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韩军报告:《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教学法》
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
90年代至今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12年前,他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比高校文化界人文精神大讨论,早了半年,2001年人文二字终于被写进了国家《语文课程标准》;6年前,他参与语文教育大讨论,发表《反对伪圣化》《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等著名文章,激起热烈反响;2000年,在语文课程标准出世前,他发表《新语文教育论纲》,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新语文教育”;2004年,他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引发了百年来又一场“文言与白话”的热烈争论,众多报纸(《中国教育报》《新京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都给予关注,与蒋庆提倡的“读经”,一同成为去年一场著名的文化事件、教育事件
他有众多的荣誉称号,40岁出头,就已当了12年的特级教师;他的“新语文教育”被列入中国建国以来“著名的教学流派”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新”字,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的“新”,而是五四“新文化”之“新”他主张语文教育接续五四“新文化”,五四“新文化”的“科学”,落实到语文教育,即“求真”,五四的“民主”落实到语文教育,就是求“自由”与“个性”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
韩军说,我的“新”其实更“陈旧”,比当今颇为时髦的打破传统、标新立异、唯新是举,“陈旧”了近90年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是回归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传统,一是回归五四前民族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根本”
韩军说:“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
于是,就有了韩军倾注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
真实个性
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
韩军最朴素的愿望是,师生在语文课上,不撒谎:不故意撒谎,也不被迫撒谎这应是一个最起码的愿望,起码的常识然而,实现它却仍很难
韩军说,中国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
他举了几个例子1998年高考作文题是《坚强:我追求的品格》,大量考生,一同编造自已父母死亡,以反衬自已如何“追求坚强”;某省一做了父亲的语文教师,在阅卷点恰好阅到了自己儿子的作文(他最熟悉儿子笔迹),作文编造父亲死亡,反衬自己坚强持家、诚敬孝母,父亲看后气得晕倒最离奇的,一作文写自己从小失去双臂,就学张海迪身残志坚,练习用脚丫写字,反衬自我坚强;查档案知,作者是一棒小伙,四肢健全且发达
200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是《上学路上》,众多十三四岁初中生,或编造上学路上“捡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或编造“扶盲人过马路”,或编造乘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似乎全市丢失的钱包,都恰被他们拣到,全市老人乘车、盲人过马路,都恰被他们碰上这些作文,且都有一固定套路:先“思想斗争”一番,――钱包交还是不交,盲人扶还是不扶,给老人让座还是不让,后 “狠斗私字一闪念”,“自我反省”,灵魂升华如此作文,很多得了高分、满分独有一学生与众不同,朴实为文,照实写亲身经历:雨天,上学路上遇青蛙,捉青蛙,知青蛙是益虫后,马上放生此文竟被判为“思想格调不高”不及格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风雪中救人》,命题人提供的话题材料本身就漏洞百出,全国众多考生,“不约而同”编造“舍自身,救他人”,“弃小我,做大我”的美丽假话、套话…… 何为人文?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里,对人文存在太多人为的歧解,把人文理解成思想政治教化,当今最迫切的是回归到人文的本义――即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这正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可是却已经中断了很久时下中国,请暂不要给人文添加其他含义,师生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最迫切教师课堂上讲真话,学生口头“我口说我心”,笔头“我手写我心”,师生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这,就是目前语文教育中最大、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之本义,更是语文教育之本上语文课,师生均能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与对方,真心沟通、真情交流,就是人文当今中国,在教育中坚持这一点,仍十分不易
韩军说,中国教育中甚至中国社会中,一个“奖伪罚诚”的潜在机制正在形成:说真话,受惩罚,说假话,得奖励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语文课上,师生都不能说真话,这样的历史,仍在继续同时,不少教师,仍孜孜迷信技巧、技法、步骤,克隆、模仿教案、教法,约有60%的教案是克隆、因袭非本人亲手所撰此数字绝不夸张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案集》汗牛充栋,供教师“拿来”二,网络上,教案铺天盖地,成汪洋大海,教师只需动鼠标复制、粘贴即可三,“集体备课”蔚然成风,作为先进经验普及神州集体备课,即,先由区里(县里)一人备好课后主讲,数百教师做笔录;然后,各学校再集体备,一人主备,共同克隆当每位老师进课堂时,手中教案几近一致教师俨然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韩军说,语文教育之树,枝繁叶茂,历久常青,源于语文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默然无语之根;教师立于脚下土地,立于人类博爱,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用自我人生,体悟文本中人物、民族、人类的命运,感受与咀嚼文本中的个体与人类的苦难,与大地上的同类血脉相通,有悲天之情,悯人之怀,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歌哭、共笑骂,真实地鸣奏语文教育动人心魄的乐章,那样,语文课就情感饱满,充满魅力这,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根本,人文血脉,是语文教育真实、自由、个性的本然所在
韩军说,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导引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导引学生“精神丰盈”一味迷恋技巧、技法,一味克隆模仿,语文课岂不如水上浮萍? 韩军说,当今世境有些“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假冒伪劣猖獗此世境中,守住语文课三尺讲台的人文本真,坚执于精神真实、自由、丰盈,师生同说真心话,人人自由思考,独立思考,言而由衷,保持个性,实在不过是回归常识,然而,当今中国,回归常识却还需要一份勇气!
