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运狱中 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创新奋进在攻坚中实现超越
(据黄河新闻网01月25日) 在新世纪的又一个10年;“十二五”规划酝酿之际。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意味深长地借用了“刑天”这个神话人物符号,以诗言志的决绝态度,诠释了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情怀,进而鼓舞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攻坚克难,赶队前行的雄心和勇气。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生态和生存的两难选择,忻州纵向比翻天覆地,横向比拉开距离。地理面积大而经济总量小,矿产资源丰富而支柱产业薄弱,贫困面积广而可利用资本少……这种不对称的构造,形成一个个发展的壁垒。面对周边地区风起云涌的蓬勃崛起势头,忻州如逆水行舟。而没有退路,不走老路,不绕弯路,选择的考验尤为艰难。
去年,董洪运书记甫一上任,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前任班子戮力同心、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做到爬坡而不滑坡,中游击水以争上游。忻州市审时度势、聚力凝智、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坚持走好五条路子,着力推动五大攻坚,转型发展进入了新境界;安全发展建立了新机制;和谐发展拥有了新气象;创新发展激发了活力;跨越发展呈现出新水平。
过去的一年,忻州经济夺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0亿元,扭负为正,保持正增长。
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11.4亿公斤,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年景;伴随着五台山申遗成功,旅游市场整体升温,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破纪录达88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7.
66亿元,增长率为6%和12%。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完成3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3.7%,增速大大超过全省40%的水平,排名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74.
3亿元,同比增长5%,是全省6个正增长的市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17.5%;城乡居民收入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撑下平稳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同比增长7%。
忻州的发展始终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心弦,几任主要负责同志上任后的第一站都选择在这里调研,先后提出了“一手抓吕梁,一手抓忻州”和“举全省之力扶持忻州发展”的观点。省委书记张宝顺对这块古老的土地十分厚爱,充满感情地期望,“忻州脱贫之日,就是全省小康之时”。
1月20日,记者就做好功课,再造优势,推进“三五”工作总要求,与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进行了诚挚对话。
记者:人们把国际金融危机看作是新世纪的一场大考,忻州市斩关夺隘,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成绩单。请问,你们是如何破解困局,走出困境,在不利的大环境中,创造自己小气候的?
董洪运: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企稳向好、克难前行的态势。我们全力以赴增投资、上项目,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抓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新提升;持之以恒加强高效农业和抗灾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不移推进“九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毫不松懈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新加强;坚持不懈发展社会事业,和谐忻州建设开创新局面。
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逆势前行,成绩来之不易。
记者:科学发展是一篇命题大文章,对忻州而言重要的是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思路决定出路,你们是如何确定“三五”工作总要求,从而把握好知与行、破与立、进与退、好与快几个关系的?
董洪运:我们首先明确了忻州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进一步明确了忻州发展的方向,即扭住“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这“五个发展”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了忻州发展的战略途径即走出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走出用金融资本手段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走出优化布局、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路子;走出能够发挥本地光热、土地、水资源潜力的农业产业化路子;走出具有忻州文化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这“五条路子”;进一步明确了忻州发展的战略重点,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这“五个攻坚战”。
一个发展目标定位和“三五”工作总要求,使忻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步入了发展新境界。
记者: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造成了忻州经济缺血缺钙。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难点,锁定关键,在短板与瓶颈上选取主攻方向,持续开展的五个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战果,下一步将怎样行兵布阵,乘势而进?
