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2017-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七贴>是书圣的草书代表作品.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在最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卷十<右军书记>中,<十七记>便列为压卷第一贴:『<十七贴>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贴也.太宗皇购求二王书,大王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十七卷>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十七贴&

《十七贴》是书圣的草书代表作品。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在最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卷十《右军书记》中,《十七记》便列为压卷第一贴:『《十七贴》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贴也。太宗皇购求二王书,大王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十七卷》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十七贴》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击坊之字,在蜀中三十余年,王羲之尝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在这些贴中,可见羲之对川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十七帖》共二十九帖。《右军书记》录文共有二十三帖。

《十七帖》被历代奉为草书典范,有临习草书“不二法门”之称。

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