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厚铧之父、“澳门王”何贤连遭暗杀的日子
从保护游击队伤员到运送物资,从力促对澳供水到支持粤珠建设,从避难商人到枪弹护红旗……何厚铧之父何贤,在上世纪走过商界大佬到爱国贤达的历程,却曾在几十年间遭遇接连暗杀、屡陷险境。
上回说到,霍英东是“走私”战略物资援朝的重要供货人。而其时穿梭濠江,为党和国家建设发展运送物资,还有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何贤。他已经多次出现在《珠澳演义》中,谜团一样的“澳门王”斡旋各方,光芒四射。其实,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何、马、崔三大家族已次第崛起。我们将分回铺开其跌宕的家族风云。
何贤是谜,抗战时的普通避难商人一跃为“澳门王”、“影子澳督”。时移世易,而何贤作为一个纵横捭阖的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却依然闪亮,珠澳两城的老人们都依稀记得他的威水史。但许多人都只看到了“澳门王”的风光,本回将借何贤贴身保镖的讲述揭秘其风光背后所历经的刀光剑影。1954年,珠海风平浪静早无战乱之扰。在斗门起义游击队当过中队长的黄子雅突然收到消息:何贤约他赴澳见面。
这段故事要从珠海斗门人黄子雅说起。
1954年,珠海风平浪静早无战乱之扰。在斗门起义游击队当过中队长的黄子雅突然收到消息:何贤约他赴澳见面。黄子雅和这位商人素未谋面。他想起,在1949年秋的斗门,部队有人送来澳门大批慰劳品,附有何贤的名字。
1908年出生,来自番禺市石楼镇岳溪乡应塘村一个殷实家庭。16岁只身闯省城,从粮油买卖的伙计做成掌柜。十三行黄金外币炒买炒卖中,何掌柜又择机而入名声鹊起,成为金融商人。日军入侵,何贤辗转香港,后到中立孤岛澳门。
乱世出英雄。那年月出了“一代赌圣”傅老榕。何贤赴澳门次年结识青年才俊马万祺,时马与傅老榕合股经营大丰银号。驰骋商场时马却患了肺病,推荐何贤为助手任司理职务。何贤很快崭露头角,被誉为“能人”,葡人的大西洋银行也聘其为华人业务部经理。其间,何贤识名医柯麟(第21回柯麟传奇)。几年后,在傅老榕被绑案中,何贤斡旋各界救了傅一命,江湖名声大振(第20回叶汉枪挑傅老榕染指赌牌)。
战乱中,澳门金融起风波,大西洋银行获增印澳门币权却缺银币纸。何贤通过江湖两肋插刀的朋友,九死一生从香港偷运回一大批银币纸。觥筹交错间,何贤结识罗保、澳督等澳葡名流。行走江湖,省港澳华人圈子各派无不识贤哥。
40年代,日军占东南亚和香港,澳门四面楚歌。何贤等人冒死到香山县购粮,去拱北跟日军打交道;组织澳门失业者赴海南做劳工。
华人有事托何贤找澳督;澳门现难题,葡人托何贤相助。“影子澳督”之名始传开。1945年,国民军武装封锁了澳门,何贤出巨资收购酒店做亏本生意,为澳门经济打“强心针”(第18回铁血之师誓收故土)。50年代关闸事件,何贤斡旋各方彰显爱国本色(第24回一尿引发关闸血战)……
这样一位长袖善舞的强人找自己何事呢?在战火里滚打、练得枪法和一身功夫的黄子雅对何贤之约颇为困惑。
事情皆因何贤当时所在的澳门,不似北面珠海风平浪静,却是一副乱世之象。
1949年***军败退,从前山、湾仔转移万山方向,不少官兵私逃凼仔、路环。这些职业军人懂爆炸有各式精良武器,贿赂澳葡警方。他们打劫、杀人、放炸弹、勒索商人。
1954年,澳门不同街道同时爆响4枚炸弹,其中一枚就在何贤寓所后面。不久,何的好友崔先生遭机枪袭击大难不死。
黄子雅澳门赴会后,次年便开始跟随何贤担任其贴身保镖,28年形影不离。
一声令下,站立者把手枪指向人群,枪杆左右移动。蹲着的4人立即向天放枪。围堵的人以为是向他们放枪,便夺路奔逃。
自寓所遭袭后,何贤不断接到电话恐吓,函件勒索。
“表面上,他显得镇定,可内心很焦躁,几乎每天都小心翼翼、筋疲力尽,积极罗致智囊和对他安全有助的人。”何贤反对以暴制暴,认为那样会让社会更乱。“用什么方法保护他?”黄子雅曾为此难以入眠。
黄赴澳工作后,受命负责组织了一个私人情报组,专门负责搜集有关危害澳门社会治安或危及个人人身安全的情报,又重金收购黑市武器。数月下来,各式武器数量惊人,全部送往警局。
一次,何贤接到消息,南光公司出事。两三百人围住南光公司,喝令把里面的五星红旗降下来。有人用石块掷门窗,公司报警。警方竟说,这是政治,不予受理。只好求助何贤。
如无法使这些人散去,可能演变成更大的事。到时局面更难收拾了。黄子雅后来如此回忆这次解围———
我略思一会,便到枪柜取出八枝枪。何先生见状便急起来说:你为什么拿这么多手枪?不能杀死人,伤人也不能!