董洪运:首先,继续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关键在五个方面,一是要搞好谋篇布局,把项目建设攻坚战作为扩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既抓产业开发项目、又抓民生保障项目,既抓优势资源项目、又抓高新技术项目,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推进制度,从全局指导上保证项目建设攻坚战取得实效。
二是要抓好重点。煤炭、电力、铝工业、煤化工、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和文化等产业的改造升级、转型发展的项目建设,能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三是要梯次推进。我们制定了项目建设的七项制度,不断攻克“四个关”,持续推进“八个抓”,干一批、盯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形成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开发建设机制。
四是要用好人才。建立项目建设人才的聘请、使用、管理、激励制度,让市内外的优秀人才到我市项目攻坚主战场贡献聪明才智。五是要搞好服务。有关单位要为项目建设的土地审批、环境评估、资金保障提供良好服务,驻地单位要及时化解村企矛盾,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继续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做好3方面工作:始终抓好农村产业开发和农民技术培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
三是继续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是我们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和长期任务。必须全力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抓好责任落实;抓好制度建设;抓好专项整治;抓好保障机制建设;抓好宣传教育。
四是继续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营造“第一环境”,担当“第一责任”。一是要把民生问题解决作为信访工作的重点,特别关注和重点解决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建设、资源分配、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要把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信访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时刻关注民生、民心和民意,及时分析研究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舆情。三是要进一步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进一步坚持定期接访制度;进一步深化矛盾排查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万人千案大行动”。
四是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党政领导、综治负责、司法引导、多元衔接、合力调处、共促和谐”的矛盾纠纷化解体制。建立司法救助、政府救助、社会救助、民间救助等工作机制。
五是继续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一要改变重发展、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不顾环境容量、饥不择食的做法;克服麻痹思想,消除松劲情绪,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二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保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三要全面推进创建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抓好责任分解,逐项落实29项考核指标。四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的“五个全覆盖”,继续深入持久地推进以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烟尘控制区建设和城市供气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五要大力推进生态兴市,加快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加快南云中河和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污水防治。
搞好城乡绿化,推进“1 13”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六要加强环境监察和执法预警体系建设,推进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辐射源危险废物监管,对全市重点污染源适时科学监控,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能力。
七要建立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村庄,建设蓝天碧水、山川秀美、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
记者:走好五条路子至关重要。这是忻州经济后发争先的根本举措,是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记者注意到首次将培育资本市场放在重要位置,这有何现实意义?
董洪运:所谓五条路子,首先是走出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使调整经济结构有新思路,从而解决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具体讲一是要调整好产业结构。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循环化、循环经济低碳化,全面规划好各项产业发展,特别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要调整好投资结构。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性投资,另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投资,切实做好本地铁矿、煤矿企业转型发展的引导工作,做好外地投资商来忻发展的服务工作。
三是要调整好企业结构。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另一方面要扶持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要调整好产品结构。既要把本地传统优势产品做大做强,又要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资源优势、具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品牌。
五是要把稳定外需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既要扶持法兰锻造等外向型企业发展,又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和新型服务业开发。
其次是走出用金融资本手段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使进军资本市场有新举措。忻州经济对资本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但金融工具落后、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大量外流,成为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
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一要建立政府、企业、金融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做到政府创优环境,企业抢占市场,金融部门服务企业,政银企合力解决融资难题。第二要积极推进金融结构创新。大力引入股份制银行,有序推进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完善基层金融组织体系。
第三要变沉淀资产为资本,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导入市场经营意识、机制和方式,使其变现、增值。要变银行资金为资本,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要变企业优绩为资本,以河曲同德化工IPO申请获批为契机,积极促进具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在沪深主板、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要变民间资金为资本,鼓励全民创业,把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巩固好、发展好,发展一批民间金融服务组织。
要变境外资金为资本,进一步优化环境,拓宽渠道,大力引进新资金、新项目;要变资信关系为资本,加快市属土地资产、存量资产、优质股权的整合注入,打造投融资平台。
三是走出优化布局、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路子,在推动转型发展中,一是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从企业内部小循环做起,实现园区大循环,切实推进园区工业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低碳化发展。
二是制定和完善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转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项目建设。三是要参照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符合实际的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标准。
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四是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推进建立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定期公布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政策和政务信息,积极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和监督管理,使工业循环经济成为绿色转型的主要载体。
四是走出能够发挥本地光热土地水资源潜力的农业产业化路子,使建设特色农业有新模式。首先,我们必须强化基础支撑,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高产稳产旱作农田建设。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依法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土地综合开发体系,提高农民、企业、社会、群体等开发、整理、改造土地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产业支撑。
立足农业功能区划、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牌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建设一批连片大棚和日光温室群,提高光热利用率和土地产出效益,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培育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化畜牧养殖主体。
再次要强化市场支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另一方面要扶持和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强县富民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走出具有忻州文化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使文化强市迈出新步伐。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原则,逐步将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引进、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开发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文化制造、服务、创意和动漫、影视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健康快速发展。深度开发具有我市特色的佛教古建文化、生态自然文化、边塞古城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河风情文化、民居民俗文化、老区红色文化等旅游产业,努力把忻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有影响的文化大市。
记者:贯彻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需要有一批扑下身子,开动脑子,干出样子的领跑者,需要有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群体意识,更需要体现虎虎有生气的进取精神,你们将如何借势推动“上下同欲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