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的女儿 怀念抗战英雄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彭梅魁
怀念抗战英雄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彭梅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各种纪念庆祝活动中人们屡屡提及为中国革命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元帅,但此时也让我们想起十年前去世的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彭德怀经常对人们说:"梅魁是我的侄女,也是我的女儿,我的同志",侄女是辈分的称谓,女儿是亲情的体现,同志则是升华的诠释。
彭德怀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叫彭金华,早年投身革命,1937年到延安,1938年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爱人周淑身是乌石村第一任妇女主任。
彭梅魁就是彭金华和周淑身的女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28年出生的彭梅魁在父母的熏陶下,很小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帮助父母做一些站岗放哨送信儿的工作。1940年父亲彭金华惨遭国民党杀害,母亲周淑身曾一度精神恍惚,12岁的彭梅魁既要照顾母亲,又要抚养2岁的弟弟彭康白,还要种地做饭,家庭的重担使她变得坚强刚毅。
1945年当王震将军到湖南接她们的时候,因当时条件艰苦,彭梅魁正发烧打摆子未能成行,只带走了彭德怀三弟彭荣华的儿子彭启超。1947年彭梅魁给彭德怀写信,诉说45年的遗憾和想上学参加革命的愿望。
1948年武汉吴德峰市长派人到乌石村,把彭德怀二弟三弟的五个孩子接到武汉安置并上学。1950年1月组织派人把彭梅魁 彭正祥 彭康白 彭刚四个烈士子女接到北京上学。
1950年6月姐弟们第一次见到了彭德怀,地点是北京饭店。面对熟悉的名字和陌生的伯父,彭梅魁满肚子的话语被强忍住咽下的泪水搅乱。彭德怀仔细端详着彭梅魁:"你就是梅魁?",彭梅魁:"是",彭德怀:"你们是怎么上来的呀?",彭梅魁:"一按就上来了",彭德怀:"那叫电梯"······。
这一问一答,拉近了彭梅魁和彭德怀的距离;这一问一答,也抚慰着彭梅魁心灵的创伤。彭德怀留她们住下,并和她们一起动手搭地铺。这一晚的互问互答和欢声笑语以及彭德怀的关爱呵护,使彭梅魁找到了失去十年久违的父爱,同时也使彭德怀在彭梅魁身上依稀看到女儿的影子。此后的彭德怀大多只联系彭梅魁,然后彭梅魁再叫上兄弟姐妹。
彭梅魁响应国家号召学医,并于1956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从事医务工作。1959年9月厂里传达庐山会议文件后,彭德怀这位为中国革命横刀立马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勇为前驱的伯父,顷刻间变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的反革命。
历史骤然的扭曲,没能模糊彭梅魁的视线;政治风暴的惨烈,没能夺去她失而复得的父爱。她找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冯克,说明了自己是彭德怀的侄女,并表示要从政治上划清界限,同时也提出因彭德怀没有儿女,自己还想去看望并照顾的请求。冯克书记当即表示同意,并说:"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嘛"。
1959年10月2日,早上5点彭梅魁踏上了寻找伯父彭德怀的艰辛之路。她先到中南海,警卫人员告诉她彭德怀已经搬走了。她想起9月中下旬最后一次去中南海时,伯父曾说过要搬到颐和园和清华大学那边,她就打听去清华大学怎么走。
到钢铁学院附近,她就开始坐一站车,走一段路,看见警察就问。就这样一直找到一0一中学附近,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挂甲屯吴家花园。
从朝阳门南小街大方家胡同,到中南海,再到钢铁学院、一0一中学,最后到吴家花园,全程近30公里,彭梅魁用了八九个小时的时间。脚下的袜子磨破了,脚上打起了泡;身上汗水打湿了衣衫;腹中饥肠辘辘,嘴里口干舌燥。
当彭德怀因自己名声不好,担心影响她而埋怨她没听话,不该来看他时,彭梅魁微笑着回答说:"我是你的侄女,看你照顾你是我应尽的义务,但我在政治上要和你划清界限"。四目相对,彭德怀凝视了一下彭梅魁说:"没看错,是我的好侄女,我的好女儿"。
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彭梅魁只能给彭德怀送东西,每次都有收条,但不能见面。1969年的夏天,彭梅魁接到了彭德怀的一个包裹和一张字条,"梅魁,粮票还给你,半导体收音机也还给你······以后不要再给我寄东西了。
"她意识到伯父的处境更加艰难恶劣,便不停的打探伯父的消息,但均无结果,她担心发生不测。
1973年1月28日,梅魁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表明要在政治上和彭德怀划清界限,但在生活上还希望能照顾他,并告诉总理从1967年开始,她就一直在给伯父送生活用品等,但现在连回条都没有,希望能知道伯父的情况,并继续送些生活用品。不久,北汽领导找到彭梅魁说,你写的信总理已经收到,对此事非常关心,上边来人让我们告诉你,人还活着,你可以继续送东西。