我来不及解释便说:你放心!请你打电话给南光公司的人,给我进入南光就行。
车未到南光,就闻人声鼎沸,喧嚣嘈杂。我就在附近把车停下来,拿着枪的皮袋步行到南光。沿途人群拥挤,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才进去,便立即开始部署对策。
八枝手枪中,四枝装上子弹,其它没有子弹。手持无弹手枪者居高临下,站立起来,面向暴徒。其他持有子弹手枪者则蹲在他们脚下,枪嘴向天。
后来,何先生知道没有人命伤亡,才安心下来。
收枪、解围易,爆破、勒索好对付。可有些是特务,他们要取何贤性命,这类无孔不入的人最难对付。
何贤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使澳葡政府撤销台湾***当局设在澳门的领事馆。对方的密谋暗杀令也随之而来。
为什么这么多暗杀、枪弹针对何贤?大致因为他已是位知名的爱国人士。如何贤自己所说:“我本人确实没有敌人,但因热心办公众事,有时也会间接得罪人,几乎招来杀身之祸。”
上世纪50年代因本地经济萧条带来的饥荒,何贤为了穷苦人带头解囊。1956年9月24日,他给穷苦人派发米券,一天就发了四十多万斤米。
何贤还力排众议,主动靠拢新中国。1955年冬天,何贤应邀回内地观光。在北京,******和***总理都接见了他。一次宴会上,他被安排和毛***以及钱学森同桌。
何贤的爱国言行始终不渝,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使澳葡政府撤销台湾***当局设在澳门的领事馆。对方的密谋暗杀令也随之而来。
这道密令落在肥佬颜(据《何厚铧家族传》一书称,颜表面身份是江湖人士,实则是受台湾***特务机关委派的特务)手上,很快被私人情报组侦破,肥佬颜的一举一动已被密切注视。接着,何贤接到一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为条件的信,约其到雅廉坊同门旅店某号房间见面。
黄子雅赴约,扑空又折返,等候多时却无结果。也难怪,对方要见的是何贤。
当肥佬颜返回东望洋新街住家时,被埋伏在此的两名男子阻住去路,先发袭击。肥佬颜身材魁梧有力,两男子不是对手。两男子却苦缠不舍,肥佬颜又因过肥气力不继。一路上惊动警察。后来,何贤亲自将两男子保释。
肥佬颜经此举家逃离澳门,到了香港。
一次,何贤友人的儿子在香港结婚。何贤与夫人“四姑娘”应邀出席赴宴。散席后,车回港澳码头,黄子雅突然发现码头附近有个肥佬,仔细一看,正是肥佬颜。黄送走“四姑娘”后,不让何贤下车上船,叫司机掉头,开足马力离去。
翌日,何还是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他让黄子雅再赴码头。黄子雅一连数个晚上等候未果,可特务暗杀行动却没有停止。黄是这样回忆的———
那时香港海底隧道还未通车。我和何贤先生坐小汽车停码头,排队等候过海之际。前面房车忽然驶离行列,另一部货车闪入。当时,我对这不寻常的一退一进顿时生疑,提高警惕。
不错,货与货的空隙间,我清楚看见一枝狩猎枪,枪管正缓缓向我们的汽车移动。
当时,何先生正用打火机点燃含在嘴中的香烟,毫无察觉。情况危急,来不及多说,我只好把何先生推倒,让他躺在车的座位上,并以我的身体作掩护,并急忙命司机掉头,离开险境。
特务情报后来又称,担心在香港出了事情,港府紧追不舍,为保护其香港的活动基地,将行动转到澳门比较有利。纵使在澳门出了事,政府处理案件比较宽松。
可特务的如意算盘总是落空,一些招数纷纷被化解。如:宴会现场有“诈”弹、运用送画的伎俩……比较离奇的是赛狗会的手榴弹事件。
何贤开车门,突见一个小东西用报纸包着,迅速朝他滚来。白光一闪,轰的一声爆炸了。
何贤向来不愿插手赌博性质的行业。1932年,“澳门赛狗会”启动,然初期设备不善,场面颇冷。几度换主后停业,一晃二十余年。60年代赛狗重启,1963年这项专营权转给何贤牵头的逸园赛狗公司。
1966年5月8日晚,葡国大西洋银行总裁马沙度酒会,完毕后又与何贤去逸园看赛狗。凌晨12时30分,何贤离开时开车门,突见一个小东西用报纸包着,迅速朝他滚来。他下意识地准备提起右脚将它踢开,却听见纸包内发出吱吱的响声。白光一闪,轰的一声爆炸了。有人在现场附近拾得美式手榴弹的破碎弹壳,上面刻着美国制造的字样。