韩军说,制造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会害人性命,那么,制造伪劣精神产品,如,课堂上、作文里、口头中,言不由衷、鹦鹉学舌、胡编乱造、伪抒怀、假抒情,就是从精神与人格上,奴化人,毒害下一代了
韩军说,呼唤回归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的人文本义,无非就是,让学生说“人的话”―——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性”之话,不要教唆孩子说“神的话”——假话、大话、套话,也不放任学生说“鬼的话”——自私、冷漠、仇恨的话所谓“神的话”,是泯灭人性,培养虚伪的神性,实为奴性;所谓“鬼的话”,是动物的“非人”的本能占据了道德心界与心理视域总之,说话、写作,既不拔高,做“虚伪之神”,也不降低,做“非人之鬼”,不“装神”,不“做鬼”,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这就是回归语文教育的人文之本
韩军同时又说,个别教师为显示所谓真实、自由、个性,课堂上毫无顾忌地倾泄对世界、人生的绝望,把鲁迅先生那样的“骨子里彻骨的绝望”传染给十几岁的孩子,让他们觉得世界“本然”面目就是黑洞洞,无亮色,那也是他不赞成的韩军说,语文教师可以让孩子感受悲愤,但绝不能给孩子带来绝望;语文教师可以将毁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给孩子看,但绝不能让他们看不到希望的亮色韩军打了个形象的令人动情的比方,他说,假如教师和学生,突临绝境,四面深渊,虎狼当道,似乎末日降临,真的已无半分生机,教师本人已经彻骨地绝望,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说呢?他应说,孩子,不要怕,我们还有救的!
世界定然还有希望,明天会是一片曙色!韩军在上《照片记录中国之痛》一课时,开始先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面对苦难仍然迎难而上的四幅照片,从而让学生感受悲壮画面背后蕴藉的一种昂扬的精神韩军说,这就是人文(人性)的边界
人文,就是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语文教育的根本植于此,而语文教育的人文又须臾不离文字,这也是韩军一再申说的
举三反一
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
韩军精辟概括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区别:五四前,千年传统语文教育“总思路”是举三反一,五四后始的现代语文教育“总思路”,却是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讲究积累、积淀,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效果多快好省;举一反三,讲究唯学课本,以少胜多,分析解剖,效果少慢差费今须改弦易辙,回归传统
举一反三,即一学期只学一册课本,以30篇文章作范例“举一”,教师不厌其“深、细、透”地繁琐解析,微言大义,咀来嚼去,斟句酌字,以图让学生循例“反三”,会读、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最多只学不足30篇,中学漫漫6年,最多学360篇试图通过360篇文章“范例”,让学生会读、写远超过360篇的文章,实乃杯水车薪、缘木求鱼数代人高中毕业,母语仍不过关
韩军指出,举一反三,实乃至学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理科课程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大量同类习题五四后,人文向数理看齐,语文教育东施效颦
学语文(言语),本是举三反一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只举一,则永难反三,此铁律!
韩军举例说,幼儿学口语,效率奇高出生一言不会,两年(720天)便正常交流,奥妙在举三反一婴儿一出生,便掉进了语言汪洋韩军算了笔账――幼儿1天至少听100句话,每句10字,一年至少听了36.5万字,两年至少73万字幼儿在举三之上,自然反一,“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是奇迹也是自然千百年传统语文教育,一直不自觉地走举三反一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韩军说,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悖逆传统举三反一,欲走捷径,试图在举一上反三,求“深、细、透”,字斟句酌,微言大义咄咄怪事出现了:800字1000字文,竟讲三四课时(135分钟);20字的《白日依山尽》,在小学二年级竟“深、细、透”讲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多半世纪以来,语文教育一直如此,至今未有大变以数理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诗美文,焚琴煮鹤,大拆七宝楼台,千年煞风景,于今为烈!
