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晖清华 新华社国内部林晖:难忘三个人的泪水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在新华社工作的一名年轻记者,有幸在职业历程中收获不少难忘的人与事.其中,有三个人的泪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2012年11月,"航母STYLE"风行全国.当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呼啸着飞离甲板,跃向湛蓝的海天时,多少航空人眼含热泪,无数中国人欢呼雀跃.然而,没有人想到,在把自己亲手打造的雄鹰放飞蓝天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带着沉痛的心情,我们前往沈阳采访.也许是老天也为罗阳的离去落泪,当晚沈阳突降暴雪,我们的航班被迫飞往青岛备降,

作为在新华社工作的一名年轻记者,有幸在职业历程中收获不少难忘的人与事。其中,有三个人的泪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2012年11月,“航母STYLE”风行全国。当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呼啸着飞离甲板,跃向湛蓝的海天时,多少航空人眼含热泪,无数中国人欢呼雀跃。然而,没有人想到,在把自己亲手打造的雄鹰放飞蓝天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带着沉痛的心情,我们前往沈阳采访。也许是老天也为罗阳的离去落泪,当晚沈阳突降暴雪,我们的航班被迫飞往青岛备降,最后到沈阳时已近凌晨4点。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采访工作中。彼时,沈飞公司已经一片忙乱,我们多方打听,得知罗阳在公司里有情谊最深的两位“忘年交”,其中一位是沈飞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吕殿凯。那些天,吕殿凯为罗阳的后事忙坏了,直到傍晚时分,我们才在办公室里见到他。

疲惫不堪的他哽咽地为我们说起罗阳的故事。他说,罗阳生性低调,偌大一个沈飞公司几乎找不到他的采访影像,只有他在生产现场的一些镜头,更别提照片了。没有办法,只好请人从某个庆典的留影上截下一张照片当做“遗照”。

“一个企业老总,找张照片有这么难吗?”吕殿凯在我们面前失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泪水是一种兄弟般的心疼和思念,也让我对航空报国的罗阳、对千千万万个沉默低调、无私奉献的航天航空科技人员肃然起敬。

第二个难忘的泪水发生在西南。2013年1月11日,从天而降的山体滑坡将云南昭通镇雄县高坡村一个名为赵家沟的村民小组掩埋。这次山体滑坡造成40多名村民遇难,整个村子中弥漫着悲伤的情绪。尤为特殊的是,滑坡附近有一个煤矿,村民们对事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颇有议论。

尽管如此,面对赶来抢险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幸存的村民们还是抱着克制友善的态度。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令局势急转直下:在未经遇难者家属签字同意、部分家属没见到亲人最后一面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将遇难者遗体在县殡仪馆全部火化。

到了下午,一些讨要说法的村民情绪激动地搬来重物,堵住了设在村小学的抢险指挥部门口,不让任何车辆进出,即使是媒体记者也不行。

等到天黑了,我们才分头摸黑溜出小学,匆匆上了在此等候的接应车辆。就在打算离开的时候,一个披着破旧棉袄、胡子拉碴的汉子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车灯照在他的脸上,通红的双眼泛着悲愤的泪水。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妻子与孩子都在山体滑坡中遇难了。

那天晚上,我们又下车步行了很长时间才离开村子。西南山区的的夜风寒冷地沁入骨髓,我们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其实,如果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少一些冷漠,多一份尊重,少一些武断,多一份理解,很多事件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呢?

还有一个人的泪水不是采访对象的,是我们的同行。2014年的一天,我们来到河南省采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中午吃饭时,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位资深记者对从北京来的我们说,你们应该多采访采访南水北调移民,他们做的牺牲和奉献太大了。

说着说着,这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突然失声痛哭,大家一片愕然。她抹着不断涌出的泪水说,她几乎跑遍了河南省内迁安两地所有的南水北调移民村,常常是带着感动采访,含着眼泪写稿。一些移民搬迁老人都七、八十岁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在搬迁中甚至带上了棺材。

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吗”?他们说什么要求都没有,只希望北京人民喝上水时,对我们说声“谢谢”就很满足了……那顿饭,大家都吃得沉默而感动。后来,我也走遍了南水北调全线,从汉江源头的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到水源地湖北丹江口水库,从南阳陶岔渠首到郑州穿黄工程再到终点北京团城湖,一路走来,一路感慨,不时被移民群众和工程建设者的牺牲奉献而感动,这位老师流泪的画面也时常浮上心头。

是她,时刻提醒着我如何做一名真正脚踏实地的记者,一名与人民群众情感交融的记者,一名时刻不忘初心的记者。

林晖简介

林晖,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月出生。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现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记者。期间于2010年4月至9月赴新华社江西分社锻炼,2014年5月至8月借调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曾参加过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云南镇雄山体滑坡、2013年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三峡工程兴建20周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重走进藏路等重大战役性报道,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牵头或参与采写的部分新闻作品获评新华社社级好稿、总编室表扬稿、国内部部主任金奖及国内部部级好稿,2011年至今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