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奥巴马访沙特 马晓霖:奥巴马访沙特 半是灭火半敷衍
4月20日,在美国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奥巴马匆匆赶来,试图扑灭传统盟友的愤怒之火,修补百孔千疮的双边关系。但是,美国招恨太多,奥巴马作为总统也来日无多,双方表面敷衍,内心呵呵,只能等待美国下任总统重新收拾旧山河。
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当天,由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卡特陪同的奥巴马即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举行会谈。这是奥巴马任内第四次访问沙特,也是自去年萨勒曼登基后第二次拜码头。据报道,奥巴马与萨勒曼讨论了叙利亚局势、伊朗“入侵”阿拉伯邻国、共同打击“伊斯兰国”武装以及也门战事等热点问题。21日,奥巴马一行还出席美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峰会。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峰会闭幕时双方发表公报重申战略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与繁荣,萨勒曼称峰会有助于双边合作,奥巴马则强调双方反对“挑衅行为”但对伊朗作用存在分歧。由此可见,尽管奥巴马两任四访沙特创下单访一国最多纪录,但是,往来多并不代表走得近,这次峰会并没有消弭甚至掩盖双方根本分歧。
西方媒体注意到,沙特电视台一反常态没有报道奥巴马抵达的消息,暗示这是向奥巴马传达冷遇信号,也非常直观地显示,美沙关系已相当不堪,而且沙特丝毫没有降低对奥巴马的失望与怨怒。
奥巴马此行前夕,美国参议院通过“911法案”草案,如果这项法案完成参众两院程序并得到总统同意,“911”袭击3000多名死难者的家属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沙特的相关责任。美方称,19名袭击者中15人来自沙特,而且一名参与者已公认说,沙特王室多名成员与“基地”组织有密切关系。
尽管奥巴马一再重申不会签署这一文件使之成为法律,但此事依然给沙特造成巨大心理冲击,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3月访美期间曾直接警告称,沙特可能撤走7500多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及其他资产,而这种釜底抽薪的行动将使美国经济蒙受巨大风险。
然而,美沙关系绝非一时一事遭遇危机,而是近年来在诸多问题上摩擦不断,渐行渐远。在沙特看来,美国太过重视自身与以色列的安全利益,战略重心向亚太和拉美地区倾斜,试图撒手中东进而在犯下一系列不可饶恕的错误:在埃及,抛弃穆巴拉克并导致穆斯林兄弟会一度控制政权;在也门,曾经支持前总统萨利赫及胡赛叛乱武装引发沙特后院起火;在叙利亚,消极旁观以至于巴沙尔政权得以幸存至今;在伊拉克,监护失败并将其变成伊朗小伙伴。
最让沙特产生背叛与离弃感的是,美国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实现初步和解并扶植德黑兰成为“地区警察”,而奥巴马本人竟然公开抨击沙特袒护伊朗这个美沙宿敌。
诚然,美沙关系经历了1945年以来最为黑暗的时期,也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最脆弱的阶段。2014年奥巴马与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会晤时,双方裂痕就已十分明显,沙特前驻美大使费萨尔曾当面教训奥巴马,继续听任美国的所谓忠告,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的巴林就会成为伊朗版图“省份”。
但是,奥巴马急于收获伊核谈判硕果,或者试图在伊朗与其阿拉伯对手间实现离岸平衡,对伊朗政策的倾斜日益明显,致使美沙关系持续撕裂,延续到萨勒曼时代并几乎全面崩盘。“911法案”和朱拜尔“最后通牒”,可谓双向对美沙关系亮起红灯,也最终迫使奥巴马不得不连续第三年出访沙特进行适当安抚,避免关系彻底失控。
但是,此行对美沙战略关系的重述都几乎是表面的,奥巴马遭遇的冷遇已表明沙特对这位跛脚鸭总统已不抱希望,而奥巴马当面重申对伊朗的“异见”更显示其无心一味讨好。奥巴马即将离开白宫,注定铁了心地将“奥巴马主义”进行到底,不会因为沙特闹情绪而放弃,更何况石油价格的长期走低预期,以及美国开闸向世界市场倒灌石油都表明,沙特的战略价值已经像石油一样大幅度贬值,美国不可能为自己的整体布局和利益而一味迁就沙特这个过气的老相好。
奥巴马在冷遇中来,在冷淡中走,在沙特等伙伴国家普遍不满的情绪中完成其半是灭火半敷衍的海湾之行。安全严重依赖美国,而能源战略地位下降的沙特等海湾产油国,对未来美国地区政策的调整,只能指望奥巴马的继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