韩军又算第二笔账,中学一学期95节语文课(共4275分钟),学一本语文课本3万字(30篇课文总字数),速度竟是每分钟7字(3万除以4275分钟)中学6年12学期共1140节课(共51300分钟),学12册书,课文共区区36万字,学生竟跟老师艰难煎熬6年语文课共51300分钟,以7字/分钟的速度“字斟句酌”,剖来析去,焚琴煮鹤中学6年到头,竟不如婴幼儿两年学口语所“听”字数73万字的一半!
漫漫6年(加小学12年),学书面语(读写),竟不过关!又怎能过关!?
韩军激动地说,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循举一反三为圭臬,造成十几代、几十代中国人,少年青春光阴流逝,民族智力惊人浪费,触目惊心!百年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浪费吗?现代语文教育痴迷举一为主,少举三或不举三,更是造成数十年来语文教坛“不读书、唯做题”的最根本原因所在,说此种“总思路”误人子弟,为过吗?
韩军对比举一与举三的区别:愈执迷举一,则必愈推崇讲析勘字酌句,必在求“深、细、透”上费光阴痛心的是,今日,浩浩960万平方大地,所有语文课堂,仍如此,800字至千数字之文,老师都不厌其“繁”讲析3节课共13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辛苦热闹三四节,数数字数800个”而,愈推崇举三,必愈讲求数量,求感悟,求内化按人正常读书速度,350字/分钟,135分钟能读47250字!
积累、积淀,莫求深解、甚解(天下本无甚解),大鹏展翅,“风之积也若厚,则其负大翼也有力”,“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韩军主张,举三为本,又不弃举一,他建议:
一,大胆调配时间初中、小学,2节或3节,学课本(举一),弃“深、细、透”解剖,求粗通文意,不求甚解,每节完成2千字;3节或2节,学生自读课外书(举三),按正常速度350字/分钟自由阅读
二,莫执迷课本初中与小学:课本与课外书,时间各占一半;高中:弃课本,径用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中外散文百篇》“四大名著”等做教材
如此,语文教育必展翅腾飞,数以亿计中国学子的光阴再不会在语文课上浪费
韩军又算了第三笔账,3节读课本(举一),每节完成2000字至少完成1000字(即每节课一篇千字文),3节共完成6000字(至少3000字),速度是44字/分钟(至少22字);2节读课外书,350字/分钟,每节就可读1.
5万字,2节读3万字则一周5节语文课,就可轻松完成3.6万字(至少完成3.3万字)!执迷举一,拘囿课本课文,求“深、细、透”,一周5节课,最多只能完成区区1600字!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悬若霄壤!
美读吟诵
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
韩军把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称作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包括背诵他说,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五四后,尚西术,破传统,不再诵读,只推崇千技百巧――西术的和数理的剖解,美诗文碎尸万段,七宝楼台成残壁断垣;教师以滔滔讲析,代替孩子自悟自诵,美读吟唱,痴迷西术与数理剖解,乃五四后中国语文教育大患,语文教师通病,少慢差费本源!
韩军说,“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须诵读无字不能读――即使课程表、花名册、元素表,韩军也读得抑扬顿挫,立体飞扬,犹似交响,听众皆呼,更况美诗妙文!――韩军想启蒙全国师生都痴迷吟诵,回归传统
韩军对诵读颇有自已独到的体悟,他的名言是,诵到极致就是“说”诵,乃“心”在支撑随“心”所欲,道法自然心到音到,心不到,抑扬顿挫失自然!文革就畅行矫揉造作的无“心”朗诵,声嘶力竭,拿腔拿调,对听众和吟诵双重蹂躏诵之至境,是平和、自然、质朴、生活化地说话,用“心”来说话生活中,平民百姓不假矫饰、自自然然表白,正是吟诵之至境!
诵读人之“心”与文本之“心”共鸣,淡然说,自然说,随心说,便动人心,撼人魄!韩军读杜甫《登高》,他化身杜甫,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愤苍凉;韩军读李商隐《隋宫》,他直入隋炀帝魂魄,嬉笑怒骂出神韵;韩军读《大堰河》,他与艾青心脉相通,上千听课人潸然泪下……
韩军强调,诵当然包括背诵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篇,茅盾背诵《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鸿著若熟诵“1、2、3”,即100篇古文、20篇白话文、300篇古诗词,达到高中毕业语文水平绝不成问题有人担心,如此大的背诵量,哪有时间保证?哪有情趣?他说,大有时间与情趣!
