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 徒步横穿南极的探险科学家秦大河18日来昆演讲
徒步横穿南极的探险科学家秦大河18日来昆演讲
秦大河
科教文体
本月18日,中科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将莅临科学大讲坛,针对时下热门的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气象灾害等环境问题,与听众一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从小学老师到科学家
秦大河197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被分配到和政县一中教书。1974年夏天学生放假,秦大河回到兰州。因为对于冰川“很好奇,想要进一步研究”,他拜访了当时已很有名的科学家谢自楚,他们交谈很投机。临走时谢自楚给了他一些冰川学方面的资料。这次“冒失”的访问成了秦大河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
1978年5月,秦大河被调进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两个月后,他考取了兰州大学地理系李吉均教授的研究生。
以后的年头里,秦大河参加了川西、滇北现代冰川、乔戈里峰冰川、珠穆朗玛绒布冰川、南极洲等一系列科学项目的考察及研究。大量高寒地区的野外工作把秦大河变成了专业探险家,秦大河形容他48岁之前的工作都是:野外、办公室、实验室、回家。因为每天只需进三道门,因此他时常称自己为“三门”干部。
徒步横穿南极第一人
秦大河最有名的科学考察无疑是1989年7月,作为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之一,徒步横穿南极洲的经历,他也因此成为徒步横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
横穿南极220多天的经历,后来秦大河写成了《横穿南极日记》,书里把这场“把北极狗都饿瘦一圈”描写得更像一个愉快的回忆。补给跟不上的时候,考察队不得不拴好饿坏了的北极狗,以防“这些狼的后代做出什么傻事”。 除了南极的神秘美妙以及广阔天空留给秦大河对人生的思考之外,出发时75公斤的秦大河到达终点时只剩下了59公斤,而他嘴里的十几颗牙也永远地留在了美利坚。为了防止在极地寒冷的环境下因为牙出问题影响进食进而威胁生命,美国医生拔掉了秦大河一切有“嫌疑”的牙齿,以至于如今他嘴里的牙有不少是假的。
秦大河还是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这一切都始于他徒步横穿南极,丢弃一切可能的装备尽可能多地往回装冰雪标本的“疯狂”,这也是秦大河最为自豪的经历。
气象局长央视预报台风
2004年的一天,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秦大河曾经到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一次台风警报,看电视的人们感到很惊讶,怎么出来个老头在这儿发布天气预报。那是中国最近50年以来面对的威力最大的一次台风。然而这个记录很快就被刷新,2005年,秦大河不得不又一次上电视去预报台风。
好莱坞灾难片《后天》上映时,秦大河住的中国信息大院把电影租来在大院里给科学家们放了一遍。作为研究冰川的气象学家,秦大河认为《后天》并不是一个纯粹杜撰的故事,“这个故事运用了很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象学领域最新的科学研究。”气候急剧变化完全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后果之一。
几年的时间里,这位研究冰川出身的国家气象局局长的主要工作,除了预报天气,就是研究一个正在变暖的地球。
秦大河领导下的中国气象局对于我国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做出了相应的评估甚至预测,认为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将会有升高,并且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和西北的北部地区降水增加的概率是增加的。
作为局长,秦大河依然保留着他科学家的本质。在2004年一次视察湖南之后,为了迎接他而忙得“鸡飞狗跳”的当地气象部门员工在单位的论坛上说:有人说他没解决什么问题,也有人说他解决了很多问题。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秦大河所坚持的都是严肃的人生信条和对科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