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实践正在成为推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经济增长;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理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完善,吸收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已逐渐发展成为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概念的形成与产业集群发生机制的认识紧密相连的,随着对产业集群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化,抓住产业集群的本质特点和发生的内在机理,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丰富、系统的内涵。
产业集群不但是相关产业中企业在地理位置的集中,而且是其他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在地理位置的集中,其实质是知识网络、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融合。
目前与产业集群相关的一个词是“产业集聚”,其实两者本质是相通的,只是产业集聚注重的是一种动态描述,而产业集群注重的是一种静态描述。可以认为, 产业集聚的结果就是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马歇尔认为是外部经济,克鲁格曼认为是递增报酬,社会经济网络理论认为是网络化的组织模式,而新产业群学派则认为是区域创新环境。应该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科学性和局限性。
在对各种流派的集群动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交易成本的原因 对交易成本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网络组织理论出现以前。
此时的经济学家主要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零部件专业化和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同时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单个企业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囊括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这使得企业间因为分工而来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交易的频繁,交易成本也成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一项主要的投入。企业在空间上越分散,交易成本必定会越高。因此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第二个阶段是网络组织理论出现后。网络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植根于社会网络之中,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往往植根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之中。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信任基础。
从交易效率的角度来看,地方社会网络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彼此信任,从而有利于协议的达成与履行。同时,这种社会网络还有利于节省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与成本。 (二)外部经济的原因 1、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了分散布局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2、从专业化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使得大量专业化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使得区域内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 3、从劳动力的需求角度来看,集群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这种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吸引自由劳动力,形成较大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从知识的外部性的角度来看,创新发生的可能性强烈地依赖于公司间、产业间以及公司企业和知识机构间供应商和用户关系的数量和种类。
(三)创新增值的原因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内部的创新功能也越加明显,并且创新对集群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创新的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集群内知识、信息的“积累效应”产生以及快速流动;通过集群内新企业的产生与成长,实现更有效的资源组合与配置。
1、集群实际上一个知识创新型区域。知识创新具有较强的地方化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创新活动赖以为基础的知识属性和知识传递和交流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编码知识的传播不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然而对创新活动有极大影响的是隐含的经验类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存在于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当中,难于用语言表达。
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为这种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创新的速度。 2、集群内创新增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新企业的快速诞生和成长。集群通常由类似的企业组成,这使得供应商能够较容易地找到市场机遇。
随着集群的扩大,对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也增加,这又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促进新企业的诞生。由于集群内的服务设施较为完备,专业化分工较强,新企业创建所必需的资产、技能和人员很容易在区域内部得到解决。
新企业进入到产业链条的障碍也降低。同时集群内的员工也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空隙,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创办自己的企业。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系,其中创新是产业集群的动力核心。
三、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一)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解释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劳动和物质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3大要素。新古典增长理论引入解释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技术进步,而新增长理论进一步把技术进步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产业集群的框架对经济发展的3个要素: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解释,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并认为不同于传统物质资本、劳动和土地的经济发展3要素,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是植根于所在产业集群,具有植根性。
这种植根性决定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是难以模仿的,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独特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区域乃至国家和全球的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其物质资源禀赋的假设是:不同区域的差异就是物质资源多少的差异,而物质资源天生的特性决定其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
新增长理论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经济学探讨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构成了基于传统经济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的新解释引入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内生变量。
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单个企业水平的不可分性要求必须基于比企业更大的组织才能更有效发挥其作用,而产业集群提供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存在的载体。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中观层次解决微观和宏观分析的不足。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植根性决定其不能脱离组织(产业集群)而有效发挥作用。
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的模型如图2所示: (二)基于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 1、专业化分工合作与规模收益递增。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的主要原因是分工的不断深化,但是市场规模限制分工水平,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形成收益递增的机制,同时收益递增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的演进。因为单个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所达到的经济程度是有限的,单个企业不可能清楚地分析收益递增机制,而在产业集群的框架下分析收益递增是可行的。
舒尔茨(1986)指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专业化分工和收益递增,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企业家的协同而相容,并认为专业化分工导致的递增收益不仅仅表现在物质资本方面,而是主要表现在知识积累(人力资本)。
杨小凯(1991)基于专业化分工演进构建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以上研究基于专业化分工演进所导致的递增收益解释了经济发展的机制。但其主要是强调企业或企业家对个人分工合作的协调,而忽略基于组织(企业)的水平探讨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问题。
实际上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通过层级结构协调个人专业化分工合作,而产业集群通过法律和社会资本协调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同样重要,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单独完成从最初投入到最终市场间的全部经济活动。基于地理接近的产业集群为其成员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产业集群中相同的社会背景与价值系统是协调专业化分工的润滑剂,从而降低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交易成本。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使专业化分工合作产生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递增收益,从而实现长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