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烈云科学时报 【科学时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科院在京签署协议
7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协议,双方共同设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简称大装置联合基金)Ⅱ期协议正式生效,协议执行期从2012年至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出席会议,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这是双方就大装置联合基金第二次签署协议。2009年2月,双方就共同设立大装置联合基金首次签署协议,设立联合基金。首期联合基金总量为1.2亿元,中科院和基金委各出资2000万元/年,执行期至2011年。联合基金依托于中科院承建并运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及冷却储存环装置、上海光源装置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4个大装置。
在大装置联合基金Ⅱ期,这一基金总量将增至6000万元/年。并增加稳态强磁场装置,扩大所依托的大装置范围。根据协议,联合基金将选择物质科学前沿、信息、生命科学、环境和资源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课题研究牵引的诊断技术等一系列课题进行资助和研究。
据了解,作为我国承担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中科院长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表示,大科学装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共享。它们的建成与高水平运行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发展的标志,也是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领导指出,联合基金的设立旨在以基金项目的形式,引导全国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我国大科学装置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支撑科研能力。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科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工作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不断更新和补充大科学装置实验终端的实验能力,持续增强其多学科研究支撑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在签字仪式上介绍了大装置联合基金I期的执行情况与科研成果。他透露,在I期,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受理项目申请。在2009年至2010年两年中,联合基金共资助重点项目15项,面上项目116项。
从资助情况来看,两年中,所依托大科学装置运行单位内的科研团队在重点、面上项目上的项目数和经费数所占的比重仅略高于1/4。这一结果说明:大科学装置运行单位之外的用户是科研主体。
据介绍,大装置联合基金这一新模式激发了研究新思路,促进了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思想碰撞,产生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据了解,中国科大、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项目的资助下,均取得了原创性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