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福喝茶 张天福:“不买茶的人喝茶 买茶的人不喝茶”乃当下怪现状
福州鼓楼区的闹市一隅,住着102岁的老人张天福。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茶史的泰斗,也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所列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中的唯一健在者。
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述"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张天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岁已过百,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日三餐都以粗茶淡饭度之。
"茶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现在每天要喝一百多盅茶,即使出门也要自备茶叶。我身体好,最主要原因就是喝茶。你看我这里这么多茶,天天都有人送,喝不过来,各种各样的都喝。"张天福说,几十年来,他的生活习惯从来都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喝到寝前。他家有几百种茶样,上世纪80年代的茶王茶样至今还保存着。
张天福扇面上挥毫写下"人生如茶",这遒劲的四个大字,似乎凝结了老人的一生。
百年活茶经
生于1910年的张天福,虽生在名医世家,他却在民国时期立下志愿"立己立人,强国强种"。20岁时不顾家人反对,投身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学茶,此后近半个世纪为新中国的茶叶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台揉茶机"9·18揉茶机",发明者正是张天福。那是1931年前后,张天福多次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中国茶农扎着长辫子、裸着上身,赤足在地上揉茶的照片,深受刺激。他发明的单桶式圆桶揉茶机,不仅省力,而且揉捻的茶叶条形较紧结,由此也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为纪念"9·18事变",张天福将揉茶机命名为"9·18揉茶机",希望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如今福建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已经闻名中外,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年铁观音快速发展的原因离不开当年张天福的一项科研攻关:人工控制乌龙茶制作的关键工艺——做青的最佳条件,这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同时,他也率先引进日本萎调机、揉捻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使制茶业由人工制茶过渡到机械制茶。
以清茶待客,是张老的传统。只见桌上一字摆好乌龙茶、红茶与绿茶,每种茶的标准评审杯具各10套,每套杯具都有编号。张老先把矿泉水加热,待水沸腾,即敏捷地拎起水壶,依次往盖瓯里5克装的茶叶注水。第一次浸泡的时间为两分钟,之后依次掀起盖杯,在盖内闻茶叶的香气,称之热闻;接着便出汤,在杯内闻叶面香气,谓之温闻;再将它翻在杯盖里闻香,叫做冷闻。
接着尝滋味,看汤色,再冲泡两分钟。如有必要可冲第三遍,最后将泡过的茶叶倒在冷水的叶底盘里,看叶底。
这样繁琐的品茶程序,他每每都要对客人仔细演示讲解,并对各种茶叶都深有研究。此次拜访张老的同行中,有来自台湾的制茶师傅阿和师,特地带来台湾手工烘焙的"华农老茶"给老人品鉴。张天福先是拿起闻了闻,说了句"很香",当他得知最后制成时需要用28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烘焙三小时。他感叹道,"即使在祖国大陆也很难找到这样的烘焙手法"。
由于张天福在茶界德高望重,时常有各种茶叶品鉴会邀请老人参加。在张老记忆中,就两次评茶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
"那是刚解放不久,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有个老茶师,但成分是富农。当时武夷山茶农产的茶叶都需他来定价,有次他定价太低,当地人不满意,去告状。我那时刚好去武夷山出差,政府请我重评,如果评的结果和老茶师不一样的话,对方的生命可能就会受到威胁,还好我们评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他回忆说。
还有一次是1989年,参加安溪"茶王赛"评审,张天福发现两种参赛号的茶叶雷同,色、香、味、形均无二致。他断言这是同一批茶叶,果然,这是参赛者为了增加多一次获奖机会而做了手脚。秘密揭开,举座皆惊,众人不得不叹服张老评审技艺的高超。 [page]
茶界怪状
张天福周围的人总是把张天福健康的身体与他长期饮茶的习惯联系在一起。张天福并不否认这一点,但觉得这里面也有误区,"人们以为茶能当万药之用。茶不是药,不能治病,但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他把自己的养生学总结成"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张天福多年保持固定的作息习惯,晨起先饮清茶一盏,接着练"国粹",听广播或看报纸,然后再吃早餐。
也许更关键的,是那"人生如茶"的恬淡心态。尽管张天福在茶界声名赫赫,但他对生活、对物质却十分淡然。张天福家中很简朴,最显眼的就是桌上的一套茶具,待客茶早已沏好。茶几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茶罐,房间的柜子里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种茶叶,简直是一个小型的茶叶博物馆。
更让人惊讶的是,现在的房子居然不是他的,他以前的房子更小。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来他家拜访,惊讶于张天福居住条件如此简陋,特地交代办公厅给张老换了一套大点的房子。让张天福选地方,他说在原小区找个地方就好。搬家后,他立刻把自己原来的小房子捐给了"张天福茶叶基金会"。
在张天福家的书房墙上,挂着"俭、清、和、静"四个亲自挥笔写就的大字,这是张天福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解读,"不论是从唐代陆羽的《茶经》,还是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都离不开这四个字,这是中国茶文化与国外茶文化的本质区别。"
不过张天福也坦言,现在做茶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了,有好处也有坏处,"以前人喝茶很讲究,喝茶的成本比较高,要用上好的紫砂茶壶,慢慢泡,慢慢品,这样很难普及到广大群众。而现在都是快速喝茶,年轻人喜欢买一罐茶饮料,打开就喝。
我觉得按照现代人的喝茶习惯,企业可以开发一种萃取的速溶茶叶精华,那种茶粉比现成的茶饮料要好,保留了茶叶里的精华成分,买瓶水往里面一倒,就是一瓶茶,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和冲泡的茶差不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茶叶萃取的茶粉,原料必须是要有机茶,没有农药,没有重金属残留,喝得健康。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而坏处则可能是资本参与茶叶的炒作,让消费好茶成为一件难事。"我不是经济学家,普洱茶怎么炒起来的,那都是生意人的事。金骏眉这种茶,又没有产量的,需要采七万个芽头才能做一斤金骏眉,都是有钱人消费的茶叶。我只能说,现在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状况,不买茶的人喝茶,买茶的人不喝茶。
有的茶不是用来喝的,但这种现象应该改变,所以我帮助企业做健康的有机茶、放心茶,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喝到经济、健康、安全的好茶。"张天福说。