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老师:最幸的事运是碰上了莎莉文老师
安妮莎莉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食禄岗。她幼年因为罹患眼疾,又无钱医治,结果导致双目近乎失明。由于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又离家出走,无依无靠的莎莉文的少女时代是在当地的救济院和柏金斯盲人学校中度过的。
在莎莉文20岁那年,她从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了,便回到家乡去找工作。可是她很快就发现,没有人愿意雇佣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工作。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接到了柏金斯盲人学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寄来的信,信中这样写道:
别来无恙?我这里有一个工作机会——阿拉巴马州的凯勒先生正在为他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儿海伦寻求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有兴趣应聘吗?请来信告诉我。另外,附上凯勒先生的来信,请你仔细看一看。
读完这封信,安妮莎莉文感到非常沮丧,说心里话,她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己别无选择,恐怕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了。于是,第二天她坐下来,给安那诺斯校长写了回信:
亲爱的安那诺斯校长:谢谢您的培育和关怀。经过慎重考虑后,我诚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职位……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两封短短的信,不仅改变了安妮莎莉文的命运,也改变了信中提到的小海伦的命运。那么,小海伦究竟有着怎样的遭遇呢?我们的故事还得从1880年说起。
1880年6月27日,一个可爱的女婴诞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小城镇。父母给她起名叫海伦凯勒。小海伦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她尤其对音乐敏感,每当妈妈在房间里弹钢琴时,她总是侧着小耳朵在凝神倾听。“瞧,咱们的乖女儿这么聪明,长大后一定会成为音乐家!”妈妈看到小海伦的样子,总会非常欣喜地对丈夫说。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时,一场灾祸却突然降临在这个家庭。在小海伦一岁半的时候,她突然患上了猩红热,这是一种多发于少儿的急性传染病。在医学发达的现代,猩红热并不难治愈,可是在一百多年前,这还是一种非常凶险,难以医治的的疾病。
最后,尽管小海伦从死神的手中捡回了一条命,但是猩红热引起的并发症却破坏了她的视觉和听觉。由于小海伦患病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因此随着她的视觉和听觉的丧失,她再也无法接收到外界的任何信息了。无论父母怎样在她耳边呼唤,她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声音,看不到父母的面容了。渐渐地,她连语言的能力也丧失了,从此坠入了一个既没有光感,也没有声音的无比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海伦的父母为女儿的未来忧心如焚。他们很难想象,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还无法说话的女孩,今后将如何生存呢?为了拯救可怜的女儿,海伦的父母决心自己教女儿理解世界。最初,父母教小海伦用触摸的方法去感受外界的事物。
尽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这也难怪啊!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小海伦是个又瞎又聋的孩子呢?但她父母还是坚持不懈。四、五年过去了,在小海伦身上也出现了一些进步。
比如,凡是健全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小海伦基本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不过,这些进步还是非常有限,小海伦仍然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这让小海伦的父母很忧虑。他们想:“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那一天,无法照顾小海伦一辈子。
假如以后自己过世了,女儿仍然不能跟外界沟通的话,她的生活将会多么凄惨啊!”一想到这里,他们就彻夜难眠。就在这时,他们听说柏金斯盲人学校的校长安那诺斯先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残障教育专家,于是,他们便写信向安那诺斯先生求助。也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在安那诺斯先生的推荐下,安妮莎莉文来到海伦凯勒家,成为了她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在担任家庭教师的第一天,就送给小海伦一个玩具娃娃,然后用手指在小海伦的手心里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ll”(玩具娃娃)这个单词。小海伦觉得很好奇,并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也开始模仿起老师的拼写来。
不过,教小海伦这样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学习认字并非易事,因为小海伦最初的时候只会模仿老师的拼写,却不能把这个单词和物体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她并不能理解“doll”这个单词就是玩具娃娃。
莎莉文老师并没有气馁,她坚持每天都用这种方法教小海伦一些单词,直到有一天,奇迹真的出现了。
这一天,莎莉文老师带着小海伦来到水龙头前,她把小海伦的左手放在喷水口下,然后拧开水龙头,一股清凉的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接下来,莎莉文老师在小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这个单词。起先,她写得很慢,第二遍时就写得快一些了。
小海伦先是纹丝不动地站着,全神贯注于老师手指的动作突然间,她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意识,仿佛有股神奇的感觉在她脑海中激荡,她一下子就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水’这个字就是正在自己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她顿时兴奋地张大嘴巴。
