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华防城港 袁国华:防城港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的实践
原标题: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防城港市的实践
袁国华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地方能不能在人才资源上抢得主动、占得先机,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防城港市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机制,精准发力,打好系列“组合拳”,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平台、更优越的环境,探索一条构建科学人才工作链条、形成人才集聚强大“磁场”、广纳天下英才的路子。
完善“政策链”,提升人才竞争“软实力”。人才政策创新涵盖引进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多个环节,应当形成一条环环相扣、有序衔接的完整政策链。近年来,防城港市针对人才引进难的实际,积极创新引才理念,坚持把制定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放在首要位置,紧密结合防城港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发展需要,推出人才政策“组合拳”。
先后实施“聚才扬帆”计划、“白鹭英才”计划和推进东兴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构筑了“刚性”“柔性”“弹性”三性互动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软硬实力兼具的“人才特区”,吸引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梳理人才政策的空白点、薄弱点并补充、完善,在政策创新上做到精准发力,以政策创新引领推动机制创新,真正形成政策比较优势。
构建“载体链”,增强人才队伍“硬实力”。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发展平台是关键。针对承载人才发展平台少的问题,防城港市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以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依托钢铁、核电、铜镍、粮油、磷化等支柱产业,谋划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引进人才向产业发展主战场集聚;开展蔗糖产业、磷化工产业、海洋产业等优势产业人才队伍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此外,着力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人才开发工程,持续组织开展系列人才工作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才开发精准度和人才服务满意度,以产业发展聚集更多的高端人才。
优化“引才链”,打造区域人才“小高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放宽引进人才条件和模式是引才的趋势。防城港市积极创新招才引智办法,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定时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由以往“撒胡椒面”式引才向精准定点引才转变,变定期招聘为不定期选才。
改变引才方式,对符合年度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条件要求的,由组织人社部门牵头组成面试小组到高校面试并现场签订聘用协议,前移考试关口,破解以往引才审批程序过多、录用环节费时的弊端,全面提升人才引进效率。
采取双向兼职、联合聘用、交叉任职、技术入股、人才驿站等弹性更强的办法,通过靶向引才、柔性引才、错位引才、产业导向型引才、“借船出海”引才等手段,大力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打通人才引进的新渠道。
疏通“交流链”,构筑校地合作“大平台”。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核心的柔性引才模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按照“建基地、聚人才、强产业、促发展”的思路,防城港市主动向高校院所抛“绣球”,求“联姻”,创新合作模式,嫁接人才资源,积极探索改革人才流动机制。
连续五年成功举办“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活动,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1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合作战略联盟,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从经济发达地区吸引更多的“星期天工程师”“白鹭型人才”,推动了区域间人才资源多形式开发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人才的作用。
延伸“服务链”,营造温暖人才“大家庭”。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防城港市牢固树立“人才至上”理念,深入开展杰出人才贡献奖、年度人才特别贡献奖、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通过打造优质的人文生活环境吸引人才。
大力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留住人才,建设人才公寓,优先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有效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大力营造安居乐业、团结协作、鼓励竞争、包容失败的氛围,强化分配激励,让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让近者悦、远者来。
强化“责任链”,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其重点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防城港市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全面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并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同时,全力推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考评,实化、细化、深化人才工作,坚决防止出现“两张皮”,使人才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真正让人才成为全市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者为防城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