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西藏 行者赵嘉和他的《走西藏》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背景西藏风光照片摘自赵嘉<走西藏>一书  摄影/范继文   年仅二十九岁却进藏二十次,融摄影师.会计师.公司副总裁多种角色于一身.    在短短几年里反复去西藏20次的人绝对不多,29岁的年轻人赵嘉却是其中一个.酷爱摄影的他常常是扛着相机背着笔记本电脑在都市林立的写字楼和雪域高原之间飞来飞去,在风风火火的旅行背后,赵嘉还有很多身份:获得过会计师资格.德国某著名摄影杂志签约摄影师,现为旅游之星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这样的生活,赵嘉过得有滋有味.     赵嘉说自己绝不是那种单纯为摄影艺

     ■背景西藏风光照片摘自赵嘉《走西藏》一书  摄影/范继文   年仅二十九岁却进藏二十次,融摄影师、会计师、公司副总裁多种角色于一身。

    在短短几年里反复去西藏20次的人绝对不多,29岁的年轻人赵嘉却是其中一个。酷爱摄影的他常常是扛着相机背着笔记本电脑在都市林立的写字楼和雪域高原之间飞来飞去,在风风火火的旅行背后,赵嘉还有很多身份:获得过会计师资格、德国某著名摄影杂志签约摄影师,现为旅游之星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这样的生活,赵嘉过得有滋有味。     赵嘉说自己绝不是那种单纯为摄影艺术或者旅游而一味奋斗的拼命三郎。

“多元化的现代生活注定对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应是多元素的,只有一方面的技能必然是有所缺失的。”刚刚从柬埔寨旅行回来的赵嘉一见到记者就提起了自己的高兴事:作为这几年去西藏的一份心路历程的总结,一本还飘着淡淡墨香的《走西藏》终于出版了。

难掩悦色的赵嘉提起让许多人都魂牵梦系的西藏,话匣子会马上打开:“去西藏对我来说的确是件惬意的事情。

1993年第一次去西藏时还在上大学,当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结果现在上上下下已经20次了。”1995年赵嘉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立即投入职业的竞技场而是选择去援藏,此后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利用所有的机会,利用当地朋友和机构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出现在西藏的各个地区,有时候是作为旅游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时是作为野外活动的支援人员、有时是职业摄影师,有时作为自助旅游者,有时作为登山发烧友的高山向导,有时作为企业的培训教师。

    赵嘉在大学学的是一直比较时髦的国际会计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个专业虽时髦但难免让人变得斤斤计较。

虽然专业偏理科,但赵嘉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从事一点儿和艺术有关的事。“能否成为艺术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点儿艺术家的气质。”“西藏人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而且有意地培养这种东西。”有一回为拍大昭寺专题,赵嘉曾经在13个月的时间里4次往返于北京和拉萨之间,搬运了十几种相机飞上西藏,每拍一个月就要耗费800多个胶卷。

他说:“好的艺术一定要展现出来,不一定要办影展,但一定要争取印刷出来。因为一幅作品被印刷出来去传播胜过办100次展览。

”     飞来飞去的赵嘉穿行在传统与现代的航线里,每一次怀着朝圣一样的心情去接近西藏,每一回又踏踏实实地回到北京的公司里,有条不紊地做项目。

会计师、德国签约摄影师这些都是他目前的工作。“做好现在的工作更重要。不去西藏,我就不会理解西藏,就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飞来飞去对现在的人来说很正常,我飞来飞去是为了工作,很多朋友喜欢我这种飘忽的感觉。

当然在做摄影师或高山向导的时候生活状态不可能稳定,但我现在的生活很稳定,旅行只利用假期或接受摄影任务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才叫不稳定。”赵嘉认为不是做技术的人就一定缺乏生活的情趣,也不是搞艺术的人一定是癫狂的。

那种一心为旅游搞得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时髦,而是一种对家人和自己的不负责任。     对于赵嘉那些在城市中久居惯了的朋友们来说,赵嘉的生活新鲜、有趣、时尚、健康,同时也让人羡慕。

赵嘉说:“如果我不去西藏也会和大家一样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闲时去唱唱歌,但我想躲避这种生活。其实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努力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用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但要想得多一点,想得广一点。”赵嘉觉得现在的自己也只是一处风景的过客,“但重要的是在路上不停地走,不停地想。”赵嘉希望在今年组织一系列的走西藏活动,要所有喜欢西藏的人能走到一起,为西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