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欧阳山 欧阳山:解析“两修”方略的有机统一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以下简称"两修"方略),是我国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市委在对市情准确认识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构建"一核多支点"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和省委"三维纲要"、推进十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战略举措。
"两修"方略,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理论性和前瞻性,对十堰当前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修"方略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两修"方略是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自2013年初,市委提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以来,全市上下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丰富实践活动,从"五城联创"、"四双"帮扶、"三违"整治、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到各县市区奋力构筑 "一核多支点"新格局的主动谋划与积极作为;从"十星"文明创建、家规家训进万家,到"最美村官"、"最美搬运工"、"最美公交女工"等一大批"最美人物"的涌现,一系列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两修"的内涵与外延、形式与内容、生机与活力。
同时,作为一种发展方略,"两修"针对十堰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和回答了十堰作为国家水源区、现代化汽车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担当清水北送的政治任务、如何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商用车之都地位、如何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将中央"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要精神和省委"三维纲要"战略部署贯穿在生态之修与人文之修的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了包括思想理念、工作体系、促进办法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这些制度体系,是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深化与提升、发展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发展方法论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发展方法论,简单地说,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推进发展;发展价值观,主要是对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归宿的一种认识和评判。发展价值观决定发展方法论。"两修"方略,从发展角度上明确提出,什么是外修生态,如何外修生态;什么是内修人文,如何内修人文;并且明确了以"五城联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引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大美十堰"四个层面为统筹推进的抓手。
这些战略举措,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方法、发展路径等方面,回答了如何谱写生态与人文之修的"大篇章",是"两修"的方法论。
从发展价值观上分析,"两修"方略强调了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前提,"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作为根本方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基本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奋斗目标。
这些战略思维,坚持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展示了崇尚自然、以人为本、务实求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高品质发展追求和"打基础、管长远"理念的一贯秉持。"两修"方略,是发展方法论和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上的有机统一。
"外"与"内"的有机统一。"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体现了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生态文明是人文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外部条件。"外修生态",把"生态"作为"形",作为基础,作为十堰转型跨越发展的硬支撑,通过生态建设"做加法"、铁腕治污"做减法"、转型升级"做乘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的成效夯实人文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文的因素"是生态文明发展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内在因素,人文之修重点在人、关键在人、落脚点在人。
"内修人文",把"人文"作为根本,作为十堰转型跨越发展的软实力,通过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以党性、美德、正气之修推动生态之修成为全社会自觉行为,以"信仰之修、道德之修、境界之修"引领和固化"生态之修"的文明成果。
十堰元素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一个战略两句话,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构成,是城市发展理论的十堰创意、十堰设计、十堰"理论维度"。而且,看似简单直白的表述,实则底蕴丰富,不仅全面贯彻了顶层设计的根本要求,而且遵循了国际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勾勒的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描绘的是"大美十堰"独特气质,追求的是领先的发展节奏和卓越的发展品质,兼具区域特色和时代风格。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