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起的子女 赵南起:朝鲜族上将的传奇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赵南起回到延边军分区工作。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在全国农村逐步兴起,此时,赵南起已担任延边军分区副政委,他作为吉林省委社教工作团成员被任命为珲春县敬信公社社教工作队党委书记兼团长。
1985年大裁军,总部、军区和各军兵种主要领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当年3月,当时担任吉林省军区政委的赵南起被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在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战线27年之后,赵南起重返后勤战线,首次担负起了人民解放军高级领导机关的领导职务。
当时,总后勤部专门派干部去长春迎接赵南起,可赵南起却独自提前悄悄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来接他的干部只好中途在沈阳换乘了他上的那列火车。据那位干部说,像赵部长这样的到职方式自己是第一次看到,很惊异也很高兴。
两年后,赵南起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88年4月,赵南起被选为军委委员。当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恢复军衔制,赵南起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的军旅生涯进入巅峰阶段。这一年,赵南起62岁。在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名高级将领中,他是惟一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上将。
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后勤部部长的赵南起上将,心里始终装着军营、士兵。多年来他身先士卒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988年,赵南起视察总后的一处工厂。他听到当地负责人不切实际的汇报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做工作要少说官话套话,应该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地多为老百姓想一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让当地人尝试走出山沟,进行再创业的建议。几年后,当赵南起莅临秦皇岛的一家被服厂检查工作,夜晚外出散步时,他发现在住处的周围有十几位被服厂的老工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站岗放哨。
赵南起的眼眶顿时噙满了泪水。据了解,这十几位老工人就是当年听了赵南起的建议后,来到秦皇岛二次创业的。当他们得知赵南起来到此地时,就自发地给将军站岗放哨,以此来表达对这位时刻为群众着想的好领导的一片感激之情。
在赵南起所照过的照片中,有这样一张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照片:前排坐着的是士兵和职工,后排站着的却是将军。1992年元旦过后,赵南起和其他领导一连看望了10多个驻湖北战略后方仓库的官兵。
一天,他们来到驻在一个山沟里的车材库时,山上冰雪覆盖,严寒逼人,车材库的5位战士和1位职工对赵南起所提的问题随答一口清,摸物一摸准,将军连声赞扬他们娴熟的专业保管技能。当战士们表示希望能和首长合影留念时,赵南起欣然同意,并硬把他们按坐在凳子上,自己却站在后面。
驻西藏和新疆高寒地区部队的生活保障问题,是赵南起所特别关注的大事,也是他任总后勤部部长时费心思较多的地方。他曾几次到驻新疆部队和青藏线实地考察,基层官兵在艰苦环境中所体现出的崇高觉悟和奉献精神令他感慨万分。在他的指示下,总后勤部向西藏、新疆高寒地区拨出专款、派出技术专家,支持两地部队的农副业生产。到1992年,驻两地部队的生活保障设施已经普遍落实,连队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对于已取得的成就,赵南起感到还很不满意,但他还没来得及将自己的诸多想法付于实现,1992年10月22日便到了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岗位上。上任后的第一个月,赵南起几乎是在各学术单位度过的。他与各学术部的领导同志和研究人员进行广泛接触,就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诚恳坦率地交换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赵南起主政军事科学院时期促成了一部电影的完成。1989年,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大型文献军史教育片《抗美援朝》。这部长达3个小时的军事教育片在内部放映后,以其深邃的历史性和强烈的艺术性,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赞扬。在赵南起看来,这部影片真实的镜头简直就是把自己记忆的复制,他的情感完全被拉回了那场难忘的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