炸弹碎片穿过何贤右脚的鞋进入脚踝,幸无大碍,社会舆论沸沸扬扬。黄子雅如此分析事件的蹊跷———
一般使用武器的人,应知道武器的性能效果。美式手榴弹要想在空旷场所取人性命,效果比不上手枪。因为爆炸时弹片成V字散开,只要在未爆炸前及时俯伏地上,大多数可避过伤害。
特务没有手榴弹常识?不,用报纸、投掷、远近把握……都显示其了如指掌。何贤能避免大难,关键在于不用手枪。在他们的计划中,应该是采用最强劲的二点四五型的曲尺,近距离向何贤射杀。逃走时,才施放手榴弹阻追兵。
缘何关键时刻,突然有变?只有这样解释:进行暗杀何贤有两个人,一个使用手榴弹,另一个用手枪。当他们进入狗场时,不知目标是谁,行动前一分钟才获悉是何贤。
手持手枪的人知道是何贤,心里大吃一惊,立刻自动失踪。那时,使用手榴弹的同谋,迟迟不见枪手出现。眼看时机快失,急忙使用手榴弹掷去。为什么枪手会退缩?没有胆吗?不,因为他曾受何贤的恩惠。
这只是多年后黄子雅的分析。在各种版本的“何贤传记”中,说社会传闻,何贤的私人情报组已经查出作案的歹徒。他是受一个***海外行动组收买指使,才干出这勾当的。据说这个歹徒抓起来后,还被押去见过何贤。何贤得知其只为金钱时说:“细佬(小弟),此事不关你的事,你也是受人指使,以后不要再染手。”说罢,掏出几千元港币给歹徒,让他离开澳门,到别的地方去做些小生意,别做害人的事。传闻还说,歹徒感动得痛哭流涕。
传闻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但传记中有句话是得到社会认同的:何贤平生几次杀身之祸,都可以说是他的爱国之举或正义言行的“代价”。人们对何贤遭遇暗杀不知情,但都知他留下的事业:支持在中山县建立孙中山纪念堂、奔走各地力促珠海对澳供水……
贴身保镖黄子雅这样说起“澳门王”的与众不同——— 平时,何先生是潜隐的,看不出他异于常人的地方;但一旦大局变动,他的做法,便显出能人之所不能!有三件事情,何先生都以最大的努力斡旋,终于化险为夷。1943年日本特务借口“封锁澳门”事件,1952年关闸事件,1966年“123事件”。何先生认为,在斡旋这三件事件中,以“123事件”,特别伤神!———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由于境内没有高山、河流和湖泊,使得澳门地表水蓄水条件很差,很难兴建大中型水库。淡水资源极度紧缺。长期缺水,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也制约着澳门经济的发展。1959年,澳门知名人士何贤、马万祺等以中华总商会的名义致函广东省政府请求援助。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珠海湾仔修建竹仙洞水库。1960年3月份开始,珠海的原水源源不断输往澳门,至今从未中断,澳门居民终于结束了缺水的生活。
“每人每天必须完成4万斤泥土的劳动量”
竹仙洞水库建设者回忆当年修水库供水澳门往事
从1959年3月开工,到1960年3月正式向澳门供水,竹仙洞水库从建设到运行只花了一年时间,可谓争分夺秒。在珠海水务集团对澳供水公司的档案库里,我们查阅到,当时珠海尚隶属中山县,1959年3月,中山县专门成立了竹仙洞工程指挥部,从全县25个公社组织近四千名青壮年民工在水库附近山城安营扎寨,而抽调来进行竹仙洞水库修建工程的,基本上都是中山水利建设兵团的骨干。
据当年参与竹仙洞水库建设的雷焕腾和罗雄超老人回忆,部分公社在工地旁边搭草棚,给自己的社员居住,另一部分公社则安排社员暂时住在湾仔附近的居民家中,而罗雄超当年就是居住在北山一户村民家中。
“我们每天都有劳动任务,有的挖泥,有的推土,有的填大坝,每人每天必须完成4万斤泥土的劳动量,如果完不成,那就不能下工,会一直干到***为止。”罗雄超说,当年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工地几乎全部使用人力进行清基和筑坝,民工们都是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硬是靠着双肩和双手,把砂土和石料一担一担、一车一车运上工地。
