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背后的高官是谁?记者隐去刘汉案高官名字:尺度不允许
2014年的清明节是个周六。凌晨5点,我跳下连夜驶往五台山的客车,不期然遇到了东台的日出。蛋黄大小的小黄球,努力挣脱地平线的束缚,最终一点一点顽强地升了起来。
壮美的自然景观并未能掩盖住我内心的一丝忧虑。因为此时,我参与完成的封面报道《刘汉朋友圈》已经送抵印厂,进入印刷流程。若不出意外如期出街,这个报道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
十多个小时以前,即周五的下午,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在执行主编靳丽萍的办公室反复核对细节。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如何替报道里涉及的位高权重的官员们隐去名字。
为了利于编辑部作出判断,原稿里刘汉的高官朋友都是实名出场。但在现有尺度下,显然无法就这么让稿子出街,虽然我们对消息源的可靠度有着足够的自信。
丽萍不断地摁着电脑的向下键,眼睛快速扫荡着电脑显示屏上的人名,思忖之余,也不时扭过头来与我商量。编辑丁补之事后也发微博感叹,刘汉朋友圈中的位高权重者都有谁?给他们一个指称是本文编辑过程中最费思量的部分。
于我个人而言,上一次类似的记忆,是发生在报道刘铁男案时。2011年11月,当我把《中国式收购》和《倪日涛浮沉》的初稿写好后,如何替当时在位的刘氏隐名,成为编稿过程中最主要的焦点。
当时同样是在丽萍的办公室,我也曾拿着大样与她交涉。不直接点名当然是底线,分歧主要在于,把话说到什么份上?
当然,我与涉事官员并无私怨,力求对其身份进行更清晰的表达,是为了还原报道的逻辑,毕竟涉事官员的职位就卡在项目的审批链条上,如果隐去职务信息,读者在阅读时会如同猜谜。最终呈现出的版本是,保留刘氏妻儿的名字,保留其在国家发改委担任要职的线索。与此相关的一个花絮是,事后,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打给丽萍,委婉地表达了对于报道手下留情的谢意。
手下留情的另一面,是传播效果的打折扣。虽然刘汉稿件在微博上传开后,不少眼尖的网友凭借略显模糊的信息还原出了本尊,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是关注政经领域的资深媒体人石扉客亦留言谈及,各种版本,各种隐语,看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