓有成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雷锋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特别能吃苦。无论在进军、筑路、生产中,还是在平叛、改革、边境反击战中,"老西藏"们碰到的第一关,就是一个"苦"字。这里不仅有连续数月风餐露宿、不断爬越座座大雪山之苦,有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头脑裂痛等高山反应之苦,有必须改变内地的生活习惯而去适应高原和藏族人民生活习惯的"脱胎换骨"之苦,还有由于给养中断带来的忍饥挨饿之苦,等等。这就是说,在藏族地区干革命、搞建设,要比在内地更加艰苦。"老西藏"们在进军和建设西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吃苦精神,充分体现出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忘我奋斗的无私无畏精神。
特别能忍耐。吃苦需要忍耐,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也需要忍耐。在平叛和民主改革中,部队的同志在少数部落头人造谣中伤时忍耐,在部分藏族群众不理解甚至故意找茬时忍耐,在受到种种莫须有的屈辱时忍耐。他们坚信按党的政策办事,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最终赢得了"新汉人"、"菩萨兵"的赞誉。"特别能忍耐",是一种长达几十年时间的持续性忍耐。在这种忍耐过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可言,一切为了革命需要,一切服从全局要求的高度的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
特别能战斗。进藏部队所担负的战斗任务,不单纯是军事任务,更重要的是政治任务。既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尊重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既要争取西藏上层人士,又要推翻封建农奴主的统治;既要依靠藏族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藏独势力;既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又要坚决维护藏族人民的利益,斗争是十分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因此,毛主席指出,对进藏部队"唯需要加以特殊的政治训练"。当时任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政治重于军事。进藏部队认真贯彻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在西藏展开了一场场特殊的战斗,赢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特别能创业。驻藏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巡逻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改变西藏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建设中,同祖国各地的援藏同志一道,先后修公路7400公里,建机场4个,建中小型电站149座,修林卡134个,建学校137所,植树4770万棵,种植苹果园2575亩,支援车辆运输1.55万台次和空运195架次。成都军区第一测绘大队风餐露宿20年,战胜了无数困难,胜利地拿下了西藏高原第一代地图,创造了世界测绘史的奇迹。所以说,"特别能创业",是指越是艰苦,越能创业,越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特别能团结。加强部队的内部团结和军民团结,是进藏部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决定性条件,也是搞好藏汉民族团结的基础。进藏部队在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了"说话高原化"、"生活高原化"等活动。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总结了进藏部队的这段经历:部队"进去以后,首先宣布了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同时我们军队的优良作风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体现出来,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住喇嘛寺,这样就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因而,"特别能团结",显示出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去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一切积极因素都汇集起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特别能奉献。在进军和建设西藏的过程中,很多"老西藏"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有近5000位同志长眠在雪域高原。例如,在藏6年,劳累过度,调蜀不到5年就因高原工作遗留下的疾病而去世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生为西藏献心血,死为西藏献生命"的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在西藏工作30年,只休过两次假,一次假期未满就返藏,一次只在家住了一天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锡良;带病坚持到边防部队检查指导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始终保持俭朴勤劳、廉洁奉公的西藏军区总医院政委阎秉章……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平凡名字,举不胜举的平凡事迹,托起了光照千秋的"老西藏"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老西藏精神"集中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归根到底体现了切合中国实际特别是多民族实际的共产主义精神。"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二、"老西藏精神"的渊源和发展
"老西藏精神"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也是对藏族人民传统美德的升华,并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我党我军优良传统集中地体现在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之中。"老西藏精神"同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在组织保证上,从亲自指挥部队进藏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高级将领,到身先士卒的高中级指挥员乃至许多老战士都曾是红军战士;在思想保证上,进藏部队积极用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指战员,进藏将士自觉以老红军为榜样,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实践过程中,进藏大军同样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抗饥寒、吃草根、越大川、夺隘关、击顽敌、追窜匪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困难和战斗。他们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和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比如,在筑路中,部队广泛开展了工程民主技术创造运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筑路工效,而且逐步培育了爱科学、钻技术、求知识的风气,使部队把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了起来。
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贞不屈、勤劳自立、礼仪待人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铸就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品格,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老西藏"们用共产主义思想赋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容,以新的实践写下了新形式的文成公主入藏,愚公移山,精忠报国,等等。难能可贵的是,进藏将士没有因为信仰不同而跟西藏僧俗群众发生文化冲突。每到一地,我军入乡问俗,对藏族人民的经幡、经塔、神山、神树、玛尼堆以及一切宗教建筑和风俗习惯,加以保护和尊重。这说明,"老西藏精神"还使不同民族之间和睦与共、互相尊重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西藏人民有着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热爱祖国的光荣历史。著名的1887年和1904年的抗英事件,便是西藏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奴役而进行英勇战斗的光辉记录。当他们认识到解放军是一支为藏族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队伍时,爱国主义热情就再一次迸发了出来。通过"认识西藏,热爱西藏,建设西藏"的教育,进藏部队广大官兵从中了解和学习到藏族人民热爱祖国、疾恶如仇、与人为善、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从而使"老西藏精神"植根于藏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进入新时期后,新一代高原军人和进藏工作的地方同志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比如,和平时期守哨卡远没有战争年代那般轰轰烈烈,默默无闻的奉献就成了西藏边防军人的情怀。在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几乎所有的老兵都因严重缺氧而发生心血功能异常,有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查果拉哨所守卡的官兵,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抗拒自然对人体危害的战斗。1990年7月,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西藏期间,接见了哨所的26名代表,亲笔为他们写下了"雪山红旗,永放光彩"的题词。
