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桥村有望“摘帽”薄弱村

2017-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市镇的子思桥村有个怪现象:村民靠养蛇.水产养殖.围巾生产发家致富,年收入少说也有七八万,但是村集体经济却十分薄弱,每年的经常性收入仅三五千

新市镇的子思桥村有个怪现象:村民靠养蛇、水产养殖、围巾生产发家致富,年收入少说也有七八万,但是村集体经济却十分薄弱,每年的经常性收入仅三五千元。2005年村里就被列入集体经济薄弱村,至今十年过去了,薄弱村的"帽子"一直未能摘下。

走进这个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蛇村",村委办公室十分简陋。"我们村面积小,土地几乎都分配到户,每年都靠着镇上补贴。"党支部书记杨根妹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记者介绍,称村里只有"供血"功能,却没有"造血"功能。

今年初,杨根妹到莫干山镇东沈村参观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原本集体经济薄弱的东沈村如今文化设施齐全,新村委大楼幽静古朴。回去的路上,杨根妹暗下决心:"我们村一定要再加把劲。"

2009年完成和美家园建设后,子思桥村就再没有进行过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穷"似乎是个公开的"秘密"。看着隔壁的水北村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村民们心里头也不是滋味,都向杨根妹反映。

属于村集体唯一的土地是一个50亩的鱼塘,租给村民十年时间,不久前才刚刚到期。杨根妹在这块村集体土地上动起了脑筋,"我们计划引入农业项目,初步意向是建一个供游客钓鱼、采摘的休闲农庄。"

这边项目还没最终确定下来,那边镇上也传来了好消息。全县范围内,仅剩下7个薄弱村还没有可行性项目,县农办初步设想,让7个薄弱村联合经济实力较强的洛舍镇东衡村,建设标准厂房,实现共赢发展。

杨根妹当然叫好。她了解到,按照计划每个村自筹一笔资金,再加上所在镇(街道)、县里的补助资金,投入到东衡村的建设项目当中,在东衡村众创园中集中建设一个集标准厂房、员工宿舍及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区块,面积30亩,供木业企业入驻。

东衡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告诉记者,目前区块的图纸已经在设计当中,等到可行性报告出来,每个薄弱村开过村民大会征得村民同意后,就能正式启动该联建物业项目。

建设完成后,企业入驻带来的租金等将作为分红发给每个出资的行政村。杨根妹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村里都能拿到6~8万元的分红。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有了资金保障。 "村民们都在盼望着村里有一个好项目呢。"想到近两年就能够摘掉薄弱村的"帽子",杨根妹的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

编后语

抱团共创富

读罢《子思桥村有望"摘帽"薄弱村》的消息,编者与子思桥村民一样欢喜。

过去,市里、县里还有扶贫挂钩部门也给薄弱村不少钱,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固定收入,弄到村里的钱每年都救急用掉了,形不成积累。现在县农办设想通过引入物业联建项目,让富裕村带着薄弱村抱团创富,实为一招妙棋。不再是单纯的给钱,而是打造脱贫产业链,灵活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把补助放到项目上,贫困村有了自己的致富渠道,才能永久地摘掉贫困的帽子;另一方面,贫困村在产业链条上得到收益,发展的底气更足,真正从心理上脱离贫困。

这不,子思桥村在县农办牵头引入联建物业项目后,还将把村里唯一一块集体土地改建成农家乐。届时,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农产品销售也带动起来,老百姓腰包定能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