中学每学期95节语文课,6年12学期,共1000多节,即1000多个45分钟,教师占1000多个45分钟滔滔讲析,怎就不能让孩子背诵?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期,45分钟背诵一篇《师说》长短的古文不成问题,或背诵三首《七律》亦不成问题韩军说,算算,熟诵上面“1、2、3”,共花多少时间!
配乐诵,分角诵,独诵,齐诵,赛诵,演诵,接龙诵……花样多多,情趣多多,比看教师大拆七宝楼台焚琴煮鹤,有情趣千百倍!不只诵,更须抄,一字一字抄经典今日用电脑键盘敲字蔚成大势,会写字好字之人益少,因而最好用毛笔抄
韩军说,诵、抄,看似最笨,然效最大!文脉相贯,文气相通,奠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最笨之法,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举三为主与强化诵、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有大效,而在当代所谓的创造、创新、创意中被丢弃否定了结果,创造因缺少根基而只能在花样翻新上左右摇摆,创新因缺少积累而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而只能是雕虫小技的表演而已
重文写白
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
韩军说,大陆语文教师不读文言与经典,大陆语文课忽视文言与经典,唯重白话,已是超过半个世纪的凄然现实韩军曾在不同场合,调查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谁通读过《论语》《史记》“四大名著”全部通读的,竟无一人这是大陆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也决定了大陆语文教育的整体面貌――脱离中华文化根本
感于此,2004年,韩军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掀起又一场“文白之争”《新京报》转载称:“一时间硝烟四起,引发了众人的争议这场争议,使我们得以在鲁迅宣告‘已经过去’将近80年后,又躬逢了文白论战的盛事” 韩军认为,20世纪下半中国文坛顿失光彩,白话大师寥寥,再没涌现白话大师群体,自有政治原因,但还有重要原因20世纪下半,大陆语文教育斩断文言文化血脉,致使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没有受过系统深入的文言教育他们少年时,恰处在大陆对文言否定愈演愈烈,课本弃文言愈来愈多时,他们所受语文教育,是切断文言背景下,以白话为本位的,接触的文言数量代代递减他们语言敏感期,基本通过白话来学用白话,而非通过文言来学用白话所以,成人后,整体的白话文字面貌,难与上半叶的白话大师比肩 韩军说,数千年历史,积累了浩繁的极富表现力的文言典故、语汇,滋养、丰富了现代白话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大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用白话表达,则文字极易纯粹,典雅,凝炼,传神;而以白话奠基,通过白话学用白话,文字极易拖沓,繁琐,欧化,罗嗦
韩军回顾历史说,20世纪上半白话璀璨,大师鲁迅、郭沫若等,开白话一代风气,是因他们在少年时深入接受了文言,在文言“酱缸”里浸泡过,汗毛孔都渗着文言滋养成人后,白话里处处见文言光采49年后大陆文人整体文字面貌,愈来愈“水”,“俗”,“痞”,失去了纯粹,古雅,洁净,朴素正是大陆语文教育斩断文言血脉的恶果!
著名大学校长竟不能读通一首文言诗,教授竟篆隶不分,看似笑话,实乃大陆(语文)教育轻人文、斩断文化血脉之“冰山一角”!
韩军认为,一个人若少年时诵读一定数量的一流的文言,则成人后写成一流白话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若少年极少接触文言,哪怕只学一流的白话,则成人时形成一流的白话的可能性也明显减小通过白话学写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写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根扎于“文”,语发为“白”,这,应是语文教育返璞归真、返本归根的基本法则美国高中英语课,用一年时间读古英语的莎士比亚原著,且让学生写古英语诗;台湾高中语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韩军主张,大陆高中,文言课文的篇目数量,理应超过50%
文字素养
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
韩军痛感,1949年后,大陆语文教育,饱受外部冲击过去受政治冲击,变成政治课;今日倡行新课标,又上成班会课、表演课、综合课、多媒体课,唱歌跳舞,声光电乐,喧腾热闹,“语文”皆无地自容,迷失本身
韩军说,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语文课首要上成文字课语文老师首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韩军说,语文教师须有“尖锐”文字敏感,须有不错的文字素养医生见人面色,会不自觉表露医生职业敏感;而语文老师捧读文章,若不首先关注文字,或者自身的文字很糟糕,怎称做“语文”教师?文字对语文教师,犹如空气对人之生存那样重要,但也如空气容易让语文教师忽视了其存在今日,语文课漠视文字现象极严重,语文教师“文字自轻”意识极深固,视“文字妙处”如无物,唯关注内容、主题、哲理、情节、结构、作者等,独不关注文字众多语文教师文字水平低,让人瞠目!
