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演讲 陈中华老师2015年8月29日香港讲座内容撮要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下面是2015年8月29日,陈老师在香港公开讲座的内容撮要.讲课时未做笔记,此摘要乃根据记忆整理,不一定完整,也不一定准确.小标题为方便所加,括弧部分是本人的理解或引申.阴阳都知道太极是阴阳,但是对阴阳有不同的理解.通常认为夜为阴.日为阳,雨为阴.晴为阳,在太极拳则化为阴.发为阳,走为阴.粘为阳,阴阳是两个东西,但可以互相转换,这样就把阴阳变成两截.实际上阴阳二者必须同时存在,不是阴转阳.阳转阴.(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下面是2015年8月29日,陈老师在香港公开讲座的内容撮要。讲课时未做笔记,此摘要乃根据记忆整理,不一定完整,也不一定准确。小标题为方便所加,括弧部分是本人的理解或引申。

阴阳

都知道太极是阴阳,但是对阴阳有不同的理解。通常认为夜为阴、日为阳,雨为阴、晴为阳,在太极拳则化为阴、发为阳,走为阴、粘为阳,阴阳是两个东西,但可以互相转换,这样就把阴阳变成两截。实际上阴阳二者必须同时存在,不是阴转阳、阳转阴。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说的就是阴阳不相离。从哲学上说,阴阳是互根的,没有阴,阳不可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可能存在。)阴阳是同一事物的两端,刚柔、虚实等,莫不如是。

那么,何为阴,何为阳?有的说后面为阴,前面为阳;有的说柔为阴,刚为阳。其实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阴阳必定是同时存在的,表现为两极的对拉。在实用拳法里,阴阳更进一步表现为,在做动作时身体上至少有一个地方是不动的。有了这个和动相对的不动,就分出了阴阳。没有不动点的太极拳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不动的意义

为什么身上一定要有不动点?不动有什么意义?

第一个意义,不动才有力。我站在这里,你来推我,很容易推动我。但是如果我靠在墙上,你用再大的力量也推不动我,因为我已经和墙连成一体,是真正不动的,这时候我在你手臂上加一点力量,你就被推动了。

我们的力量离不开不动的东西,大地是我们力量的来源。(如果我们漂浮在水里或者空气里,我们是没有什么力量的)

我们练拳,第一步就是要练出身体一部分不动的能力,不动的部分和动的部分分开的能力。

不动的练习

练习不动,最好要有客观的参照物,因为我们自己的感觉是不可信的。比如我们要求练习套路,是身体不能有起伏,但是大多数人打拳时都在起伏,故过去有在高桌下面打拳的练法。

实用拳法要求膝盖不能动,但是没有5年、6年的功夫膝盖很难定住。一个方法是把膝盖顶在不动的东西上。比如在练习提水时,膝盖容易向里跑,可以把膝盖的里侧顶在墙的突出的拐角处。更好的办法是用一块瑜伽砖或类似的物体间接顶在墙角,这样你一动它就掉下来了。

轴和旋转

不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旋转建立一个轴。

太极拳是螺旋缠丝,离不开旋转。但要旋转必须有轴,而轴相对于动的部分,一定是不动的。

以门为例,古时可能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洞给人进出,到了晚上,搬一块板子什么的把门洞掩上,但是这样很不方便。后来发现,如果在门洞上加一个门框,再在一侧加一个门轴,把门板装在门轴上,门就可以很容易地开合。门轴和门框是一体的,因此是不动的。如果门轴是晃动的,门就无法开合,可见门轴的不动是实现门的功能的先决条件。

再以车轮为例。车轮的中轴是不动的,轮轴一旦晃动,车轮就无法发挥它的功能。(车身也是不动的,但是车轮旋转产生的动能,却能够使车子快速行走。)

随遇平衡

开始先练百会到会阴这条线形成的中轴,这个轴是个虚拟的轴。另外常用的立轴是肩和胯形成的轴。在使用中,这个立轴可能会移动。如右手正圈开始时,这个轴在右肩和右胯,随着收肘转腰,这个轴可以转到百会和会阴形成的中轴,然后转到左肩和左胯的连线形成的立轴。

出手时(随着左胯下沉打开)又转回到右肩右胯的立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中心没有位移,这就是随遇平衡。总之,立轴不一定永远在中间,可能是5:5,也可能是4:6、3:7、2:8或9:1,但是两边的力应该是平衡的,方法是延长一边、压缩另一边。

(要能够做到随遇平衡,胯必须打开。拧毛巾、提水、划圈这些基本功就是练开胯、旋转、不动。胯不开,做不到不动,没有不动,就谈不到旋转。)

两杆秤和间接力

身上有上下两杆秤,上面用小力平衡对方大力,下面用大力打击对方小力。如对方来力是一百斤,我通过调整结构,用手上的10斤的力平衡(合住)他,这就是听劲,结果是我和对方的力处于50:50的平衡状态,只要再加一斤的力,天平就会倾斜。

(但是如果在接触点上增加力量,对方同样会增加力量,结果变成力量的对抗),这时在下面通过调整腰胯发出一百斤的力攻击他,他就完全无法抵御。(这和兵法的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对方有生力量是相通的)。

因为下面的力不是通过接触点发出的,因此称为间接力,对方对此无法提防和反应。

凡是接触点以外的地方发出的力,都是间接力。

不反应

使用间接力的条件,是接触点在合住后不动,但是这点很难做到,因为和我们的本能相违背。我们的本能是遇到来力就与之对抗。要想不抗力,就要练习不反应,练得像一块死肉,一个死物。

力的来源 力来自于不动和抻拉,不动如果是松的(如棉花),仍然无力。必须是坚固的,如大地、岩石、墙壁,才有力。在人身体上制造坚固(紧张)的方法是抻拉。比如一根绳子,两端是松的,绳子上就不可能有力,绳子一旦绷紧,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

弓就是如此,所以要身备五张弓。弓要产生张力,一是弓的两端向外,一是拉动弓弦,总之要使弓弦紧张。所以我们练拳要五点外争。这种紧张就产生了棚劲,这个棚劲在弓弦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练拳时如果中轴、膝盖跟着一起动,就失去了对拉,就不能产生棚劲。

除了上面的理论外,陈老师还一如既往地依次和大家试手,让大家体会真正的太极劲及其练习方法。陈老师还指导大家做了提水、画圈、收肘、占位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