驻守在"雪山孤岛"的墨脱军人,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一把镢头,一把铁锹,一把砍刀,在"狗熊窝"里开垦了近120亩荒地,产出了当地从没有产出过的水稻、玉米;烧出了当地从没有烧出过的砖块和石灰,盖起了新营房,写下了新一代西藏军人创业史。
10多年来,先后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军官、地方干部从内地入藏或返藏工作,为西藏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在带领藏族群众奔小康,为藏族群众谋福利的过程中,赋予"老西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
三、新时期的"老西藏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西藏精神"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这些经过实践淬炼的思想精华最终汇流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熔铸了"老西藏精神"。以孔繁森为杰出代表的世界屋脊上的奉献者们,更让"老西藏精神"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年代的局限,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发展,历代西藏军民特别是"老西藏"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其间既有群体的英雄壮举,又有个体的呕心沥血,既有战斗者的拼搏,也有建设者的奋斗,更有创业者的艰辛。以"老西藏"人冠名的"老西藏精神",无疑是对"老西藏"人诸多优秀品质的集中概括。
"老西藏精神"具有鲜明的西藏地域和民族特色,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内容,科学精辟地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
50至60年代的西藏,外有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侵略和破坏,内有民族分裂分子的捣乱,气候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艰苦,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建设西藏的任务极为繁重艰巨,"老西藏"人在极为特殊的环境和复杂的情况中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人生和骄人业绩,同时也付出了鲜血、汗水乃至生命的代价。当年进军西藏的路上,每前进1公里就有1名战士倒下。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共有5000多名英烈长眠雪域高原,其中,因在西藏高原长期工作而牺牲和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和军以上领导就有20多人。毫无疑问,是他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一面影响深远的鲜艳旗帜。现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这与西藏和平解放前的百业凋零,与西藏民主改革前基础建设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天,"老西藏精神"就是人们所说的"援藏精神"。 自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加快发展、赶上全国前进步伐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方针,在西藏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大量财政补贴、建设投资和组织各类干部进藏,努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央先后五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维护稳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出许多决策部署,其中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面对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在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这块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用青春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的"老西藏精神"。 10多年来,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到目前为止,已有4000多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奏响了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这些怀着崇高理想的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上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他们自觉维护和树立良好形象,保持着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专业和技能特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为西藏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他们珍惜在藏难得的锻炼机会,齐心协力,虚心向藏族同胞学习,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为增进民族团结、推动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就要像"老西藏"们那样,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党的事业视为生命,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己任,把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践行"老西藏精神",带头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国内复杂斗争的需要。现在,少数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富强,不愿意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仍企图在西藏问题上寻找借口、制造事端。在国内,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还会碰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说明,我们越是面临错综复杂的斗争,越是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越是要加强政治训练,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驾驭复杂斗争局面的能力。我们要积极学习"老西藏"们的进军史、创业史,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向前发展。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老西藏"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就越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只有学习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自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无愧于时代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需要。要像老西藏们那样,把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与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大局着眼,从具体问题抓起,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推向前进;要像"老西藏"们那样,带领群众"吃大苦,耐大劳","同天斗,同地斗",扎扎实实闯一条新路,创一番业绩;实现小康,走向共同富裕,铸就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