何为“文字妙处”?韩军举例说,林语堂《论趣》开头,“记得那里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一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形热闹”,寥寥48字,洗练纯粹,却神肖毕现换人写来,可能至少耗用60字,意趣也会逊色此即“文字妙处”
韩军说的精彩――语文课和语文教师可关注思想,但还有专门的思想课;可关注历史,可还有历史课;可唱歌,但还有音乐课时下一些语文课“四不像”,游离文本文字,还美名曰“注重人文”“加强学科融合”“为学生精神奠基”,其实是语文教师本人没有较高文字素养,到了课堂上,才以巧补拙,失其本然,舍本逐末!
语文课也不排斥多媒体,但须由文字“触”发,又落脚于文字人的文字素养,并不比思想素养、哲学素养差毫厘;语文教师的文字素养,更是生命语文教师对文字的虔诚,对文字的捍卫,都应该是最高意义上的强调语文教师的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不是又回到工具性,而是强调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的精神意义良好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会令人情感细腻,儒雅聪敏,文质彬彬,气质高雅
化意为字
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
韩军说,孩子写作潜能巨大,超出多数人想像韩军在全国不同地方多次做试验:任意普通初中生,6分来钟,可写近300来字,13分钟可写580来字而中考作文要求一小时600字,高考800字韩军曾在全国各地,在任意初中班级,现场作过多次的试验做法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像做游戏,让学生现场写作,暂不考虑卷面,暂不进行修改,暂不查字典,只不停笔地写,题目是《周末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登上了神舟号载人飞船》,多数学生在6分半钟写了300来字
韩军认为,表达本是人之天性,写作是表达的延伸,因而写作本非痛苦,而是一种倾吐的快乐,是人的普通生活状态写作人人可为,非作家专利,文人专利,更非个别尖子生的专利古时,八岁写诗作文,大有人在,而现代语文教育以降,出口成章,立笔成文的高中生,也罕见
韩军说,多鼓励、多表扬,少挑刺、少“规矩”,则,任一普通学生,都能写出三本书,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本,每本15万字,决不成问题而为何极少孩子达到呢?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种种教条框框与清规戒律压抑了孩子,扼杀的潜能!
不开掘挖潜,反而抑制!孩子一提笔,就被告知“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刚落笔,就被“教诲”“开个凤头、抓住读者”,想编个故事,就被警示“表达思想意义,阐发积极主题”……文未开笔,种种框框规矩先涌心头蜈蚣本会走路,可你让它按照《蜈蚣走路要领与规范》(假如有人制定了这样一个规范)去走路,反不会迈步了现代语文教育,就如此压抑孩子本然的写作表达潜能
韩军说,写作被庄严化,教条化,愉快的表达变成了痛苦是由于,化“思想意义”为“文章”,暗含严苛的“清规戒律”:1、唯有“思想意义”,方能写进文章;2、写,就得是“成篇的完整文章”,不能是零散字句片语;3、文章就得守规矩――文法句法章法,起承转合,起伏跌宕,不可“随意而为”我的天!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吹毛求疵,横挑鼻子竖挑眼,浇灭了孩子热情,使孩子视写作为畏途,写作成了千万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韩军说,若“思想”降格为“意念”,“文章”降格为“文字”,则是“化意为字”!化“意念”成“文字”,记见闻,写感思,无所不入童眼,无所不入稚笔,自由自在地写文字片语,没了清规戒律人的生命即意念流动,意念流动就可随笔化意为字写,成了倾吐与快乐,成了生活与生命
多鼓励,你能行,孩子就在无数试笔中,树自信,成自觉,立笔成文写作,就如同说话一样回归本然和生活写帖子,写短信,人人写作的时代已然到来!
写完,我们陷入深思: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吟诵之本,文化之本,文字之本,生活之本,多深刻、多精彩呀!百年中国语文教育,之所以起伏跌宕,跌跌撞撞,屡受指斥,根本原因,就是“失真”与“丢本”,悖逆传统,舍本逐末,失魂落魄,悖逆五四真实自由个性做人的传统,悖逆千百年行之有效的民族语文教育传统今日,应是“守真归本”“返本归根”之时了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曙色,已经从“新语文教育”上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