1973年4月,彭德怀因患直肠癌住进医院,彭梅魁也获准去医院探视照顾并要求她协助专案组做彭德怀的工作,但不许陪住。在专案组监视人员疏忽的暂短间隙,彭梅魁和伯父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口型以及轻微简单的话语进行着交流。
彭德怀告诉她,前几年因专案组追查庐山会议上的"万言书"和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的"八万言翻案书"手稿的下落,以及审查和彭梅魁的关系,担心她受株连,才不让她再送东西。
彭梅魁也告诉伯父,手稿保存的很好,她也受到造反派的审查,并要求揭发批判彭德怀。此后,彭梅魁的弟弟彭康白写给专案组要求照顾彭德怀的申请被批准,在彭德怀最后的岁月里,彭康白一直为伯父翻身按摩擦洗身体。
1973年4月25日,专案组找到彭梅魁,拿出一张纸条说是周恩来总理批的,要给彭德怀做手术,让彭梅魁跟他们去医院做工作,但那张纸条没有给她看。4月26日,彭梅魁又去了医院,目送伯父进了手术室。
1974年9月,彭德怀开始昏迷。彭梅魁再去时,医生和专案组的人都说,你看是谁来了?认识吗?彭德怀说,她是我的大侄女,是我的女儿,我的同志。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德怀在301医院14号病室五号病床上含冤离世。
下午四点,彭梅魁被通知去料理后事。她看着伯父,整理着衣服,眼里没有泪水,心里在反复重复着对伯父的承若,一定要让伯父平反昭雪。看着伯父安详的面容,她后退几步,给伯父鞠了三个躬。
在后来的四年里,彭梅魁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耐心的寻找着为伯父平反的机会。随着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的垮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至此结束,一些老同志陆续露面。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率先发表为平反冤假错案鼓与呼的专文--《把被"四人帮"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颠倒过来》;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的评论员文章;12月10日,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些都为彭德怀平反提供了组织和舆论准备,彭梅魁从肖劲光开始,逐个找遍了伯父所有的老战友,请求他们为平反呼吁。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各小组都提出了彭德怀的问题,且一呼百应。
11月25日,华国锋宣布了纠正过去对彭德怀陶铸和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决定。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为彭德怀平反,24日召开追悼大会。
1979年1月4日,彭梅魁将替伯父保存的手稿经黄克诚转交到胡耀邦的手里。胡耀邦疑惑了,有关彭德怀的资料都已被专案组毁掉,彭梅魁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算来有17个年头了,真不容易呀。
1962年7月,当彭梅魁从伯父手中接过这些手稿时,她连爱人都没告诉,藏在衣柜的最下层角落。1962年底,又交给了伯父。1964年,彭梅魁将手稿带回老家,埋在灶旁并反复叮嘱母亲周淑身。
1969年,她又回老家,把手稿带回北京,藏在专门定做的樟木箱夹层中。1976年唐山地震时,她把手稿随身携带,连睡觉都不离身。1978年,为给彭德怀平反,准备上交手稿前,彭梅魁动员弟弟彭康白﹑女儿张安﹑张晨和黄克诚的小女儿黄梅﹑女婿赵杰兵等人,进行翻拍﹑誊写﹑留存。90年代后期,中央档案馆应彭梅魁请求,还专门复制了一部分彭德怀的手稿。
自从彭德怀平反后,彭梅魁就积极的投入到宣传伯父的各种活动中,她根据手中保存的手稿和伯父平时的述说,去努力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1985年后彭梅魁离休在家,组织上找到她,希望她能继续参加工作,她婉言谢绝的同时,推荐了比自己小10岁的妹妹彭钢。
她说,伯父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她退休后就是做一些希望人们能了解一个真正彭德怀的工作。10年动乱期间,彭梅魁不但要寻找照顾伯父,还要解救在单位身处难境的小妹妹彭钢,她想办法把妹妹调到北京汽车制造厂保护起来。
退休后的彭梅魁,曾先后为彭德怀希望小学﹑湖南水灾受害百姓及无力支付学费的孩子捐款。为彭德怀诞辰百周年活动﹑为彭德怀骨灰回迁﹑为筹拍彭德怀电视剧等向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寻求支持。
2005年9月13日彭梅魁因病去世。人们把她比作梅花,说你破寒而出﹑立雪临风﹑从容待春;也有人说牡丹显富贵﹑寒梅占花魁﹑一任群芳妒;但我更喜欢这种对你的赞美"你树树立风雪,无意苦争春,寒落成泥香如故"。梅魁,人们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