莎莉文老师用“水”开启了小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是“水”,让小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开始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也正是在这一天,小海伦终于迈出了学习的最重要的一步——她第一次把事物本身和事物的名称联系在一起了!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小海伦渐渐明白了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她也第一次学会了自己的名字——“HelenKeller”(海伦凯勒)。仅仅几个月之后,她就学会了好几百个单词和几句常用的句子。
看着小海伦的进步,莎莉文老师也非常高兴。但是她很清楚,一些具体的名词可以通过这种触摸的方法学习,但是对于非常抽象的名词的理解就不那么容易了,该怎样让小海伦理解这些词汇呢?莎莉文老师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
一天,她为了教小海伦学习“爱”这个名词,特意带着小海伦去了花园。小海伦高兴地摘了几朵紫罗兰花送给老师,莎莉文用胳膊轻轻地搂着小海伦,并在她的手心里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小海伦通过手语问老师:“爱是什么?”莎莉文则把小海伦搂得更紧了,并用手指着她的心,写道:“爱在这里。
”这下,小海伦顿时领悟了“爱”这个单词的意思。就这样,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方式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单词
莎莉文老师还教小海伦学习盲文。她送给小海伦一本盲文书,让她练习触摸上面的文字。由于先前小海伦已经学会了很多单词,因此几个月下来,她就能够顺利地阅读一本简单的盲文书了。
后来,莎莉文老师又带着小海伦到大自然中,学习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她们还到马戏团、剧院、甚至工厂去,莎莉文老师用手指触摸的方式教小海伦认识这个世界。小海伦也从而学会了骑马、游泳和划船。有一次,莎莉文老师带着小海伦去外面玩,她们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棵樱桃树下,莎莉文老师便教小海伦爬树,她们一起爬到了树顶的枝杈上,在树荫的遮蔽下,她们感到非常凉爽惬意,于是决定从家里把午饭带到树上来吃。
莎莉文老师把小海伦留在树上,自己回家去拿吃的。
小海伦乖乖地呆在树上,享受着周围美好的一切。这时,她突然感觉到天气好像变了,因为她闻到了一种特殊的气息——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气息。小海伦顿时感到非常孤单和害怕,她盼着莎莉文老师快点儿回来把自己抱下去。
在一阵可怕的寂静之后,突然起风了,狂风吹得树枝左右摇晃,树叶纷纷落下。小海伦想从树上往下跳,可是又非常害怕,就在这时,有一只手托住了她,原来是莎莉文老师及时赶到了。小海伦急忙用全身的力气抓住了老师,当脚着地时,她高兴得全身都颤抖起来了。这次难忘的爬树经历让小海伦学到了很多,以至于在她长大之后,还在回忆录里专门提及了此事。
莎莉文老师认为,如果小海伦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尽管她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却也无法学会说话。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让小海伦通过用双手去感觉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感觉别人声带的振动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
最初练习的时候,小海伦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发出的音都是含混不清的。
但是,小海伦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不断改进自己的发音,常常一连几个钟头反复练习一个单词或句子。她不知疲倦地锻炼嗓子,利用一切机会直接用语言和别人交流思想。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有一天,小海伦学会说话了!当莎莉文老师听到从小海伦嘴里说出的清晰话语时,紧紧地抱着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小海伦9岁那年,她终于像其他孩子一样,掌握了语言的运用。当波金斯盲人学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小海伦写的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非常感慨,他激动地说:“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得花一年的工夫。”
1894年夏天,海伦来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继续深造。她在这里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和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与人交谈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便读完了德文的文学作品威廉泰尔。由于教她法语的老师不懂得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但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在纽约学习期间,海伦结识了许多文学界的朋友,比如像马克吐温这样的大文豪。后来,哈佛大学还招收海伦前去就读,由此翻开了她人生新的一页。
海伦对莎莉文老师非常感激,她曾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正是她,才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莎莉文老师一直陪伴了海伦将近50年,直到1936年莎莉文老师离开了人间。对此,海伦非常伤心,她知道,如果没有莎莉文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后来,海伦凯勒成了一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和聋哑人学校募集资金。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此外,她还留下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文字,如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走来、愿我们充满信心等,还有那篇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人们从中汲取勇于战胜困难,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