同样在珠海水务集团的资料库里我们看到,在建坝过程中,遇到雨季和山洪冲击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几次清基都遇到雨水冲刷而返工。为了不延误工期,水库工程管理处决定在水库中间临时筑起防洪坝,既挡住山洪,又能蓄水,解决了雨天影响施工的难题。为了同雨天抢时间,民工们顶风冒雨,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加快施工。有的民工轻伤不下火线,有的民工一再将自己的婚期推迟。
1959年年末的一天,马万祺突然接到通知,陶铸要到珠海视察水库工程的进展情况,邀请他们一起到工地看看。
据雷焕腾和罗雄超老人回忆,当年从珠海前山去竹仙洞只是临时修葺了一条运载筑坝材料的简易道路,道路狭窄,而且路面也坎坷不平。正因为如此,陶铸的随行人员和珠海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们不要去了。但陶铸仍然坚持要去视察。
这段经历在《马万祺传》中记录得很详细:陶铸和马万祺乘坐一辆无篷载货大卡车,由于没有座位,二人在车斗里垫上两张报纸,背靠着司机的驾驶厢,席地而坐,直奔竹仙洞水库而去。尽管一路上汽车颠簸摇晃,但两人却有说有笑,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寒风凛冽,但水库工地上却是红旗招展,热气腾腾,当马万祺看到几百个工人正在挖掘疏水渠道,有的工人甚至只穿着背心呐喊打桩时,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一想到第二年春天以前,澳门居民就能喝到珠海的淡水,马万祺一手拉着陶铸,一手拉着水库负责人,连声说“谢谢”,开心得热泪盈眶。
雷焕腾和罗雄超老人告诉记者,竹仙洞水库建成后,留下了60名工人对水库进行维修和管理,其他人则返回了中山,二人正是被留下的那一批。“当年六十个人,现在还在世的,已经只有十余个了,每年我们都要举行聚会。”虽然对于当年的回忆,老人已经不甚清晰,但心中那份自豪感却始终伴随着他们度过近半个世纪的岁月。
建成后的竹仙洞水库每日的供水量为8200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当年澳门的用水量,解决了当年澳门水荒的大问题。此后对澳供水又屡遇考验。如1963年澳门奇旱,70年代随着澳门人口的增加、工商旅游业的发展,供水澳门日趋紧张,为此,珠澳双方又开始商定开辟新的水源,分别于1978年10月和1980年9月兴建夏湾加压站和南沙湾抽水站,将香洲大镜山水库和南屏河水抽至夏湾再加压输送至澳门。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珠海以及澳门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原有供水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珠澳两地供水需求。1984年10月,珠海经济特区对澳门供水公司成立,负责管理对澳供水。同时珠海市供水总公司与珠江水利委合作投资4600万元,共同兴建磨刀门供水系统工程……
特约审稿:叶文益(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研究员)
支持单位: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档案局(馆)、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历史档案馆、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珠海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